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送你一本书。”下晚自习的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给我。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什么时候买的?”如果是借同学的,她就不会说“送”了。
“人家送的。”闺女已在桌前坐下,掏出她的书本。
“人家送的?男生女生呀?”
“男生。一直放在教室的书堆里,昨天整理旧书,发现了,带回给你看。”闺女很宝贵她的时间,简短几句后,就埋头看书了。
我翻了翻书,书上没有任何送书人的笔墨。这男孩是谁?为什么要送书?又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呢?他是哪个班的,人品怎样、学习怎么样?从来不喜欢接受别人东西的闺女为什么要接受这男孩的赠书……我承认,我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妈妈啊。
看着女儿伏案学习的背影,想想她平时的表现,又觉得自己的疑虑似乎多余。
记得去年期中考试过后,听孩子说,在第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候,她正收拾笔袋呢,一个同考场的男孩帮她的书包拿了过来。当时书包都放在考场外的走廊里,她没在意,以为是顺便帮她带的。谁知下午第二场结束,那男孩又把书包给她送过来了,并且喊她的名字,说你的书包。她接过书包,道了谢,匆匆走了。等第三场考试一结束,她就连忙抓起提前收拾好的笔袋,冲到外面拿起书包就快速离开,害怕慢一步,那男生又帮她把书包送进来。她跟我说,妈妈,吓死我了,我根本不认识他,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又怎么认识那是我的书包的?
我虽然传统,但并不封建。对于早恋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最早的交流是在她读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她经常跟我说好朋友马小兰的恋爱故事。那女孩成绩不错,但早恋让她的成绩不断下降。班主任担心我女儿受影响,把她们的座位调开,私下里找她谈话,让她远离马小兰。也许,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特别是“背叛朋友”的告诫。两个女孩不仅依然做朋友,简直连上厕所都手拉着手。班主任非常生气,还专门为此事“请”我去了学校。回家后,我认真跟闺女谈了,她说,妈妈你放心,我是“好孩子”,我不会早恋的,我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呢。再说,那些男生,哪有长得顺眼的呀。听她轻松地开着玩笑,我本来就不算紧张的心,更踏实了。
到了这所高中,听女儿说,第一节的班会课,老师就严正强调了学校“三条红线”不可闯,其中第一条就是谈恋爱。
然而,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最适宜生长的就是少男少女的恋情了。这所谓的“红线”,拦不住男孩女孩之间的相互倾慕。
高中这三年,女儿给我讲了好几个学校里的恋爱故事。
有一对,比较成功。男孩是我女儿舍友的哥哥,高她们两届。男孩和女孩的恋情当然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万千阻挠,各种“强拆”,却更加坚固,最后双双考入南京大学,一时竟传为佳话,在学弟学妹那里广为流传。
我听得她说最多的,就是她现在的好朋友的爱情故事。两人的恋情始于高二,也结束于高二。男孩是学神,在高二提前参加了高考,被中国科技大少年班录取。在他参加高考前,男孩提出了分手。也许,一场不成功的恋爱里,女孩是最难走出来的。那段时间,女孩非常痛苦,寝食难安。所幸的是,女孩后来拼命学习,成绩一下窜到了年级前几名。整个高三阶段,基本稳定在年级前列。但成绩是好了,失恋的阴影一直在折磨她。说起她,女儿既同情她的遭遇,又有点羡慕她的成绩。她说,妈妈你看,这也可以是很大的动力呢。
说实话,高中这三年,我心里一直隐隐有点担心,谁知道我这好看文静又上进的女儿(做妈的都这臭眼光吧)会不会在高中最关键的时也会受到男孩的干扰呢?最怕的是相互喜欢,那必然会影响学习。还好,女儿一直都忙于学习,好像一直也没遭遇过“险情”。
今天这本书,又是怎么回事呢?不过看她那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也不应该值得我大惊小怪吧。想起当初在她这个年龄,曾经有段时间每个月,莫名其妙的,课桌上总会有当期的《散文选刊》和《星星诗刊》,好久才知道是谁,有点欢喜又害怕不安。现在,印象中只有个高瘦的影子了。
对于“早恋”,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也是防它如洪水猛兽。但也深知,最好的防不是堵,而是疏。我最喜欢用诗人的话,“不要在五月,就挥霍了你的夏季”,“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也许,有点用吧。
孩子进入高中以来,我们有限的聊天里,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多,每次总不忘旁敲侧击。聪慧如她,怎能不明白。她常用那句“妈妈,你放心,我是你的好孩子”来安慰(或者说是搪塞)我。春节期间,她两夜一天追完《太阳的后裔》,然后又推荐给我,并叫我“一定要看”。她说,妈妈,我清楚了,男朋友就找男主角那样的,军人,有担当——不仅是对我,对国家和信仰也是。当然也得长得也好看。甚至,她自己也想当兵,查找有关军校的资料。我心里觉得有点好笑也欣慰——具体到职业了,而且推翻了以前一直坚持的“颜值第一”的标准,以人品为最重。这也算在成长吧。
其实,对于爱情,它究竟是什么,别说我说不清,又有几人能说清。“早恋”这说法本来就可疑,怎样的时间算早,怎样算是正正好?我们不是专家,不得不承认,最纯净的恋情就是少男少女间。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怕的不过是孩子的心思被占,而荒废了学业。
学校对此也是伤透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不过依然是围追堵截。这学期学校出台了新政策——伙食费一次性缴清。目的是防止有孩子把吃饭钱都省下来给那个她(他)买礼物。特别是高三,即将面临毕业季。但是,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和老师,不可能一劳永逸,“斗争”一直都在。
手里拿着这本书,翻来翻去,根本没看进去。孩子在收拾书包,准备洗漱了,我终于可以问问她了。
“送书的这个男生应该是喜欢你喽。”我故作调侃。
“是的,妈妈。”没想到,她这样大方肯定。
“这是很久以前了,好像高一结束前分班时候。当初他让人送给我的时候,我不要。但帮他送书的同学说没别的意思,只是分班留个纪念。我也就把自己的一本课外书回赠给了他。我们是普通朋友,而已。妈妈。”闺女笑了。
“我是你的好孩子,妈妈。”又来了。
“我都忙死了妈妈,哪有时间谈恋爱,你放心好了。再说,妈妈你知道的,我眼光很高的哈。”她一调侃,我真的放心了。
虚惊过后,感觉好轻松(我就是个普通的妈妈)。也为之前的一丝不安感到好笑。可以安心入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