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哲思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9:25 被阅读31次

前面1.1-1.7这七章作为《论语》的开篇点题,讲的什么是学,是学什么?不是仅仅学我们现在的学数理化等技术,或者古代的射箭骑马等技术,而主要是指学是指做人,怎么提高做人的修养。其实这一点与佛教禅宗的观点是相同的,你看六祖慧能禅师,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一样开悟成佛。学不仅是指头脑学的那些东西,更是指心里悟的东西。头脑与心是二个概念。

紧接着,又一口气连贯六章,1.8--1.13这六章为第二个自然段 ,讲学的怎么学,学习的态度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抱着什么心态学,要注意学习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学而》讲了人生的学,是要学孝悌忠信,在家里学孝悌,在外面学忠信。

学孝悌,因为孝悌相对是比较自然的,与人内心契合;学忠信就难了,非常难。人都有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趋向,要我忠,要我信,那我可能会受到伤害了,真要学忠信,那个就要打破“我”这个字,要克服自私的心理,所以说学忠信难。

在社会上做事,要忠于所做的事情,太难,有机会我还是想捞点好处,自己的利益先得到实惠;至于信,对朋友信,那是没办法,那是面子需要,不是我想“信”,是面子逼得我没办法。现在这社会,能不“信”最好就不“信”。所以说,忠信太难。

所以,《论语》接着1.1--1.1,就开始强调学习的态度。学习这么难,那么一定要用心,要有好的态度。不认真对待,没有端正的心态,学习的效果就不牢固。

那怎么样才能态度端正呢?

1.8讲学习要诚敬于内心,“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内心不诚敬,那就失之轻浮,在心性的修养功夫上就不牢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内心诚敬,则知道自己的不足,与任何人相处,则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优点,这就是”无友不如己者“,每个人都有其优点。

1.9讲学习态度诚敬于天,诚敬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慎终追远”!真正有智慧的人,“慎终追远”。真正懂得了人生,才知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才知道人生这本帐呀,最终算结果,还是做好人划算,做好人会赚,贪图短期利益,不克服自私与自我,总是会吃亏。孔子让你修养自己,让你学忠信,不是让你吃亏,是让你人生幸福,让你赚便宜的,这是慎终追远!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远的态度。

相关文章

  • 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前面1.1-1.7这七章作为《论语》的开篇点题,讲的什么是学,是学什么?不是仅仅学我们现在的学数理化等技术,或者古...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礼的本质是什么——论语贯通56

    《八俏》前面三章用讽刺的笔法,指出社会风俗的逐渐演变,礼的精神的丧失,根源在于缺少了对礼的敬畏之心。我们为什么要对...

  • 真正的好恶是什么——论语贯通75

    4•3 --4•9为一个段落,从最开始的仁讲起,从有好恶的仁讲起,然后讲到仁的归依,讲到道,讲到没有好恶的仁。道,...

  • 仁的概念是什么——论语贯通68

    现在,我们进入《论语》第四篇《里仁》篇的学习,这一篇主要讲仁与义二个概念。从上一篇礼与乐的社会外在的、物质层面的文...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从政的标准是什么——论语贯通101

    上面一大段,把冉雍与颜回对起来讲,透露一个信息。虽然孔子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但并不以此为唯一标准。进...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 如何读《论语》—论语贯通14

    一个朋友,与我聊起,“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对前几章内容做了一个点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学的态度是什么—论语贯通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w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