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而当时在人们眼中,那些遥远天际的英国人,其实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做好了情报工作。
庞大使团有备而来 天朝洋人礼仪之争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893年,适逢乾隆皇帝八十三岁万寿。大清帝国迎来了遥远彼岸的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一行。
这些人漂洋过海数月,停泊在中国澳门,等待清朝皇帝旨意。
乾隆皇帝认为天朝强大,八方来朝。现在吸引得遥远国度的人,都来给自己拜寿,非常高兴。下旨好生款待。
命礼部制定详细方案,包括饮食、住宿、赠礼,更有觐见皇帝礼仪。
马戛尔尼等一行,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款待,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
马戛尔尼画像有官员整船运送礼物,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这些当时中国人看来,“卷毛兽”一般的洋人,挥霍浪费。他们将碰撞死伤的猪和鸡,直接扔到海里。
结果,他们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中国老百姓,争抢着捕捞这些弃物。
盛世之下的贫穷,尴尬显现。
当使团听说,需要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时,断然拒绝。
乾隆很生气,后果是待遇降低。由山珍海味,到吃不饱肚子。还可能被驱逐。
后经协商,双方各让一步。使团两次觐见皇帝:第一次,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单膝跪,近似其本国觐见英王礼。第二次,在淡泊敬诚殿万寿节大典中,行三跪九叩参拜皇帝。
英国使团画家眼中的万树园场景过程曲折,见面不易。乾隆将使团定义为贡使,敬献的礼品,叫做贡品。马戛尔尼抗议无效,只好由之。
驳回一切谈判条件 所有“贡品”均遭冷遇
正在迅猛发展的大英帝国,正在努力寻求扩张。中国的庞大的市场,正是英国人垂涎的倾销产地。
马戛尔尼还是拼尽努力,终于说出了一直隐藏不说的,此行真实目的。
四口通商,加开天津、宁波、舟山等港口。北京设使馆,并对英国货物免税。中方提供一个小岛,供英国人货物周转。
乾隆的反应,果断霸气,怒而一一驳回。完全封死了可能的贸易通道。
中国的自然经济,与工业革命经济大跨越的英国,出现了经济形态,观念意识的大撞击。
乾隆认为,我大天朝无所不有,外国人只有仰慕的份。因此,英国使团之“贡品”,乾隆一概没有兴趣。
英国人努力展示自己国家的高科技,带来各种礼物:小到透镜,阳光下聚焦可燃。地球仪,可以坐观地球乾坤。大到枪炮武器,能够显示大英帝国的国防实力。
很遗憾,乾隆对这些完全不“感冒”。直到鸦片战争打响,那些武器大炮还是原封未动。英国人又干脆直接拿走,用来打中国。
倒是那些王公大臣们,对礼物表现出了足够的“贪婪”。甚至是一个剃须刀片,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
英国人借此,看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康乾盛世外表下,是原始的手工制造业,自然的农业经济,和在土地上谋生活的中国人。
外交谈判全线失败 使团“特工”收获满载
马戛尔尼等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们当然不会甘心。
其实他们已经暴露了殖民的可耻意图,乾隆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做得毫不含糊。完全拒绝贸易,也从实质上,关上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窗口。
英国使团93人,里面包括各方面的专家。这里有画家、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军人等等。在之后的“考察”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他们想在北京过春节的请求遭到拒绝后,离京开始了基本不受约束的“特务”工作。
在中国官员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中国的军事机密。他们测量天津海口水深,了解到大船不能通行。
清朝文官便装画像他们走遍中国山河,绘制了中国版图。这在四十多年以后的鸦片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他们搜集了中国的商业情报,带走了茶叶苗、桑树苗。茶叶在印度培植成功,丝绸没有研发成功。
他们看到了中国对土地的依赖,几乎倾尽所有土地,只为种植粮食,供人活命。经济形态原始而初级。
这个马戛尔尼英国使团,看似铩羽而归,实则收获巨大。他们有组织,有策划,最重要的是,不仅没有遇到阻碍,有时还是大力帮助。
这就是一个“特务侦缉队”,攫取了当时最珍贵的军事、商业机密。包括国情,人民生活状态,真正的贫弱。
鸦片战争,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前期的“特务”行动,坚定了他们开战的信心。才有了中国近代梦魇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