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提出请求,才有被满足需求的可能
女儿去武汉游玩,入住酒店后给我打电话。小女儿告诉我,被罩一角有一块污渍,让大女儿感觉不干净。
告诉女儿,她们可以找服务员,提出更换被罩,因为发现被罩上面有污渍,感觉不舒服,同时需要在此住3天。小女儿有些犹豫,大女儿提出去附近的商场买床单解决。
我帮女儿从网上订的宾馆,找出宾馆电话,给前台打电话,提出更换被罩请求。前台工作人员很爽快答应,只是说服务员下班了,需要自己更换,并告知干净被罩和床单存放地点。
打电话告知在外逛街的女儿这个消息,女儿非常开心。给女儿微信留言:“只有提出请求,才有被满足需求的可能。”
女儿之所以不敢向酒店工作人员提出这个请求,是因为害怕遭到拒绝。人类有一种自动反应模式:即我们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非常大。
著名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曾做过一个实验:几十个人正在排队等候复印资料。兰格安排她的学生急匆匆拿着几页资料来到了队伍旁,这位学生会说出一句话,目的是想插队先复印。
第一轮实验,这位学生对正在排队的人说:“打搅了,我有5页纸要印。因为时间有点儿赶,我可以先用复印机吗?” 94%的人答应让这位学生排在自己前面。
第二轮实验,这位学生说:“打搅了,我有5页纸要印。我可以先用复印机吗?”60%的人同意了他的插队请求。
第三轮实验,这位学生说:“打搅了,我有5页纸要印。我可以先用复印机吗?因为我有东西要印。”93%的人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兰格的实验中,尽管"因为"后面跟的论据有点牵强附会,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反对插队者的请求,关键就在于插队者要复印的纸张数量只有5张,对小小的请求人们容易同意。但如果插队者要复印的纸张数量比较多时,结果会怎么样呢?
为此,兰格又做了一组实验:他让插队者表示他有20份资料需要复印。复印机不像齿轮,越用越顺畅,相反,复印越多,卡纸的概率就越高。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同意了插队者的请求,可能自己要等待好长时间。
当插队者说:"打搅了,我有20份资料要复印,能否让我先来?"只有24%的人表示同意;
当插队者说:"打搅了,我有20份资料要复印,我能先用下复印机吗?因为我有东西要印。"在这样的理由下,同意率丝毫没有提高。
当插队者说:"打搅了,我有20份资料要复印,我能先用下复印机吗?因为我赶时间。"同意插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即当别人的请求不会为自己带来负担时,不管理由是否充分,人们大多都会同意;而如果别人的请求可能会让自己的一些利益损失时,人们会把请求者的理由是否充分当成考虑的而第一要素。
委婉拒绝他人请求
有些时候,对于上司或朋友提出的要求,我们不好断然拒绝。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表现出一种愿意接受的态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条件。这种委婉地拒绝,不会让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且,通过对条件的控制,既可以表现出较强的接受态度,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拒绝倾向。
比如,下午下班前,领导找到正在忙碌的你,说:“起草下个月科室的计划,明天一早交给我。”
可以这样回答:“如果可以在明天中午前提交,我一定会做好的。”
或者回答“我正在写这个月的总结,明天中午也要交,我现在还没写好。如果可以延后两天完成,我一定会做好的。”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