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评传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2-05 23:55 被阅读0次

2月6日阅读《老舍评传》全书。

我见:

老舍擅长把市井俗语写进作品,人物对话异常生动。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以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一个大作家能像老舍那样,和庶民阶层这样接近。

老舍在山东时期保持了无党无派的独立性,但在日本侵略战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战文艺。

老舍在抗战时期说:“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我思:

  读了两个多月的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忽然想放松一下,读一读名人传记。

今天看了《老舍评传》,对老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不少,很多精品。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让人喜爱的作品呢?我想跟他的用心体验与精细阅读是分不开的。

他写了很多底层人的生活,写得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为他一直关注着这些底层人的生活。当然,写得如此细致入微,跟他早年的贫苦生活是分不开的。

就是说,他除了细心观察,还有很深的切身体会。他写的东西,是从他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是带着非常真切的体验,是很有画面感的。所以抓的点非常真切,特别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老舍系统地阅读和学习欧洲文学,体会到“心理分析和描写工细是当代文艺的特色”,让他的创作更加出色。

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入手,进行再创造。通过系统的阅读与学习,让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曾经很细致地阅读过一些书籍,是一页一页地翻,逐字逐句地看,每本书都写了好多篇读后感。收获还是挺大的。这几个月,改变了一下方法,就是快速整体地浏览,几乎一天一两本书。 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浏览式的阅读,让我快速地了解一些书的精华,感受到这些书背后一些共性的东西。

用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收获更多?以我的经验,专题化、主题式阅读效果是最好的。关于写作,我师父曾对我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种观点用在阅读上同样是适合的,真正要有所收获,一定要有精读。

为什么知道了这个道理,我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泛读上呢?因为我发现,别人说得再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而你自己随便抓一点深挖,可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花一些时间在泛读上,可以让自己更放松地在书海中遨游,这种放松的状态,可以让自己的心更为平和,可以更为轻松地去感受,去触摸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乌卡时代,在很多焦虑的人群中,在一群躺平的氛围里,在各种矛盾体交织的状态里,能够触摸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保持一份初心,是不容易的。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保有初心,有所聚焦,也有所放松,让自己有一个更舒服的状态,迎接生命里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 老舍评传

    2月6日阅读《老舍评传》全书。 我见: 老舍擅长把市井俗语写进作品,人物对话异常生动。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以...

  • 随笔

    传记种类不少,评传没看过,近来在看伟人评传,和以前看过的传记颇有不同,议论评价的文字不少,看到的不再只是事实...

  • 曹操评传

    作者按: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人雄才大略,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几经征伐,统...

  • 季羡林评传

    这样一位平民泰斗,在他的生命褶皱中访微探幽,感受到些许沉重。在空旷寂寞苍凉广阔的时光中茕茕孑立。季老经历长久深自缄...

  • 无标题文章

    关于汉武:《汉武帝评传》的书摘 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汉武帝评传》,虽然里面史料采得很杂所以有些错误,观点还是蛮有意思...

  • 石涛之谜

    某日,我在朋友圈晒了韩林德的《石涛评传》,老友翁君对此书列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表示不解,因为石涛基本上...

  • 哈耶克年表

    最近有朋友想要讨论哈耶克的文章,于是去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的《哈耶克评传》,但该评传主要是考据性的,专业性很强,读起...

  • 读《李端棻评传》记载资料对赵以炯状元的浅析

    读《李端棻评传》记载资料对赵以状元在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中幕后的影响 文:赵威 《李端棻评传》贵州大学钟家鼎先生著。...

  • 推荐阅读:《马尔克斯评传》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评传。 和通常习惯阅读的传记不同,评传将马尔克斯的生平经历与作品结合起来,描述将马尔克斯...

  • 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印度卷.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印度卷[www.rejoiceblog.com].pdf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评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nz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