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亲人,而不是主人

作者: 廖玮雯 | 来源:发表于2015-07-19 20:53 被阅读17290次

    文|廖玮雯

    有个新闻,儿子30多岁了还没对象,父母急了,竟然跑到儿子所经营的饭店撵走顾客,甚至砸了收银台上的电脑。儿子觉得,“男人要有责任感,没遇到合适的,稀里糊涂结婚对谁都不好”。无奈之下,索性贴出“家长逼婚,暂停营业”的告示以示“抗议”。

    我想先来做个假设。

    如果一个孩子丢了,他的亲生父母倾家荡产寻亲多年,最终得知孩子已被一户物质基础优渥,家教环境良好的家庭收养,养父母学识渊博,对待孩子视如己出,孩子教养良好,健康成长,问题来了,这个时候,这对已经一贫如洗的夫妇要不要去认领这个孩子?

    我想,就多数人的观点而言,或者真正自己遇到这件事情时,内心一定非常挣扎,十分痛苦,事实上,理性而言,似乎,不去揭示真相,不去认领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是最好的。

    然而这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孩子是我的”这个事实,意味着彼此再无交集,意味着往后只能切断血脉,各自生活。

    这比放弃自己爱的人,让她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更加痛苦与艰难。

    就本能而言,我们期望孩子是自己的,我们期望和他建立联系,拥有这样一层血脉关系,这种占有的欲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

    所以,看到一些父母的行为之后,有时我们无法判断他们究竟是爱他们的孩子,还是认为孩子是他们的财物。于他们而言,对于子女,需要掌控、占有,情况一旦失控的话,他们就会陷入无比的恐惧之中。

    我们来看催婚,就是父母对于子女未来生活的一种掌控。

    这些观点古已有之,其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其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两个传统观念,一个用来催婚,一个用来催生。

    前段时间,听闻朋友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不要孩子,父母生你来干嘛?

    我生你养你,不是因为至少不是完全因为爱你,而是因为,你要替我繁衍后代,继承财产,你要让我的血脉得以延续。

    既然要孩子,前提当然是结婚,所以,催婚这件事就会变得异常紧急,因为随之而来的还有催生的任务需要完成。

    曾经做过调查,为何很多父母如此焦虑子女的婚姻大事,甚至20出头的女生就已经开始被频繁地安排相亲,明面上得到的回答是;父母想要看着子女过得好,只有他们完成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任务之后,父母才能放心。

    然而,这里就有个悖论,如若父母是为了子女幸福,想要他们过得好的话,为何许多父母并不去考虑子女的感受?不去考虑他们内心是否快乐?是否幸福?不去考虑他们是否有一个可以共度此生的对象?甚至不去过问他们是否愿意此时此刻婚娶?他们是否愿不愿意此时此刻去要一个孩子?

    他们嘴上说的是为了子女好,可是他们并不去考虑子女的意愿和感受。

    那么,这是爱吗?

    对于一个同性恋,不婚族,丁克族……而言,他们面对来自父辈的这些要求与压力将会更加痛苦。

    父母、子女原本最亲的人之间,却在彼此折磨。

    众所周知,婚姻是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之间建立起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催不得,急不得,催没用,急没用。稀里糊涂结婚,其实是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对方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产下孩子,更可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如此这般,恶性循环。

    这些道理,很多父母都懂,但是,为何他们还是如此急切地,迫切地希冀孩子可以尽早成家,生儿育女呢?

    此前,我一直认为那是控制欲——你是我的孩子,所以要听我的安排,或者,是自恋人格在作祟——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哪怕你“暂时”不懂,后来,在我深究之后,我认为这还可能是他们克服“死亡焦虑”的办法。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婚姻出现问题,事业未见起色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反而很高,对于子女的升学就业,婚姻嫁娶干预最多,似乎,他们平凡的人生亟需子女来进行改变,他们的梦想亟待子女来为其实现。

    在这种状况下,焦虑的父母会加大对于子女未来选择的干预力度,催婚,催生一天比一天紧急,因为我要在我死亡之前,安排好这一切,从而让我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延续——这就是他们生而为人的任务所在。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子女没有办法担负这些责任,也没有办法去为父母克服“死亡焦虑”,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的事。

    试问,我们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太爷爷的过往和愿望?甚至是爷爷的?

