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悦己
1
2014年秋天,薛晴上大一,在军训结束当天去面试英语协会时第一次见到袁熙。
九月底,新生军训准备结束。那时候薛晴还不是特别爱美的姑娘,也不想忍受每天涂涂抹抹一堆护肤品的麻烦,甚至很多时候出门也懒得涂防晒霜,军训期间她已经黑了几圈。
面试时间在晚上,薛晴来不及回去换衣服就匆匆赶去教室。
大家都换了衣服,穿着军训服戴着帽子晒得黝黑的薛晴显得格外突兀,引得不少人侧目。刚来到大学,新生们多是充满好奇并且小心翼翼的,去面试起码会穿得正常一点。
轮到薛晴上台,台下开始发出窃窃的笑声。她不明所以地看着下面,一会儿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唯一一个穿着军训服来面试的人,看起来与这个场合太格格不入。
一阵窘迫感袭来,薛晴强装镇定,脸上挂着谦虚而坦诚的笑容自我介绍:“学长学姐好,我叫薛晴,来自外国语学院。我喜欢英语,也自认有点文艺细胞,所以我想加入英语协会,加入文艺部,还请大家指教。”
文艺部的学姐笑眯眯地看着她,很亲切的样子,这让薛晴感到了一丝安慰。她暗示自己放松,反正别人也不认识自己。
下一个上台的是袁熙,他拿起粉笔在黑板刷刷地写下名字和意向部门——也是文艺部。字体清秀而刚劲,薛晴不禁感叹:字真好看,不知道人长得怎么样。
没等薛晴细想,袁熙已经转过身。看见男生的笑容和眉眼间的俊逸,薛晴的少女心苏突然就苏醒了过来,好感就是一瞬间发生的事。
他也想加入文艺部,以后打交道的机会会很多吧。想到这,薛晴暗自高兴。
顺理成章地,薛晴和袁熙都留在了文艺部。学姐建立了一个部门群,把新成员都拉了进去。刚开始,大家还没有正式会见,在群里倒是聊得火热。
薛晴没怎么说话。直到第一次部门成员见面会,她和他才开始有了交集。
2
在离篮球场不远的小草坡上,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袁熙刚好坐在薛晴的对面。学姐和学长开场后,十个新成员逐一地进行自我介绍。
薛晴的自我介绍只说了名字和专业,袁熙笑着接了一句:“你不打算多说几句让我们多了解你一点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以后随着相处自然会慢慢了解的。”
薛晴慢热,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不怎么喜欢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只有熟悉她的人,才能透过她恬淡的外表感受到她火热的内心。袁熙显然和她很不一样,话多且幽默,很快就和其他人打成了一片。
十月底,协会将举办新老成员见面会,每个部门要出一个节目。经过商讨,大家决定演绎一段虐心爱情。剧情大概是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在医院看病相识,成为好朋友并互生好感,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分开,多年后重逢,历经曲折走到一起最终再分开的故事。
像薛晴不喜欢看的俗套偶像剧一样。但是当小伙伴们推荐她演女主角时,她还是接下了任务——因为演男主角的是袁熙。
在同一个部门,又都担任了演出节目的主角,薛晴和袁熙自然有了很多接触的机会。虽然她平常独立安静,但是和袁熙在一起,她发现自己也会说很多话,很奇怪,面对他她就有表达欲望。
阳光灼热的下午,没有一丝风,空气里都充满着躁动的气息。一伙人在小树林的亭子里进行排练,薛晴和袁熙各站一边开始对戏。说到男女主人公重逢的情节,有小伙伴发出了疑问:“这儿是不是应该来个拥抱啊?”其他人也一脸坏笑地附和表示赞同。
袁熙一副“你们别开玩笑”的样子:“这个,剧本里面可没有提",顿了顿,又自信道:“以我的表演,用眼神和表情就可以表现那种心情的。”
薛晴也表示不需要拥抱,虽然她心里的真实想法并非这样,但是真的要这样亲密接触她还是会很紧张的。
袁熙借口想买水喝躲开了这个话题,回来的时候给大家都带了饮料。分完其他人,袁熙走了过来,把一瓶水递给薛晴。
她抬头看见他明亮的眼睛和真诚的笑容,心跳又漏了一拍,这个男生真的很能吸引她的目光呢。
薛晴一直觉得,爱情于自己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虽然她一直相信爱,但那似乎很难发生在自己身上,中学时代的暗恋也是无疾而终。认识袁熙,她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那时薛晴没有想太多,心里装着一个人,想起他就开心,做什么都会有期待,就是一种美好。
图片源于网络3
表演节目的当天,一切都很顺利。到自由表演环节,袁熙唱了一首歌,周杰伦的《搁浅》。富有磁性的声音加上深情的投入,袁熙把这首歌诠释得充满感染力,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薛晴听得出了神,有种置身于故事里的错觉,没想到他唱歌那么好听。
同在一个社团,一起出任务是常有的事。一段时间后,小群体已经相当熟络,经常会约着一起游玩,聚餐。薛晴不大喜欢这种交际,她更享受一个人的安静时光,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或者读几页书。不是性情孤冷,只是不愿融入不属于自己的热闹。
在她眼里,那些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都是是短暂的。当换了一种场合,又有几人还会真心相交呢?
