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当为生活折腰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姥姥。
这个七十五岁高龄的农村老太太,为了生存,堆砌起笑容,卑微地去叩荣国府的大门。
故事源于贫贱家庭百事哀。因为没钱,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心中烦虑,耍酒疯,寻女人气——这等无能的、自私的、无事生非的男人在现实中特别多,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在外蹦跶不起来,跑回家狂叫。
狗儿老婆不敢吭声,老娘刘姥姥看不下去了,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说出这么一段话: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真忍不住为刘姥姥叫声好!这段教训女婿的话虚实相生,层层分明:一、做人要踏实;二、真男人脾气小本事大;三、要乐观;四、向豪门求助。
狗儿一听,被第四点打动了。好啊好啊,姥姥您明天去王家走一趟吧?
这个狗儿,喝酒斗气挺在行,脸面二字大于天;自己把脸当回事,老人的脸随便蹭。
谁不知道求乞的路是拼脸呢?赤裸裸地把卑贱摆在人家面前,要把姿态放得够低,要把境遇说得够凄凉,在被上下打量的过程中,忐忑地计算着如何能叩开对方的恻隐之心。人心是坚冰,融冰为水,需要有把自己放在火中锻烧的耐力。这还不一定是胜算,有时脸面掉了一地,还被别人指指点点,狼狈得像一条落水狗。
可怜刘姥姥一个七十五岁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家,思虑着儿女的生存,带着尚未谙世事的六岁小孙儿,以一老一少的经典叫花子搭配,踏上了求乞之路。
这一行真是山路十八弯,曲曲折折的心路起伏里潜藏着身处底层的卑微和心酸。是夜,当狗儿和媳妇眯着眼数那白花花的银两之时,不知道刘姥姥的满足里是否会掠过这一天历经的步步惊心?步步心酸?
2、
星未落,天未明,刘姥姥梳洗之后带着板儿来到宁荣街。
弹弹衣服,蹭到角门,堆起笑容,向荣国府几个挺胸叠肚指手划脚的三等奴才问周瑞家在何处,几人将姥姥自上而下打量一番,待理不理地说:“等着吧!一会就出来了。”刘姥姥兜兜转转找到了一群戏耍的孩子,一个孩子很热情,跳跳窜窜地领着刘姥姥来到周大娘家。
一边是狗眼看人低的看门奴才,一边是纯真热情的孩子,不得不说,有时候,人类是逆生长的,总是有一些奴才能用最小的权力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想见大人物总是需要中间人的,中间人心情好坏决定了小人物是否能有迈出下一步的机缘。
幸好,周瑞家的念着狗儿曾经帮他家争田地的旧情,今日又在刘姥姥毕恭毕敬的吹捧里飘飘不知何所以,特别想显弄自己的体面,也因确实在王夫人面前能说上话,所以夸下海口:“姥姥您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的来了,岂有个不教您见个真佛去的!”喜的刘姥姥赶紧念佛,取经的路十万八千里,见不见到真佛是未知数,但是佛光已经遥遥可见了。
趁着吃饭的间隙,周瑞家的领刘姥姥到王熙凤宅上,先偷见平儿,再把姥姥藏在东边屋内,敛声屏息等王熙凤吃完一餐饭。在这个过程中,板儿偷看到肉,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下他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8035/c1675227893219a4.jpg)
这一巴掌的打得,好心酸!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祖母心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想必宝玉每日吃那山珍海味早是腻歪了的,人家是衔着宝玉出生的,而板儿是泥土地里钻出来的;人,生而就不平等。
终于等凤姐吃完饭,接见刘姥姥了。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地上拜了又拜,连声问姑奶奶安。凤姐倒也客气,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这和整日里杵在老祖宗身边不坐下的姿态还是大不一样。
千难万难就是开口乞讨时,刘姥姥未语脸先飞红,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不该说的……”
聪明如凤姐,没有让刘姥姥陷入尴尬太久,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然后传了一桌菜招待刘姥姥,那时,刘姥姥和板儿连早饭都没吃,已经挨过了吃午饭的时候。
刘姥姥吃饭的当时,去汇报王夫人的周瑞家已经回来了。王夫人的态度很明确:刘姥姥不是正经亲戚,自己懒得见,多少给一点,凤姐看着办。慈眉善目吃斋念佛的王夫人在佛前殷勤,在穷人前傲慢。
有了王夫人的态度,待吃过饭,刘姥姥添唇抹嘴感谢的时候,凤姐发话了,先讲礼节疏忽,再诉家道艰难,最后的最后拿出二十两银子。——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心里突突的;再听到给她二十两,喜的浑身发痒。
从突突到发痒,刘姥姥历经了天上人间,几世几年。
3
有一个疑问,凤姐不是一个善良有情怀的人,小道士挡住了她的路,她伸手就是一耳光,为何那一日待见这个半点墨水也没有的乡间穷苦老婆子呢?