    我们听闻很多悲剧,有些子女因为无法担负父母施加的各种压力,最终选择了最为激烈的对抗——自杀。

    父母抱着冰冷的尸体哭泣;“爸妈错了,我们再也不逼你了,早知你这么苦,我们就不去逼你了,你醒来好不好?只要你能活着,你爱干嘛干嘛,只要你能好好活着就好……”

    有时,非要走到这步,才会有人觉醒——他人无法担负你应当担负的责任,即便是父母子女之间。

    所以,第一个重要的观点:父母是亲人,不是主人,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能够彼此觉醒,至少,要有一方能够觉醒,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人生拥有选择的权利,要将对方作为一个人去尊重,然后承担自己作为人的责任。

    有时我们会说,父母不听我的,父母不愿赞同,他们死守他们的观点,他们不断干涉我的权利,所以我也没有办法……事实上,当你说出这番话时,你依然未能真正觉醒。

    佛陀年轻时是个王子,他想出家苦修遭致父王强烈反对,于是他星夜逃离皇宫,在他觉悟之后,反而说服父母,理解他,支持他,直至皈依佛法。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哪怕父母位高权重到国王这个位置,你依然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我们之所以纠结痛苦父母的控制,在于我们自身也有难以决断的为难,此时与其和父母争执不下,不如好好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做出决定。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独立,然后去爱父母。

    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影响,去改变父母的观念和看法,在现实生活之中,很多人起初都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甚至会遭受到他们强烈的反对与阻挠,但是最终,因为坚持,因为自己可以承担责任,可以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他们最终还是得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得到父母的谅解。

    独立可以承担责任,而爱可以稀释冲突,建立联系。

    我们发现,一个成熟的人,他不需要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曾经活过,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可以快乐地成为自己,他同样不需要怪罪父母没有去支持和理解他,因为他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以,第二个解决方式就是,当我们深切理解了人的关系和局限之外,我们还要意识到父母子女之间还是亲人,亲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支配与控制,而是理解与陪伴,最重要的是爱,谅解便来自于此,这样才能摆脱“死亡焦虑”,获得救赎。

    人们之间互相理解,彼此关爱,各自面对需要自己去面对的人生难题,然后给出答案,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

    承担爱与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成熟的标志,而你之所以感到痛苦,在于你还不够强大。


