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张小卜感觉腿伤没什么大碍,但郑郎中还是执意让他骑在马上,以防万一劳累过度了,旧伤复发。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郑郎中指着隐隐约约看到的包头城,对者别说:“你看,那就是包头城,我们再走两个多时辰就到家了。”
者别说:“几年前,我也去过包头城,不知道现在有没什么变化?”
“变化挺多了,这几年,在街道的两侧,一下子开了很多的当铺、商行,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做皮毛、茶叶的商行,当铺并没有注意到。”
“现在当铺反而比商行还要多,可能是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城门也进行了修缮,特别是西门成了专门的运输通道,每天都有大批的车马或者骆驼队进出。”
“那我趁这个机会,好好转转。”
“好啊!我陪你一起转。”
晌午时分,一行人就进了包头城,郑郎中边走边给者别介绍这些年的新变化。者别东望望西看看,竟然松开了手中的缰绳,马走着走着就停下来了,张小卜赶紧招呼了一声,者别才回过头来牵上了缰绳。
到了家里,李宝才迅速从马背上卸下药材以及行李,并把马栓到马厩门口的槽上,添上一些草料,然后,两个徒弟生火的生火,煮奶茶的煮奶茶。
郑郎中带着者别进了上房,尽管到了夏季,但房子里还是有些阴冷,郑郎中赶紧拿来一件老羊皮袄,让者别裹在身上。
过了一会,李宝才一手提着一壶煮好的奶茶,一手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包子进来,先给者别敬上一碗奶茶,然后给师父也敬上一碗。
郑郎中对者别说:“一路上辛苦你了,赶快喝口奶茶解解乏吧。”
者别笑着说:“哪有那么娇气,我曾经为了找迷失的马群,三天三夜没吃没喝都挺过来了。”郑郎中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者别端起满满的一碗奶茶,喝了一口,说道:“没想到你们汉人煮奶茶也很地道的。”
郑郎中说:“入乡随俗呗,只要你不嫌弃就好。”
“那里那里,我们草原牧民不像是你们农耕民族,从来都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讲究。”
“是啊!来到包头这么多年,我就觉得草原人热情、好客,好打交道。”
说话间,郑郎中抓起一个包子递到者别的手里,者别也不客气,一口就吞进嘴里。郑郎中又吩咐李宝才到酒行打了一壶酒回来,在炉子上稍微温了一会,按照蒙古人的礼节依次给者别敬酒。
者别心里清楚,郑郎中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招待,因此他没有过多地推辞。吃过午饭后,郑郎中让李宝才去买来一整只羊,打算晚上好好招待一下者别。两个徒弟就分头忙着准备晚餐,郑郎中就陪着者别聊天。
郑郎中说:“既然好不容易下山来了,就在城里好好逛逛。”
者别说:“外面的世界再好都不是自己的,我们牧民的心永远在草原上。出来这几天,我一直牵挂着我的羊群、马群还有可爱的牧羊犬。”
“希望你还是在这里多住上几日,也好让我们表达表达感恩之情。”
“不必太客气,我打算明天就要回去,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呢。”
郑郎中的心里觉得很遗憾,如果不是者别的无私帮助,他们这次采药注定是凶多吉少。再三挽留者别,似乎还是不能改变这个心直口快的蒙古汉子。于是,他就带着者别到街上去逛了。
那天,正好遇上赶集的日子,街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两个人一家接一家地看。做买卖的有蒙古人,也有汉人。为了交流方便,者别专门挑蒙古人的货摊,很有兴趣地看着皮帽、皮靴以及妇女用的金银首饰等等。
郑郎中耐心地陪着者别,一旦他决定买什么东西路,就抢着帮他付钱。尽管这样,者别还是一一回绝了郑郎中的好心好意。
等者别把想买的东西都买好后,郑郎中把他带到一个茶叶店里,那也是他比较熟悉的一个店铺。者别也想买点茶叶回去,还没有等他开口问价,郑郎中就让掌柜的取上五条砖茶,三斤冰糖,者别推辞不过,只好听从郑郎中的安排。
从茶叶店里出来,郑郎中又把者别带进了一个酒行,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酒香。者别生性好喝酒,一闻到酒香就激动地两眼放光。但是,在郑郎中面前,他还是尽量地克制着自己,保持着蒙古汉子的风度。
掌柜对郑郎中说:“好几天都没见你出来了,到哪里去了?”
郑郎中淡淡地回应了一句道:“去山里采了点药。”
“怪不得呢。”
“最近又有什么好酒,怎么这么香?”
“哦,前几日刚从西边进了一批原浆酒,要不要尝尝?”
说着,掌柜从一个酒坛子里打出一提子酒,分别倒进两个酒盅,请郑郎中和者别品尝。者别端起酒盅,抿了一口,“好酒啊!不过原浆酒比马奶酒烈多了。”
郑郎中也抿了一口,附和道:“是啊是啊!这个酒虽然度数高,但口感却也绵柔。”
掌柜的说:“以前卖的都是当地酒,这次专门跑了一趟西边,没想到进来的酒还挺受欢迎的。”
郑郎中说:“给我打上十斤,帐先记下。”
看着掌柜拿出一个大大的酒壶,者别猜测着郑郎中要给他打酒,问道:“要用这么大的酒壶打酒?”
郑郎中说:“是啊!好不容易碰上你喜欢喝的酒,就多买一点带回去放着慢慢品尝吧!”
“你已经给我买了那么多茶叶了,真不好意思让你破费了。”
“一点小小的心意而已,比起你对我们的恩情,这点真的算不了什么。”
者别一看拗不过郑郎中,就再也没有劝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