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头,我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到现在拍了许多版本了。我只看过马景涛版的,苏有朋版本的,吴启华版本的。由于一些原因,这三版也都没有看完整。我看的最多的是马景涛版本的。
这三版各有特点,亦各有毛病。我觉得演员和演技,以及服装、扮相最好的是马景涛版。这版的毛病则是许多地方与原著差距太大,且改写的不大好看,不大妥当。
苏有朋版的故事讲的比较完整,最大亮点则是明线暗线并行,这是它最具创作性的方面。原著里面一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前,都没有提汝阳王府和赵敏,对成昆也只有少量间接描写。这版电视剧则从正面进行了交待,与前半部情节巧妙衔接,起到了良好的叙事效果。苏有朋演的也很好,性格方面贴近书里头的设定。但是,设计张无忌与赵敏早有一面之缘,未免画蛇添足,堪称俗笔。演员方面,窃以为灭绝师太、赵敏实为莫大败笔。
它们共同的缺点则是反元气息太弱,未能把故事嵌入到风云激荡的历史背景中去,未能赋予其深重的历史感。因而,造成了作品历史感、民族感太过轻飘的缺憾。而作品本身是需要突显这些能彰显时代性的内容的。个人认为如果不增强之,则无法使读者理解作品,亦无从深刻表现《倚天屠龙记》的宏旨。如此一来,这部戏便跟寻常的江湖情仇分别不大了。
以上各版本确然有提到反元,有打鞑子的戏,问题是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反元不能仅作为某些情节的幕布,偶尔拿出来给人看。而应当进行充分的展示,使之成为令读者或者说观众印象深刻的时代大背景。要让观看的人一提到作品,就会在脑子里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从反元大背景出发,分析人物和事件,如此才能算比较成功了。要让人们提到《倚天屠龙记》首先想到的是民族大义,爱国爱民,而非爱情,而非痴男怨女。
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更有讽刺意味:名门正派无所作为,邪魔外道救国救民;惟其如此,才能使读者更加清晰、真实的体会出张无忌和赵敏的结合,是何等大逆不道,骇人听闻;惟其如此,才能使读者明白那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世界!
因此,我在编写剧本时,会全面构置反元情节,从各个方面不遗余力的描绘蒙古鞑子的残暴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我将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从任何角度,不放过任何机会,去展示鞑子的野蛮。我的本子里将遵照历史,把鞑子写成日寇般的存在,他们天天在杀人放火,在所有地方杀人放火。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抗也无处不在。这是《倚天屠龙记》所以有存在必要的基础。让读者明白元朝必须灭,元朝不灭,人民没法活,是理解作品和人物的重要基础。
这是从大的方面,关于创作理念的想法。简单说,就是我要以历史来写江湖,以江湖来解释历史。这才能揭示《倚天屠龙记》的真意。
说到尊重原著的问题,我认为编剧最应该考虑的是忠实的解读原著,而非刻意迎合观众或是标新立异,玩噱头,造狗血,以骗取流量。编剧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讲述原著的方式方面,而非改动人设或具体剧情上。高明的编剧是那种能从不一样角度(更深刻的角度,用更容易让观众看明白作品的方式)原原本本表现作品的人。我不是高明的编剧,但是,我会往这个方向做努力。
此外,编剧也可以在局部进行某些发新,某些创造性的补充,但是,必须以无伤原著情节,无损原著人设为前提。并且,万不可拿什么“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阿姆雷特”之类的鬼话为托词,任意发挥,胡编乱造。我将进行一些尝试,就是拿掉我的发新处,作品仍然讲的通,且无论从具体情节,还是从故事真意上都忠实于金书——物质统一,精神也统一。我所做的出新,只是在尊重金书的基础上,令作品更完整,更有逻辑,更有味道。
下面我将说说某些具体设定,这些设定是对原著的微调(说是微调,其实改动不小)希望读者通过我的这些设定中,更清楚的感受我眼中的武侠世界。
1,关于故事时间的设定。
