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村夜话手绘繁城梦花影
张旭的朋友圈,王羲之的微信

张旭的朋友圈,王羲之的微信

作者: 颖瑶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2:1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曾发于个人公众号平台及传统媒体。

    《肚痛岾》张旭

    唐代著名大书法家张旭有一天晚上肚子剧痛,实在没法入睡,起来挥毫泼墨,写下一段自我诊断的文字:“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这就是著名的《肚痛帖》,全文共30字,洋洋洒洒一气贯之,开头三个字写得比较规正,第四字开始每行一笔到底,缠绵相连,意象迭出,具有“颠张”的典型特征。后人如此评价:“《肚痛帖》是张旭狂放书风的代表,字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无处不体现作者创作时的艺术冲动与无拘无束。”虽然真迹不传,但从西安碑林刻本中不难读出张旭奋笔疾书的笔势,甚至能想象出张旭写完后掷笔抱腹、疼痛难当的可怜场面。

    假设当时有网络有微信,有朋友圈有微博,张旭可能是拿起手机,发个圈儿——“我肚子痛得很厉害,不知是太冷还是太热整的。不行了,不行了,我去喝点大黄汤吧,大黄汤对冷热导致的肚子痛都有帮助的。亲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这么痛吗?哎哟!没办法,我非得去床上躺着了!”

    从这平凡至极的内容推测,《肚痛帖》虽然在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当晚的张旭而言,只是他肚痛难忍时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的一种方式,如同我们牙痛难当或咳嗽不止时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求助或吐槽文字。

    入秋时分,霜未降,早熟的橘子染上秋意,王羲之摘下300枚橘子,精心包装,捎给远方的朋友,同时附上短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奉橘帖》,一行半,12个字,表达的是“我送三百个橘子给你,由于还没有到霜降,未能多采摘。”民间讲究柑橘采摘大多在霜降之后,天气变冷,橘子的酸度降低,糖度提高,口感更好。

    他儿子王献之有《送梨帖》,内容与《奉橘帖》类似,说的也是平常事:“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无论《奉橘帖》还是《送梨帖》,均体现“二王”行书的风貌,点画形态灵活多变,意趣丰富,字字挺立,体态舒朗,是后人追逐的典范之作。许多书家反复临习,其惟妙惟肖者登堂入室,成为各级展览的宠儿。 

    “二王”写给朋友的这些短信或者便条,寥寥数字,对于当时的他们,不过是日常书写中最平常的一段文字,笔墨就在手边,随手写就,与橘或梨一起,完成替主人捎信传话的任务。这短信与我们打开聊天窗口发一段“给你捎点我老家的白干,久煮不碎,尝尝哈!”这样的文字功能完全一致。

    类似这样的书法名品还有很多,写给别人的如同我们发出的微信,写给自己的如同我们发过的朋友圈,毛笔书写之于他们,不过是日常捎信传话、记录情感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抓起手机,顺手拍下一张图片,敲下一段文字,记录我们的日常;或者发出一则微信,和朋友互传音讯、互通有无,让友谊蒸蒸日上。

    所以,别轻易鄙视那些爱发朋友圈的亲,发着发着,他/她就成了松浦弥太郎,文图俱佳,跻身畅销作者行列,后人也得拿出研究“二王”的精神来研究他/她们。

    《奉橘帖》王羲之 《送梨帖》王献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旭的朋友圈,王羲之的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xa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