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俏》前面三章用讽刺的笔法,指出社会风俗的逐渐演变,礼的精神的丧失,根源在于缺少了对礼的敬畏之心。我们为什么要对礼有敬畏之心呢?3•3--3•13章,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推进,回答了礼之本是什么,回答了为什么要对礼有敬畏之心。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从3.4章林放问”礼之本“开始,直到3.13章“获罪于天,无所祷也。”3.3--3.13共11章,一层层的,从人文层面的礼,上升到天道层面的礼,把礼的本质给大家说了一个清楚明白。我把这几段 的原文串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一口气读下来,把握里面的脉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