大家都知道,凡是战争,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无论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交战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发情况,以及交战后是败是胜的处理,其实都是异常重要的。
比如说什么时候出征、这一仗该怎么打、怎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等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对于这些,我们先秦时代的古人是如何处理的呢?
那就是凡事得讲礼,没错,是“礼”。
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凡事都得讲究个“礼”字,遂有“五礼”吉、嘉、宾、军、凶之分。所以,在先秦时期,那个战争属于贵族之间专有的相互“竞技”的时代,自然在交战前后要有着一定的礼仪,也就是军礼。
没办法,一来因为大家都是贵族,是体面人,不是当时所说的“南蛮北狄”,自然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二来,为了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哪一方是否恭敬守礼,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久而久之,双方约定俗成,也就都习惯了交战的一切礼仪。
而本文旨在简要浅析一下,先秦时期的军礼都包括哪些内容。
咱们先来一起看一下,什么叫做军礼。所谓军礼,指的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周礼 春官 大宗伯》记载说:
“以军礼同邦国”。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的就是对于不听话的诸侯,要用武力、军礼来让他服从。而《周礼》所说的军礼,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其一者:大师之礼、用众也。所谓大师之礼,指的是军队的一切征伐行动。故而称之为用众也。
其二者:大均之礼、恤众也。大均之礼,则指的是均土地,征赋税。
其三者:大田之礼、简众也。这一礼指的是定期狩猎。
其四者: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役之礼,则指的是营造、修建工程等。
其五者:大封之礼、合众也。大封之礼,指的是勘定疆界、树立界标等相应的问题。
而相比较来说,经时人、后人概括总结,比较重要的则为征战之礼、校阅军队之礼、田猎之礼、马政之礼等。
出土文物《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记载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指出了先秦时期或者说战国早期以前战争的几种名目。但不论是哪一种,在交战开始之前,都必须要祭天、祭地、告庙、祭军神。而这就是军队出征之前的出师祭祀礼。
在先秦时期,正式的军队出征,一般有两种情况。对于当时的周天子来说,一者,天子亲征。二者则为命将出征。两种出征方式礼数规格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自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周氏衰微、群雄并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的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此,可见到的是僭越违礼时有发生。所以,束之高阁的典章礼数也就相应的慢慢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但尽管如此,对于出征之前的礼仪,不论是谁,都不会轻视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征伐之礼虔诚用心与否,那是关系到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来不的一丝一毫的马虎。
而这出征前的首礼便是祭天。那时候,出征之前的祭天叫做类祭。是指在郊外燔燎,就是将即将出征的事情报告给“上帝”、“天”。也就是所说的以达天听,这样做表示的是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征伐、惩罚敌人。
对于类祭的日期则由卜筮来选定。但一定要在刚日举行。所谓的刚日指的是依据古代干支纪日法的刚柔之分而区别出来的日子。
那么,在祭天之后,便是祭地了。对于出征之前的祭地,叫做宜社。据考证,我国远古时期便有了对土地的崇拜,自古以来便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而之所以祭地叫做宜社,是因为社是某片土地之神。军队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因此祭礼叫做宜。
又因为社只是某片土地之神。所以,长久以来,所谓的祭地礼也逐渐的将祭地、祭社、四望山川同时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祭天燔燎不同,祭地之法则为瘗埋。
而除了祭天、祭地以外,还要告庙和祭军神。告庙又称之为造祢,就是到宗庙里进行祈祷。这样既有受命于祖先的象征意义,同时又祈求祖先的庇佑。
以此来理解,祭军神也就不难知晓是为什么了。自然也是为了祈求军神护持,保佑此战克敌功成。对于当时所祭祀军神,历来有不同的祭祀对象。
有人说,军神是黄帝,也有人说,军神是蚩尤。此等祭祀差别,大多是因为所处地域不同而造成的。但不论怎么说,祭祀方的想法是一致的。
另外,在祭祀军神的时候要杀牲,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祭品。然后将牲血涂到战旗、战鼓之上,叫做挑衅旗鼓。其实前几点,倒还可以理解,这最后的涂抹牲血,也是当真狂放了些。可能我们后世开玩笑说什么血辟邪,也是由此而来。当然了,这属于全无根据的调侃。
总之,出师祭祀礼大体包括以上的几大主要方面。
那么,在祭祀过后,出征的军队往往还有着一向更重要的礼仪。
那就是大军的誓师大典。
誓师大典的主要内容一般就是将敌人如何罪恶、不仁道等出征的目的和意义告知全军将士。另外,也会借此来宣读军令等相关的条例。
总的来说,就是一次相当隆重的战前动员。对于调动出征将士的士气,至关重要。而且在誓师大典上,要异常的庄严肃穆,散发出刚正之气。我们往往会在后世的演义小说中看见这样的情节。那就是某一方出征前,正在誓师大典,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要么是掀翻了营帐,要么是摧折了旗杆。但凡见到这一幕,似乎人人尽知,此刻出征,似不利。而这一刻,一个像样的誓师大典就更加的必不可少了。
以上所说,基本为出征前的通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派遣大将出征,则还有着一项礼仪。
那就是天子一般在太庙召见统军将领,授之以节钺。具体的行为则为天子手持节钺的首部,将柄部教授给将军,示意将此次出征的军权全权交给他。
如《六韬 龙韬 立将》篇记载: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由此,命将出征礼之重要也可见一斑。
除去以上所列,在征伐之礼内,还有着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军中刑赏。
几乎可以这样说,刑赏是否严明,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至关重要。
如《吴子治兵第三》记载: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从这,也很好的体现出了自古以来我国一贯的治军思想。而刑赏的依据便是军法是否完善严明。我们常说,兵不贵多而在精。若是没有严明的纪律,治军不严,再多的人马,也只会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要想成为一支拥有严明军纪的王师,要做到什么程度呢?