    本文作者:廖玮雯(@玮夫雯斯基),心理咨询师,出版个人随笔集《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火星音:非常喜欢的文章,表达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 流月舞:非常喜欢你的文章,尽管才看了几篇
      • 934fc97d8431:先让自己独立,变得强大,然后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 麻小马:会的,谢谢😁
      • 柒罗:我认为,父母生下孩子,是出于当时对彼此的爱以及让爱再延续,教养成人是因为生了他就得有养育的义务。而孩子在年少听从父母的言语一方面因为接触外界较少,而来孩子思想单纯。孩子长大以后,就是一个单独独立的个体,怎么过想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取决于自己,父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提出自己意见,而不是横加干涉。父母那些所谓的为孩子着想,其实就是情感绑架,让孩子在亲情面前妥协,这样孩子阴奉阳为虚情推诿自己很累,父母也很生气难过,都何必呢!父母要自己想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长大以后就要学会放手,孩子更要明白,父母年老以后会更加的想要看到自己孩子能找到好工作,好对象成家立业安稳过日子,这样才会安心。相互理解,理解万岁。
      • 川上河:写得不错,很详备,就评论区里有些人认为极端,也不过是依靠直觉和感性来接触这个世界的原因,自身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认知。
      • 廖玮雯:@RootkitL 不需要,这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 廖玮雯:@RootkitL 这里不去细谈,细谈还要看养父母,重点在于,亲生父母愿不愿意作出这种选择
        RootkitL:@玮夫雯斯基 所以我说是这个例子不太恰当,换个其他的吧
      • RootkitL:【关注重点不对系列】感觉中间那个亲生父母要不要认孩子的例子不妥,因为角度不应该是从他是不是生活富裕来看,而应该是从如果去认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困扰来考虑,如果说孩子能看的开,去相认也并无不妥,而且这样一来孩子还能多两个亲人。
      • 226d29a336ff:呵呵呵
      • 廖玮雯:@吾一 何为本分?如何定夺?譬如开头那个,三十岁了要不要结婚?同性恋要不要结婚?
      • 吾一: @玮夫雯斯基 那还有啥说的,尽到后辈的本分再说其他的~
      • 廖玮雯:@吾一 考据的话这个早就知道,不过我在这个文章里的是世俗的理解。
      • 吾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经过资料考证,这段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人们非要依文解义,从形式上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所尊重、学习和效法。
      • 御宅猫:一大堆人被孝道绑架,真心觉得沟通无望
      • 92de3977adac:看我之后我很有感触。有时候我觉得父母们眼光太短,总以爱我们为由处处限制我们,而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看法我可以接受但不一定要照做,这是我们的人生,不想按照你们已经经历过的人生轨迹在走一遍,我们爱你们但我们在有些事在自由看法。
      • 普利斯东特先生:@玮夫雯斯基 没有人能比父母更爱我们,所以我们之间才会有矛盾。只要了解这一点,一切以这一点为前提,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爱做的。儿女和自我两个身份并不冲突。
      • 普利斯东特先生:@书克兰 应该这样说,等的对象不是时间,时间是载体。它可以让你有能力,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我需要让自己有一个实现梦想的条件,比如金钱,知识,身体,性格,我需要成长,所以需要时间。而并不是用时间换取双方的理解,这几乎不可能。就像我上面说的,只能是父母让步,但他们心里肯定会难过,因为他们怕你过得不好。所以成长是必须的,为了自己,为了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想法,证明自己可以过的非常好。
        廖玮雯:@程天困 @书克兰 确实如此,当你足够独立,你就能坚持做自己,也能真正的去理解父母,去爱他们。
      • b0ba28958aec:沟通真的很重要,沟通,在理解上去沟通,不能放弃,就比较能够达成一致的想法
      • mu卿:目前还没有遇到这样的事!至少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催过!我觉得一家人沟通很重要🌼!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b0ba28958aec: @麻小马 因为在此之前你从不曾独立,才有这样那样的感觉,但是加油,爱对了就别放弃
      • fc700f7bddfa: @程天困: 我很赞同作者的看法,写的也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想说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些道理这些想法大多数父母都不接受,这就是代沟,不可逾越。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日常生活习惯不同,说话方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眼界不同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是一个爱字,一个沟通两字就可以解决的。作者的这篇文章的读者只能是我们年轻一代,即使这样到时候我们真做了父母,也许还是把现在这些观念忘得一干二净,和我们的父母走上一样的逼婚路。当然只是个人猜测,不过代代相传,这种情况肯定会改变
        很赞同这句,“作者的这篇文章的读者只能是我们年轻一代”
      • 书克兰: @程天困 看来我们情况近乎一致,你比我走的更远一些。我正打算走追寻自己的路,可是考虑到我将遇到你现在的情况我也是满心纠结与矛盾。我在等一个时机,也许家里经济好转些,也许我赚到些钱,也许我过了心里这道坎… 其实我一直都是个矛盾体,父亲是家长主义者,我平时都很乖,到大学才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母亲就想着我工作赚到钱带个媳妇生个孩子,沟通不了 。只能等,其实我也不清楚到底等什么。你在等时间吗 程
