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是一介文人,最后却以平定太平天国的“武功”而封侯,这让他成为了一位“非典型性”的军事家。那么,老曾带领的湘军又是凭借着什么得以斩关夺隘的呢?老曾本人又有哪些出众的治军本事呢?接下来,我们将用三篇左右的文章深入解析一下他的治军之道、领兵之法。老曾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战法叫作“结硬寨、打呆仗”,接来下,我们先具体谈一谈什么是“结硬寨”?什么是“打呆仗”?这种战法又如何成为老曾一路斩关夺隘的重要“法宝”呢?
1、修墙挖沟,结硬寨
所谓“结硬寨”,就是指军队每到一个地方后必须马上安营扎寨。安营前先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地点,通常情况会选择依然傍水、据险而守。安营之后就是扎寨,老曾的这个扎寨很有特点,要修高墙挖深沟,墙高近3米,沟深至少半米,宽一米以上。深沟可以防马队冲锋。如果是围城,则根据需要修两三道高墙,配备三四道深沟。这一点有些类似防御阵地,形成一二三线梯次。一座城经过这番围困,城里敌人出不去,城外援军进不来,被围之城早晚会水尽粮绝。
① 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初五日城贼猛扑,凭壕对击,坚忍不出,最为合法。凡扑人之墙,扑人之壕,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壕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壕,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自意兴索然。峙衡好越壕击贼,吾常不以为然。凡此等处,悉心推求,皆有一定之理。迪庵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
咸丰八年四月,老曾在给九弟的家书里提到了结硬寨作战的好处:面对被围之城敌人的猛扑,任凭他们对壕沟进攻,坚忍不出是最好的方法。凡是进攻高墙和壕沟的,会很被动,而守卫高墙和壕沟的,则很主动。如果我军主动越过高墙和壕沟而应战,便是反主为客,就会陷入被动。守卫高墙和壕沟,则是进可攻、退可守。李迪庵很善于打仗,他的秘诀在于“不轻易进攻,不轻易后退”,弟弟可以研究下他的秘诀。简单来说,结硬寨就是把工事修的牢不可破,易守难攻。
②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城贼于十七早,廿日、廿二夜,均来扑我壕,如飞蛾之扑烛,多扑几次,受创愈甚,成功愈易。惟日夜巡守,刻不可懈,若攻围日久,而仍令其逃窜,则咎责匪轻。弟既有统领之名,自须认真查察,比他人尤为辛苦,乃足以资董率。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亦于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收功当在秋间,较各处独为迟滞。弟不必慌忙,但当稳围稳守,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无碍,只求不使一名漏网耳...愿弟忍耐谨慎,勉卒此功,至要至要!
咸丰八年五月,老曾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谈到:敌人最近有几个晚上来进攻你们的壕沟,就好像飞蛾扑火一般,他们进攻的次数越多,受到的创伤越多,得胜的希望就越大。听说九江、抚州已经收复了,建昌估计近日就会收复,吉安这次被你们围困,弟弟一定要日夜巡守,片刻松懈不得,稳围稳守,就是最晚到冬天攻克也行,希望弟弟勉励士兵把这场仗打到底、打成功。老曾的湘军每到一城必结硬寨,直到最后攻克,九江如此、安庆如此、天京(今南京市)也是如此。
在古时候,是冷兵器时代,老曾所处的年代还是长矛大刀盛行的时期,军中火器很少,更别说红衣大炮之类的。老曾的湘军通过结硬寨围城、修筑牢固工事,既能有效防范城内敌人的外逃,也能有效防御外来援军的冲击。高墙壕沟扎起来,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不管是火攻还是夜战,都无法开展有效进攻。正应了那句古话“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进”。由此可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结硬寨实乃用天下最笨的办法收获最有效胜利的方法。
2、以守带攻,打呆仗
前边说完了结硬寨,接下来再谈谈打呆仗。所谓的“打呆仗”,就是每到一城,先修高墙挖深沟,建立起一道又一道的“长围防线”,然后坐等着敌人来进攻。敌人可能从城里出来冲击阵地,也可能是从别处来援进攻阵地。有人大概会问:不是说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么?老曾的部队为何只守不攻?如果老曾的部队人数众多,当然可以选择攻城和野战,问题是老曾的部队人数常常少于敌人,依据有力地形和高墙深沟才不至于反被敌人攻克,结硬寨、打呆仗实在是无奈之举。
③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与沅甫九弟书
带勇总以能打仗为第一义。现在久顿坚城之下,无仗可打,亦是闷事。如可移扎水东,当有一二大仗开。弟营之勇,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偶作一对联箴弟云: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咸丰八年正月,老曾给九弟去了一封家书,谈到了自己的带兵之法:带兵之道首先以能打仗为要义。弟弟现在长期围城,几乎无仗可打,有些气闷是正常的。弟弟军营的士兵,锐气有余但是沉稳坚毅不足。心浮气躁而不懂得收敛,这是兵家的大忌。现在作一副对联与弟弟共勉“打仗时不慌不忙、先保证稳稳当当,再寻求变化无常;做事情要学着无声无息,既要精准到位,又要简捷明了。”简单来讲,带兵要“沉稳、坚毅、以稳为先、徐图诡道”,切忌心浮气躁、贪功冒进。
④ 咸丰十一年四月十二日,与沅甫九弟书
