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细数起来很多,如尊老爱幼、勤俭耐劳、刻苦学习,忠厚做人等等。后来父亲又加了新家风:男女平等。父亲他极力尊重爱护母亲,要我们也尊敬母亲,要哥哥爱护我和姐姐,不许他欺负我们的。
但是我们和父亲聚少离多,父亲不在时哥哥时常会“违法”,甚至有些无法无天。所以父亲在家时便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是我们家的大喜事。
就说尊老的家风吧,这要先从吃饭说起,那就是盛宴要等爷爷来了才能吃。
小时候,每年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年货了。母亲会抓紧干完农活,然后抽出几天的时间专门去置办年货。
那几天母亲总是一大早就出门了,有时候是去镇上,有时候是去县城,她每次回来时天都黑了。每次和母亲一起回来的还有一编织袋瓜子、花生、一筐橘子、几斤葡萄干、大豆、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候是一些干货,有粉条、海带、木耳、香菇、黄花等等。
母亲还会扯上几尺新布料回来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
新鲜蔬菜像蒜苗、青椒、西红柿、葱、姜、蒜、韭菜这些是到快过年的那几天才买的,因为买的早了就坏了。还要买豆腐、整鸡、带鱼、鲤鱼、猪蹄、肘子、大块的猪肉等等。
大年初一爷爷通常是在叔叔家吃早饭的,因为那天本家族的人要来给爷爷拜年,所以爷爷没有时间出门。
大年初二,父亲和母亲一大早就起床了。母亲在厨房做菜,父亲在大房里的烤箱炉上做鱼。不一会儿的功夫,菜香、肉香和鱼肉的鲜味就弥漫在整个院子里了。
一年的盛宴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兄妹三人馋得直吞口水,趴在餐桌边上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一盘盘美味,趁着父亲不注意就想先尝尝,刚伸出手想抓一块就被端着菜进来的母亲喝住:“爷爷还没来呢,小孩子怎么能先吃?”,于是,只好悻悻地缩回手。
“饭马上就好了,雨雪和哥哥一起去爷爷家请爷爷来吃饭”父亲吩咐道。因为奶奶信佛不吃荤,所以每年都只请爷爷来吃年饭。
我和哥哥到了爷爷家,看着爷爷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就搀扶着爷爷向我家走去,和爷爷一起来的还有表妹盼盼。
到了家里,餐桌上碗碗碟碟已经摆得满满当当的,有红烧肉、酸菜鱼、麻婆豆腐、韭菜鸡蛋、炒鸡肉、蒜薹炒肉、青椒豆腐、白菜粉条、青椒炒肉等等,还有母亲蒸的大白馒头高高的摞了一大搪瓷盘子。
姐姐早就摆好了凳子,并且一罐罐橙汁饮料已经放在烤箱炉上温着了。一瓶洋河大曲、一只白瓷酒盅以及一杯浓茶放在餐桌主位上。爷爷不爱喝饮料,素来只喝茶。在我家,父亲和母亲都不饮酒,只有爷爷高兴了会喝两盅,所以这洋河大曲是给爷爷专门备下的。
爷爷来了,马上就要开席喽。
父亲和母亲请爷爷坐在主位上,又安排我们几个小孩子坐好。
虽然父亲一辈子走南闯北,但他自己却也羞于向爷爷表达什么。不过他总会命令我们几个小孩子每人必须向爷爷说一句新年祝福语才可以吃饭。
于是,我们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端着饮料,脸憋得通红,结结巴巴的说着搜肠刮肚而来的祝福语,说完就赶紧坐下。而爷爷则满意的“呵呵”笑着答应,花白的胡茬显得他格外慈祥。
并没有多少客套的话说,母亲给爷爷夹菜让爷爷先吃,而爷爷则说:“孩子们都等急了,让孩子们赶快吃吧”父亲执意要爷爷先动筷子,于是爷爷夹起碗里的菜放入口中之后,我们几个这才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看到爷爷的碗里空了,父亲会吩咐我们给爷爷夹菜。母亲却不能安心的坐下吃一会儿饭,她总是照顾大家的那个人。
爷爷的茶杯空了,母亲赶紧起身给爷爷添满茶水,馒头不够了母亲就忙着递馒头,我们几个孩子不是这个掉了筷子就是那个掉了勺子,母亲又得去厨房拿新筷子、新勺子。
我们这些小孩子心里惦记着外面的鞭炮、游戏,总是等不及吃完饭就放下筷子奔出门去了。总是在我们大家都吃完后母亲才能坐下来踏踏实实的吃饱饭。
下午饭有时候是臊子面,有时候是饺子,也有时候是火锅,不管吃什么饭总是要爷爷先动了筷子我们才能吃。
除了过年的时候,平时每逢家里做好吃的时候,母亲总会给爷爷端一碗。
记得小时候,除了过年其他时间家里是不割肉来吃的,但我们兄妹总是嘴馋。还是母亲有办法,每年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将一部分肉切成小方块,在锅里稍微煮一下,再重重撒上调料放进一口小缸里,盖上木头盖子腌制起来。
等到过节或者家里来亲戚的时候,母亲就从小缸里取出一块肉和青辣椒一起炒。每到此时,母亲必要给爷爷切满得冒尖的一碗肉片,要么是她亲自送到爷爷家,她忙碌顾不上的时候就差我给爷爷送去。
受父母亲的影响,爷爷每次来家里时,我们兄妹总是争先恐后的为爷爷搬椅子、倒茶,或者去地里帮爷爷干活。
父亲每次从外地回来时都会给爷爷带一些高级饼干,作为爷爷喝茶的点心。虽然我们兄妹年幼嘴馋,但是爷爷的饼干我们却是从来都不会碰的。
长大后,我怀里揣着打工挣来的第一份工资,第一件事就是为爷爷买了一斤点心。
现在,爷爷已经去世三年了,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将来我也会告诉我的女儿,盛宴要等长辈来了才能吃,让孝敬老人成为我家的家风,永远的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