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鄘风.相鼠》,春秋卫国民歌。
这一篇《相鼠》,是诗经里的独一份。
因为情感实在是浓烈啊。它在骂人。肆无忌惮地宣泄愤怒情绪。
我可以下个结论,说,这是在“咒骂”。
诗经里其它跟讽刺有关的篇幅,不管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还是“硕人其颀”,“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等等。多多少少要拐点弯。
《硕人》篇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甚至可以掐头去尾,单独提出来,配上一个古风的礼物,情人节送给心怡的女伴,显得又特别又深情。毕竟,谁被夸肤如凝脂,美目盼兮,都是会高兴一阵子的。
可是,如果说这话的人,揣着明褒实贬的心思,表面夸人颜值,实际是引用诗经《硕人》篇的讽刺意义,暗指其有貌无德,淫秽不堪。被夸者稍微有点见识,也是要大怒的。
汉语言,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夸也不一定是夸,骂反而可能是一种宠溺。比如,带着笑说,你这个混蛋;比如,咬着牙说,杀千刀的;比如,眼睛放着光地笑骂孩子“小兔崽子”……这个必须得配合当时的语境,说话者和说话对象的关系,还有微表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所以有个野史传说,说谪仙李白,被赶出宫廷,是因为他给杨妃献了几首赞其美貌无双的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个句子表面上都是赞美吧,唐玄宗本人也没感觉到什么问题吧。杨玉环自己也很喜欢,天天吟诵来歌舞去。可是高力士却记着李白醉酒之后,让他脱靴之辱。别有用心瞅准时机,不阴不阳提醒一句,呵呵,赵飞燕名声可不怎么样啊,拿飞燕新妆比方贵妃您,啧啧……
于是,李白就谪仙,变了流落江湖的谪人。
这个野史故事,实在充满污浊晦暗的空气。
我们向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虽然在《封神榜》里,长在比干身上,还叫狐妖吃掉了。
看金庸《鹿鼎记》,说韦小宝在罗刹国花剌子模叫阵,教给亲兵几句“辣块妈妈咸鸭蛋”之类,每天不重样,大家越骂越勇,越喊越精神。韦爵爷心里暗笑,心说对方翻来覆去就是“你吃屎”,“你坏蛋”,实在贫乏得很,喊个两天也就稀稀拉拉没有气势。韦小宝阴谋阳谋一起上,口水与阿Q齐飞。
这真是发展到极致的一种市井“痞”。
我们回到《诗经.相鼠》。
按这个角度来看,在文明的童年少年时期,人们怒到极致,是要直接破口大骂的。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老鼠嘛还有皮,人呢都不讲究,人都不讲究,活着干啥呦?老鼠嘛还有牙齿,人嘛无廉耻,人都没廉耻,活着等啥呢?
每次看到这一篇,我都被黑色幽默打到。这一篇的语言,看上去古雅,其实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口语形式不同而已。
这不就是在骂人么?
想起小时候,去村里奶奶家玩。隔壁大婶丢了家养的母鸡,又不知道是谁干的事。吃了晚饭,她坐在门前剁猪草,面前摆着一个砧板,拿着菜刀剁一下骂一声。声音夹着方言效果,抑扬顿挫,高一声低一句,在向晚的风里格外送得远。
仔细听,无非就是,这个鸡仔啊,养得苦啊,还在下蛋啊,哪个“剁脑壳”吃了要生病啊,生了病也治不好啊……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个小细节,我真是对着诗经笑到不行。
农耕之文明,对生产生活资料那种依赖,那种被抢夺,那种看不惯,一点一滴,都会从竹简冒出来,存活于绵延千亩,田畴村落,悠悠妇孺之口。
有时委婉,有时直白。
清代牛运震在《诗志》里评价《相鼠》:“痛呵之词,几于裂眦。”
汉代儒家评价《相鼠》,《诗》“三百篇所仅有”。“嫌于虐且俚矣!”。
说来说去一个评价,说《相鼠》大声呵斥,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啦(“裂眦”),说又虐又俗,负能量太大啦,连点姿态都不要了。
说起来汉儒还是把这个看得太严重了。还是有点“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那叫“窃”的,隐约拔高。
咱们得挽起袖子,噢呦,不得了哦,一二三四重点噢。
好啦,反正《相鼠》,就是不喜欢老鼠这种动物。我们的成语也不喜欢它,鼠窃狗偷,鼠肚鸡肠,獐头鼠目,贼眉鼠眼,鼠目寸光,抱头鼠窜……
关于鼠类的负面词语多到数不过来。几乎唯一一个好的印象,是在玉雕或者瓷器上,在南方“增长天王”的怀抱里,配上一个毛茸茸的尾巴,形象上靠拢近亲松鼠或紫貂。取一个“数(鼠)来宝”,“老鼠搬仓”的谐音吉祥寓意。还有代表十二生肖的子“鼠”之年,在窗花上,多少剪出点可爱的样子。
鼠辈们要磨牙,咬穿家具,咬烂衣服,还要搬走谷物,几乎从一开始,就和农耕之族做了敌人,还是赶也赶不走的邻居,数量众多,昼伏夜出,难以捕捉,祸害庄稼……
所以,《相鼠》有皮,几乎等于,骂人“衣冠禽兽”,无耻之尤。
我们对它们,千年比邻,又恨又无奈。
即使是蒙昧,民智未开的时代,乡间“淫祀”之祠,老鼠,也是“狐黄白柳灰”,和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并列,被视为通人性有灵性的动物。礼貌上给点尊敬。
不差多烧一柱香。连裹腹都困难的灾荒大凶之年,普通百姓,恐惧之极,排着队一个个的“礼多神不怪”。回到家,该打打,该赶赶,绝对没有邻国印度那种松散的,纯粹尊“鼠”为神的宽松感情。
我们不喜欢,老鼠那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和习性。
延伸到现在,我能想到的就是“键盘侠”和“喷子”,他们绝没有兴趣,正大光明,来问个什么真相,来体会一下别人真实的意思。借助虚拟身份的保护,借助鸡零狗碎转来的“内幕”,借助坐井观天得出的结论,煞有介事义正言辞,你正能量他说“鸡汤”,你励志他说有黑幕,你过日子他说你懒,你做事他说你蠢,你同情他说你笨,你自立他说你作,你小确幸他说你没见识,你难过他说你活该……
借着虚拟的漏洞黑夜,他们不请自来,蚕食鼠盗……
所以还不如《诗经》,精神上直接宰了祭天,来句“相鼠有皮”。不惯这个毛病。
善良要有锋芒,礼貌得看对象。
网友评论
健儿无良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唐朝的老鼠也不招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