并且,当刘姥姥听到能拿到钱时,喜得眉开眼笑,粗话张口就来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话说得,杀富济贫的味道有木有?若是恩主不喜欢这粗鄙之言,心情陡的一转,脸色猛地一沉,一天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难怪周瑞家的老在一旁给刘姥姥使眼色。
可是,凤姐笑而不语,让平儿给刘姥姥在二十两银子外,又拿了一串坐车钱。和二十两银子的施舍相比,这一串钱显得格外有温度。
或许是凤姐心情好,刚刚和贾蓉调了一会情;或许是因为刘姥姥是王家的亲戚,不可在贾府丢了王家的脸;或许一向目无下尘的凤姐虚荣心作怪,在刘姥姥新颖又有泥土味的吹捧中优越感骤增……但我总隐隐觉得,凤姐对刘姥姥是有一点点亲近感的,这个老太太投了她的缘法,尽管她们之间横亘着阶层的鸿沟,但当刘姥姥说出那些鲜活生动的语言时,凤姐洞见了她的真实幽默,一个字不识的凤姐其实是活得很真实很接地气的人,她清楚自己的欲望,为了达到目的她百折不挠。从某种程度上说,凤姐和刘姥姥是不是有点相像?
就是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善意,成全了刘姥姥,也成全了凤姐爱女巧姐的人生。这人生,可不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贾府沦落到衰草枯杨时,刘姥姥这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救了巧姐。巧姐的判词说的很明白: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积得阴功。
这是不是告诉世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身处高层时,莫要长着一双富贵眼,要心存善念,多点悲悯情怀,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许因果来得就是那么快。
4
当千恩万谢的刘姥姥长吁一口气,拿着银子随周瑞家出来的时候,周瑞家抱怨她说:“我的娘!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柔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脑补一下画风:满口粗话的刘姥姥站在恍若仙妃的凤姐面前,牵着鼻涕横流的六岁娃,一口一个“你侄儿”,确实显得太亲昵些,贫富有别嘛。但是,再仔细想想,人家凤姐都没把刘姥姥这话太当回事,周瑞家的一个奴才来挑刺,是不是刘姥姥的话让她心理上不舒服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8035/e82a4be3161aa733.jpg)
在刘姥姥和凤姐拉关系的那一瞬间,周瑞家的可能会掠过这样的一丝不快:你刘姥姥和凤姐算啥关系,还不是通过我周瑞家的才攀上的?怎么瞬间你们就达到越过中间人的亲昵程度呢?
大家千万别忽视了中间人的这点不快,如果你第一次办事时把中间人置于一边,下次再办事就未必行得通了。中间人说不定会脸一转,眉一扬,“他不是你侄子吗?找我干吗?”
心胸豁达的刘姥姥此刻只有感恩的心,她真心实意地说:“我见了他,心眼里爱还爱不过来,哪里还说上话了。”边说边留下一块银给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一两银子,周瑞家的压根就没有看在眼里,但却体现刘姥姥的真情和处事智慧。第二次进荣国府,不还是先找到周瑞家的?不过,下一次是来报恩的,路也顺畅了许多。
5
刘姥姥是目的主义者,为了达到了理想,过程的千辛万苦都不算什么,她本来就是苦了一辈子的人,低了无数次的腰,再多一次又如何?
书中说,她是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地度日。“久经世代”说明了他的见识,“老寡妇”道尽了她一世的辛苦。“两亩薄田”暗含了她生活艰难。
在农村里,寡妇是一个最难生存的群体。“寡妇门前是非多”,不仅是指男女关系那一层,在愚钝的农人面前,寡妇处处受人歧视。
但是刘姥姥坚强乐观,心态极好,书上说她生来有见识,可是不经历世态炎凉、不历经世情又如何磨砺出这样的大智慧?大心胸?
懂世故而不世故是网上流传的关于做人境界的箴言,刘姥姥即是如此。七十五年的世事人生,察言观色,体察人心这些生存技能她早练得炉火纯青,但是她身上依然保持着农民本色:淳朴、真诚、亲切、积极、知恩图报。
刘姥姥不是没有尊严的人,从她整理衣服入贾府,未语先红的脸,忍耻说出的话可以看出这个老人踏踏实实生活的尊严,但是刘姥姥是经历过困难生活的人,她经历过饥荒岁月,知道生存高于一切。所以,她不愿“死要面子活受罪”,她不愿意“拉硬屎”摆虚荣,为了生活,她甘愿折腰。她是无私的,因为她的折腰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子女生活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