编剧会以《倚天屠龙记》(通行的修订本。我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新修改本)为根据。而原书的时间设定存在一些混乱性,这种混乱性堪比《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的年龄和赵云的年龄问题,也可比《红楼梦》里的时间混乱问题。这是金庸先生的小小疏漏。一般来说,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因为,我要严格设定历史背景,这才成为问题。
这里,我准备以俞岱岩的出场时间(至元二年三月二十四)、张三丰九十大寿(四月初九)、谢逊41岁大闹王盘山(28岁七月十五家门被屠)和张无忌的出生时间(约至元三年六月)为准,然后,按照历史去梳理其他时间表。
2,增强变残废后的俞岱岩的武力值。
之所以这样改,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搞武当吹和三丰吹。原著里面,俞岱岩残废后,武功也就尽废了,不仅不能再有什么长进,而且,原来的功夫也用不上了。这是不像话的。如果真是这样,武当派也就没什么了不起,张三丰也就不成其为武林泰斗了。
试想,在《神雕侠侣》里面,以区区铁掌帮裘千尺在手足残废后,还练成了惊人的“口吐枣核钉”神技,堂堂武当七侠俞岱岩竟然一蹶不振,难道不是太不像话吗?故而,我认为有必要改动之,倒不是毫无根据的故意翻新出奇。
那么,怎么改呢?就是张三丰见徒弟这样了,他很难过,天天思考怎么补救,以减轻徒弟身心所受的打击。忽然,他想起天竺有一门“声音瑜伽”,并且,从少林寺“狮子吼”得到启示,而创出了三套能依靠声波克敌制胜的武功:玄音大法、卧龙吟、虎啸鹰唳。
武当派内外皆修,而以九阳神功这样的内功为根基(武当内功心法以此为基础,创制了氤氲紫气周天功)俞岱岩外功不能练了,便一天二十四小时拼命练内功,气功。他不理俗务,心无旁骛,内功精进很快。就练成了这三种音波武功。
玄音大法和卧龙吟杀伤力不大,用来对付无冤无仇的或误会不大,可以化解说和的对手。玄音大法庄严肃穆,有当头棒喝的慈悲心,能使人平和起来,忘记愤怒,丢下杀意;卧龙吟具有催眠效果,能使人昏睡。而虎啸鹰唳则类似狮子吼,是杀人技,用来对付不可理喻的对手。
俞岱岩还要练成了“长江万里浪”,即喝一口水,运气喷射,能击倒二十丈范围内的人。当然,这有局限性,需要旁人辅助。或是周围有水——他最后可以张口把身边五尺以内的液体吸进来,当作暗器,攻击敌人。
不仅如此,他还掌握了“三千烦恼”神功。就是靠运气,拿自己五尺长的头发攻击敌人。除了身法使不出来,其头发堪比软鞭和拂尘。
这里再说一句,金庸为什么不这样写呢?主要是为了给张翠山自杀作铺垫。只有俞岱岩武功尽废,憔悴不堪,张翠山的自杀才更合理——突出其自责和内疚。也只有俞岱岩由一代大侠完全成了废人,才能更合理的写俞岱岩见到殷素素后的愤怒。不然,他就不会那么愤怒了。如果他还这样愤怒,则未免会使人们感到俞岱岩不够宽厚大量。此所谓创作中的两难,能力,智力,性格往往不能兼美,而必须贬低一个,以突出其余。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大。俞岱岩武功不废,终究身体残疾了,是说不上因祸得福的。初见之下,怒火攻心,表现了不友好,也在情理之中。再者,他就是能原谅殷素素,也无法使张翠山释然。同时,更能让读者感觉还是上武当山闹事的人逼死了张翠山。
3,给武当派增添几个优秀的第三代弟子。
目的跟第二条相同。原著里面武当派给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有必要改动一下。当然,要巧妙,要有分寸。我准备给宋青书添一个弟弟,给张松溪写几个儿子,再给俞莲舟写几个弟子。他们与无忌年龄差不多。他们不会有多少出场机会,但是,每次出场都会引起轰动。目前,准备让他们露脸两次,一次是各大门派逼死张翠山的时候;一次是赵敏要灭武当那次。围攻光明顶,他们自然不能去了。万安寺救六大门派要不要他们出来,还需要考虑。
他们不一定武功好,但是,人品、见识、脑力要惊人。
4,美化一下朱元璋。
对不起,这里自己打脸了。前面说编剧不要改原著里面的人设的,这里却公然提出改动人物。那么,请允许我辩解一番。这是因为朱元璋不是主要人物,且他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缘故了。这里,我不得不挑战一下金庸,斗胆正说朱元璋。我觉得应该把朱元璋写成好人,但非完人。
暂时举此四例。我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写好 只是兴趣所在,不发不快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