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真正幸福的人是精神富足的,与利益无关---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

真正幸福的人是精神富足的,与利益无关---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

作者: 微尘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3:45 被阅读12次

        今天学习了《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二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这章重点在于理解放字,“放”念第三声,它的意思先儒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按照孔安国批注,「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取怨之道」。意思是每做一件事都看是不是能得到利益,想着自私自利,这样去行事,那这是取怨之道。你想,如果大家都想自己的利益,利益就有冲突了。你要得到利益,可能就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这不当然就取怨了,让人家生怨了。所以化解怨恨,要先从自己内心中,把自私自利给化解掉,把这对立冲突化解掉。我不争利,你要利我就给你,我只有让,绝没有争。老子讲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哪里会有对立?哪里会有冲突?哪里会有怨恨?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间,国与国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有怨。甚至连家庭当中,夫妇都有怨、父子都有怨、兄弟都有怨。这个世间哪能不乱?一股怨气,怨气迟早要爆发。怎么化解?只有自己内心把利放下,怀德而不怀利,这没有怨了。知道了取怨之道,也就知道化解之道。

  第二个说法还是念放字这个音,当放纵讲。「放于利而行」,这个放是放纵,就是放纵自私自利任意发展,「放于利」,把自私自利放纵出来,这样的行为必定招致别人的怨恨。利益人人都想争,人人都想要,我们要克制才对。如果我们还要放纵它,我们也像世人一样谋取私利,甚至损人利己,这不就是取怨之道。所以这放字当放纵讲,或者当依字讲,两个说法都很好,异曲同工。

  孔子生活非常简朴,吃的是萝卜青菜,肉食都没有。睡觉枕头都没有,拿手臂枕着睡觉。弟子颜回吃饭连碗都没有,拿个竹篓,竹子编成个小篓装饭,叫箪食;喝水连杯子都没有,拿个葫芦瓢,瓢饮;居住在陋巷里头。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所以,真正幸福的人是精神富足之人,与财富利益无关。

相关文章

  • 真正幸福的人是精神富足的,与利益无关---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

    今天学习了《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二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这章重点在于理解放字,“放”念第三声,...

  • 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人自我心灵的满足,与物质无关,但关乎精神世界与心灵的富足。 【什么是生活的核心】 生活是生下...

  • 仁的境界,孔子的理想境界

    今天,继续学《论语》里仁第四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住处,在这里,为动词。 处:住处...

  • 经典评说:放于利而行,多怨

    【经典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选自:论语·里仁第四》。 【经典大意】 孔子说:以利益为目的的放纵、不加以...

  • 《论语》每日一读67

    《论语》里仁篇第四1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孔子说:“居所,有仁厚的风气,与仁者...

  • 孔子说:讨好你,我感到羞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学而》 巧言令色地取媚于人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仁者,因为仁是...

  • 孔子人生的进与退——论语贯通110

    今天我们进入论语第7篇《述而》篇的讨论。第5篇《公冶长》是对第1篇《学而》、第4篇《里仁》的发挥,讲的是人的修养与...

  • 《论语新解》里仁篇二则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论语》里仁篇总述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精神富足的人是幸福的

    我拒绝目的明确的爱情。爱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一个让人辗转难眠、牵肠挂肚、见面时又相对无言的情感遭遇,经过多少欢笑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幸福的人是精神富足的,与利益无关---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h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