袁熙很习惯这种其乐融融,把酒言欢的集体活动。他似乎是天生的社交好手,在哪里都能融入,还把气氛带动起来。
在薛晴心里,虽然袁熙和她个性大不相同,但她见过他在人群里侃侃而谈得心应手的样子,也见过他在图书馆戴着耳机安静看书的身影。她就确信,他和她一样,不管表面如何展现,内心都有一片自己的世界。
薛晴和袁熙的交集几乎都是因为集体活动,从来没有单独相处过。有一次全体例会结束后,两人回去得比较晚,因为住的宿舍楼在相同方向,很自然地就一起走了。
十一月的深秋,天气已经慢慢转凉,走在路上会听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薛晴和袁熙并肩而行,昏黄的路灯将他们时而交叠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薛晴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内心却很享受走在他身边的感觉,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袁熙一如既往地能说,并没有注意到她那带着羞涩而欢喜的表情。快到女生宿舍楼时,袁熙突然问:“你喜欢唱歌吗?有空一起去唱歌吧。”
她疑惑,就两个人吗?继而惊喜:“嗯,还行。”那天晚上薛晴差点兴奋得睡不着觉。这是第一次和他单独走完一段路,他还说要一起唱歌,她觉得自己离袁熙越来越近了。
然而那天袁熙不仅把部门的小伙伴都叫上,还把已经离开协会的学长学姐请来了。一群人唱歌喝酒玩游戏,玩得很尽兴。气氛高涨的包厢里,薛晴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待着。
还以为能和他独处,想多了吧?
袁熙唱得很好,几乎每一种曲风都能驾驭,有几个女生想跟他合唱,他也来者不拒。薛晴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而当他问她喜欢唱什么,要不要合唱一首时,她却摇摇头:“还是算了,我唱得不好。”
他就是那样的吧,喜欢热闹,也能在人群里发光发亮。一个人的时候又有种疏离感,很难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而她从来不善于应付那些,在热闹面前总无法像独处一样自在。只有在心里真正认可的人面前,她才会做自己。
4
大一下学期,袁熙退出了协会。薛晴忙于学业,也已经很少再去参与社团的事。两人很少有碰面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她喜欢他。她常常幻想和袁熙偶遇的场景,每一天都期待能看见他。
大二冬天的一个晚上,校园歌手大赛在教学楼前面的广场举办,现场人头攒动,一片欢呼声。薛晴手捧着一杯热奶茶经过时,主持人正在介绍下一个参赛的选手。
她听到了袁熙的名字,心里兀地一震,不自觉就停下了脚步。他那么喜欢唱歌,这种场合怎么会少了他呢。
袁熙唱的还是周杰伦,《明明就》,一样的好听。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明明那么开朗幽默,却总是唱温暖又伤感的歌。薛晴注视着台上深情唱歌的袁熙,他是她目光的焦点,也是全场的焦点。
歌曲间奏的时候,有个女生上去给袁熙送花。她满脸笑靥,大胆中略带羞涩,不知道和袁熙说了一句什么,他没有说话,却也有点害羞地笑了。
下面的人开始起哄,薛晴心里黯然,一切都很明了了。最后看了几眼袁熙,薛晴转身走开了。他不会知道,那个寒冷的冬夜,她曾在人群里为他驻足,又为他悄然离去。
之后很久的一段时间,薛晴没有碰到过袁熙,直到校运会的来临。
那一天天气很好,薛晴作为啦啦队的一员,站在跑道旁去给班里的运动员加油打气。
男子长跑开始,她看见远处跑来一帮男生,不一会儿,袁熙的脸渐渐清晰,很快就要跑到她跟前。薛晴下意识地想喊他的名字,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跑道对面的女生大声地喊“袁熙,加油”,是上次给他送花的女生,看起来活泼又明媚。袁熙笑着看了女生一眼,眼神温柔,继续向前跑。
薛晴心里的某个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他就是喜欢那种明亮自信的,光明正大地喜欢他的女生吧。而她永远是那个站在角落里默默关注他的姑娘。在他身边的时候,她也不能全然放松,不敢流露对他的感情。
就算是这样,她还是期待着某一天,他能觉察出她的心思,稍微给点回应,她便会义无反顾地向他走去。现在看来,都不可能了。这一次心动,还是免不了无疾而终的结局,她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过。
遗憾吗?并不。曾经她觉得自己幸运,因为一开始进入大学就认识了他。现在她仍觉得自己幸运,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一个心动的人,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事。
只是他再不也能是她爱情的方向。
图片源于网络5
薛晴骨子里有一种倔强,不会轻易被任何事打倒,包括失败了的暗恋。她慢慢调整了自己,认真学习,努力生活,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她变得心境平和,比以往更独立和坚持。她还是不喜欢往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里挤,也不会打理人际关系,只是做真实的自己,宠辱不惊,随心而行。
某个周末的晚上,薛晴和舍友出去吃饭,回来时在校门口遇见了袁熙。他身边照例跟着一帮男生女生,一行人说说笑笑的。薛晴坦然看着他,没有说话,眼里已没有了当初看见他时的惊喜。
袁熙看见她愣了一下,但也什么都没说。太久没见,没有任何交集,加上彼此之间莫名的疏远感,他们已经连打招呼都显得多余了。
袁熙不知道,每次见他的时候,她看似平静的外表下藏着多少暗涌的情绪,或者他知道,毕竟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怪异感,薛晴感受得到,他应该也会有所体会,只是不愿说破。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对于薛晴来说,这是成长的一课,认真喜欢过就够了。
她也只是在一个人的安静时刻,偶尔想起袁熙,想起那份没有说出来的感情,会忍不住想穿越回去拥抱一下当年不敢大胆喜欢一个人的自己,告诉她,今后如果遇到心动的人,一定要告诉他。
如果喜欢却不说,谁会知道,如果答案已经一目了然,又何必去说。
那段隐秘的单恋终究被埋在了渐行渐远的回忆里,被时间封存储藏,成了薛晴对青涩时光的悼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