《司马法》给出了答案:
“冢宰与百官布令于军曰: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在古人看来,这样的军队,才足以称得上是堂堂之师、天子之军。
那么,只要是战争,其结局,无非就是胜负。可能,也有着极其少见的平局。因此,在我国古代的军礼中,对于战争的胜败那都是有着相当的讲究的。
对于战争胜利来说,得胜后,有凯旋之礼。凯旋,指的是军队获胜而回。大军得胜回国的时候,全军高奏凯乐、齐唱凯歌,声音嘹亮。若是天子亲征得胜而归,大臣则要出城迎接天子。
若是将领出征,如果所获胜的战役意义重大或者是天子偏爱于统兵大将。有的时候,天子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迎接。
这就是所说的凯旋,而凯旋后则要到太庙、太社祭告天地和祖先。一来还愿天神、地祇、人鬼的庇佑,另一方面,也是将得胜的好消息告知天地与列祖列宗。此外,若是此战得获俘虏,那么,还有着相应的献捷献俘的礼仪。
指的就是将战俘押送到太庙或者说其他的指定地点,祭告天地,宣读他们的罪状,让战俘服罪以后感念于己方的威武与仁德等等。
那么,既然战胜而归,还愿献俘已毕,下一项该进行的就是论功行赏了。而这,在军礼内,也同样有着特定的称谓。唤作饮至与论功行赏之礼。
那么,什么叫做饮至呢?
天子飨宴群臣,论功行赏便称为饮至。在那一次廷宴里,大家可以开怀畅饮,并且接受天子的赏赐,可以说是一片其乐融融。
以上,便是凯旋得胜之礼。那么,要是战败了呢?
别急,战败之后,也有着专门的称呼。
那就是称之为师不功,也叫作军有忧。这一点,从字面就不难理解了。一旦接到前方败报以后,在军队班师回朝的时候,天子则带领群臣以丧礼迎接,表情肃穆庄严、失声痛哭。
同时吊死问伤,慰劳将士。引咎自责总结好此战的经验教训之后、以期再战之功。
以上便是军礼中的征伐之礼的简介。那接下来是什么礼呢?
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前段时间,朝鲜举行了一次阅兵。虽然那程度较之我华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但是,这阅兵也是一项军礼。在古代,称之为校阅之礼。
校阅《礼记 月令》记载道: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因此,校阅之礼便是由此而来。可以说,军队的平时训练是一支军队能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兵事以严终”指的便是此。
只有兵事严,这样才能使得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而己方还能熟于兵戈、外修武备。同时,在校阅的同时,也是彰显一个国家武力、武威的时机。
当威武雄壮的士兵接受检阅的时候,他们所跨越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校场了,更是跨越了敌国宵小的野心。使得宵小望而生畏,绝不敢有二心。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校阅之礼都是相当的重视。
与校阅之礼有相同之处的还有田猎之礼。这也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因为在田猎的过程里,可以训练骑射之术,从而保证战斗力。
姬周时田猎为四时田猎。分别称之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但田猎与校阅不同的是,尽管对于田猎之礼有一定的礼仪规定。但是历代以来,田猎之礼逐渐的被单纯的皇室玩乐射猎所取代,已经见不到与军礼有关的影子了。
军礼中的另一项重要的便是马政之礼。所谓马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养马、用马等。这可是关乎于国家大事的问题,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历代都作为军礼的重要内容,特别的重视。因为无论是战国中前期的车战,还是之后的骑兵作战,战马都是绝对战斗力的重大保证。古代大部兵书都曾提到过骑兵作战的功用,由此,就不能不令统治者重视。
所以围绕着马政,也有着一套完整的军礼。即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季马步。总之,对于马的饲养,丝毫不敢大意。
而久而久之,马政这一名词虽然还在,可是也是逐渐的淡化、消磨了礼仪,渐趋实用了。那就是怎么样才能养好马。尤其是面临拥有强大骑兵的少数民族时,中原王朝对于马政绝对是相当的重视。如西汉初期、唐朝等等,都可见一斑。
骑兵所以,自军礼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而以上,便是先秦军礼的一些主要内容。
这些军礼产自先秦之际,在战国初期以前。几乎交战前、战场上、交战后都会见到这些军礼的存在。虽然到后来有所改变,但是历代的军礼之中,总会有着先军礼的影子清晰可见。
虽说这些看上去距离我们很遥远,但这毕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纵然有的军礼内容已经不适用于而今,但仍不失为值得学习掌握的古礼。
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多多了解一些,并没有什么坏处。因为,不论何时、无论何地,凡事还是需要礼的。
出土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