攻城攻垒,总以敌人出来接仗,击败之后,乃可乘势攻之。若敌人静守不出,无隙可乘,则攻坚徒损精锐。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根据老曾的总结,凡是需要攻城克敌的,首先敌人要出城迎战,等到击败他们之后才可以乘势进攻;如果敌人坚守不出,那就没有机会可乘,带着部队攻坚只会白白损兵折将。老曾是熟读过历朝历代二十三史的,其中的兵法之道一定也有过深入研究。他很能够辩证看待问题,他认为:人人都认定这件事一定会胜利,反而其中会藏在失败的危机;人人都料定这件事一定会失败,反而其中会藏着转败为胜的一线生机。既然老曾认为“结硬寨、打呆仗”是湘军当时的最好选择,那就一定有其道理。
⑤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扎营图阅悉。得几场大雨,吟、昆等营必日松矣。处处皆系两层,前层拒城贼,后层防援贼,当可稳固无虑。
老曾相信一句话“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读书用的是天下至拙的办法“上句不完,不看下句”、“一书不完,不读下本”;他交友也是对别人肝胆相待,深信发自内心的坦诚可以交到真朋友;他用兵打仗用的还是天下至拙的笨办法“结硬寨、打呆仗”。在他看来,只要坚定信心结好硬寨、做好防守,用前一层抵抗城里的敌人,用后一层预防支援的敌人,就可以高枕无忧。长围之下,被围之城早晚有顶不住的那一天,到时可以轻松拿下。
其实说白了,老曾的这种战法就是围点打援,不在乎城大城小,只在乎围长围久,有的时候围上个一年半载实属家常便饭。湘军只要围住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敌人基本上就没啥逃生的希望了,被攻克只是早晚的问题,毫无悬念。根据史料记载,老曾的湘军围困江西九江用了十六个月,围困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用了一年半,而围困天京(今南京市)则用了两年多时间。老曾有一句名言“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做人都要有恒,何况是大军围城呢?厉害了老曾!
我们知道,老曾是一个心细如发、做事认真的人,他的谨慎小心、他的有错必纠、反躬己身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些优秀的好习惯,老曾也带到了军营里,成为了他有效治军的方式方法。比如说:早起带队出操、戒骄戒躁、立志有恒等等。不能说风景这边独好,起码树立起良好的军容军纪,可以让军队的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向着一支能攻善守、勇敢作战的优秀军队转变。可以说,这是从古至今每一支优秀部队的必由之路。
3、严肃军纪,全军有恒
⑥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贺常四到营,接弟信,言早起太晏,诚所有免。去年住营盘,各营皆畏慎早起,自腊月廿六移寓公馆,早间稍晏,各营皆随而渐晏,未有主帅晏而将弁能早者也。犹之一家之中,未能家长晏而子弟能早者也。沅弟在景德镇,办事甚为称靠,可爱之至!惟据称悍贼甚多,一时恐难克复,官兵有劲旅万余,决可无疑。
咸丰九年六月,老曾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谈到:贺常四来到营地,捎来了弟弟的书信,说营中总有士兵晚起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去年自己住在营盘时,各个营都害怕早起。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主帅起得晚而士兵能早起的。这就好比一家之中,没有家长起得晚而子女能早起的。老曾的家风很好,从自己到弟弟再到子侄学习和做事都很勤奋。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在老曾兄弟的带领下,湘军中早起操练不再是问题,军纪开始逐渐严明起来。
⑦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傲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惰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咸丰十年十月,老曾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谈到坏习惯对军队的影响:自己自从八月六日再次出山以后便努力戒骄戒躁,用以帮助改正做事情没有恒心的毛病。大致来说,但凡是军事上的失败,不是因为骄傲,就是因为懒惰,二者比居其一。同理,很多大富大贵之家后来之所以衰败下去,不是因为骄傲,就是因为懒惰,也是两者必居其一。都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看来是至理名言。一支部队从主官到士兵如果都一身傲气,做不到令行禁止,失败就是早晚的事。
老曾是一个做人做事踏实稳当的人,打仗更是力求稳妥,几乎一辈子不打无准备之仗。他经常告诫弟弟“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老曾是个善于打相持战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太平军发起主动进攻,湘军凭借着高墙深沟节节抵抗。两军对垒,部队的士气往往一可鼓、再而竭、三而衰。等到对方进攻受阻、士气沮丧之时,湘军则以逸待劳突然发动反击,这个时候基本上能取得较大胜利,这便是老曾的战法。
今天我们看老曾的用兵之道,总结起来就是:修高墙挖深沟、勤奋练兵、结硬寨打呆仗、防御为主、进攻为辅、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以静制动、扎扎实实带好兵、踏踏实实围好城...在老曾的教导下,九弟曾国荃一路围城一路攻克几乎战无不胜,并最终收获了“曾铁桶”这一称呼。老曾兄弟的这一战法其实并无出奇之处,偏偏印证了“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由此可见,天下的事要想真正做成,还是离不开脚踏实地、步步前行。再次学习了!收队!
< 第二十一章 完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