      • 944098b6bd33: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 a64652dc2124:我只想说,未经历过父母那年代的过往,无法体会到父母辈那种被诸多我们这么大的人以代沟以蔽之的观念,家事还是要好好商量,让父母看到自己身体力行的成长了。努力让父母信任我们,放心我们。
      • 5b554add3cef: @玮夫雯斯基 独立可以承担责任,而爱可以稀释冲突,建立联系。农二代留在老家还是外出看似纠结实在无奈,父辈为我们留下的只是历史,那里缺少亲情也无寸土,那个古老的立是家乡征服世界在乡愁难续的当下只是传说。在出生的那个地方,我们只是过客,与其流浪何不走向远方,有空望望祖辈久远的存在,保持历史实为最后的努力,以后不会有故乡,乡愁也会尘封在历史中。现实的纠葛阻档不住乡愁的远去,这一代走在新的历史起点,父辈所谓的争执其时在过往中早已结束。
      • 780b3a042614:赞一个,赞一个,赞一个 自己不敢面对现实,自己不敢承担责任,把这种痛苦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懦夫!
      • f6995ec83d59:太过偏激,
      • 麻小马:我爸妈不喜欢我男朋友,已无力。只有真正试图独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艰难吧,常有撕裂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会尽力坚持,大家加油,共勉。
      • 廖玮雯:@扉页 亲人的不是,主人的是,有所区分
      • 扉页:和父母在一起有时候其实是很为难的,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方式。因为成长的背景不同,所以我们与父母间存在的这些差异都很正常。可是父母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心爱护呵护,并不是父母想要控制你,而是他们爱子心切,有时的方式不合你意而已。
      • 段小喵:父母也是希望我能够留在身边在那个小县城发展,但是我不想永远呆在那个地方于是提出要去上海,母亲不同意,那段时间闹的蛮难受的,后来我们各退一步选择留在本省省会城市发展,工作了两年半又开始催促我回县城,正在想这个周末要回家好好跟他们谈一谈。
      • 槛外闲人Homo:亲人,和主仆,看起来天差地别,可是,真正“挂着亲人的羊头,卖着主人的狗肉”的人确实不在少数
      • 普利斯东特先生:@玮夫雯斯基 对的。我的选择就是做自己,而不是附庸品。但我感觉我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我和我的母亲都是个性很强的人,所以对立时时在发生。很多时候,我觉得我都在她的错误惩罚她,这种矛盾感实在太难过。我的父亲每次打电话的内容都是要我回家乡的小县城发展,养儿防老,这又是一个矛盾感。我现在一直在做一个自私的人,一直活在负罪感中追寻梦想,追寻自己。没办法,沟通不来,只能等。
      • 廖玮雯:@程天困 确实理解,我属于农二代,有时候这种痛苦必须有人去承受,父辈要为他们的局限买单,我要为我的坚持与执着买单,各买各单,怨不得谁,好像我文中的例子,王子放弃王位出家,父王急得要发疯那也没有办法,各安天命,有所承担就好,怨恨与怪责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牺牲自己,让父母“开心”是一种选择,可是有人不愿意这么选,也怪不得他。
      • 普利斯东特先生: @玮夫雯斯基 这些时候不是怪父母不成长,而且他们根本成长不了,他们一辈子只能这样了。或许有一天他们支持你成为你自己,但他们心里肯定是反对的,是失望的,他们同样承受着压力。而这一切,只能靠时间说明,还不一定说的明白。强硬实施,最终只能是他们妥协,但并不是接受。
      • 普利斯东特先生: @玮夫雯斯基 有些事情不是作者想象的那么简单。过程是很痛苦,但有的人的过程用痛苦根本形容不了。不知道作者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农村里父母辈的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它们生活的目标只有三个,多挣点钱,娶个媳妇,生个娃。别的都是扯淡。在农村如果24娶不是媳妇找不到对象会被人看不起的,父母承受的那种眼光是含着刀子的(当然现在可能会好一些,但余威还在)。如果农村孩子勇敢做自己的话,代价太大,而且亲人和乡亲根本理解不了。
      • 廖玮雯:@6249ce70ff19 @程天困 所以后面我也谈到,至少需要觉醒一个,反对父母,过程会有痛苦,但是意识到自己适合独特的生命体,实实在在的,只有几十年短暂生命的个体,反对势在必行,我坚持按照自己的选择去生活,然后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此我和父母争执不少,但是最终我独立了,然后他们被我影响,我们现在成了很好的朋友,亲人,他们开始理解,支持我,甚至乐于去读我的文章,我们相处得非常舒服,我们还在怪他们不成长,只能说我们还是不够独立。
      • 廖玮雯:@程天困 所以后面我也谈到,至少需要觉醒一个,意识到自己适合独特的生命体,实实在在的,只有几十年短暂生命的个体,然后负责任地去过自己的生活,为此我和父母争执过,但是最终我独立了,然后他们被我影响,我们现在成了很好的朋友,亲人,他们开始理解,支持我,甚至乐于去读我的文章,我们相处得非常舒服。
      • 6249ce70ff19:很多时候,父母根本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
      • 6249ce70ff19: @程天困 对呀~我们根本无法改变父母。只能说我不会做这样的父母。
      • 疯人哇咔咔: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中国父母最好的关系就是和子女是兄弟姐妹一般的关系。我没想到是死亡焦虑,这一点也许他们也没有想到吧😃。
      • 普利斯东特先生:我很赞同作者的看法,写的也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想说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些道理这些想法大多数父母都不接受,这就是代沟,不可逾越。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日常生活习惯不同,说话方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眼界不同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是一个爱字,一个沟通两字就可以解决的。作者的这篇文章的读者只能是我们年轻一代,即使这样到时候我们真做了父母,也许还是把现在这些观念忘得一干二净,和我们的父母走上一样的逼婚路。当然只是个人猜测,不过代代相传,这种情况肯定会改变

      本文标题:父母是亲人,而不是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s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