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罪春秋晋国史话历史
晋国史话·第三辑(602)晋阳之战其二:智瑶执政

晋国史话·第三辑(602)晋阳之战其二:智瑶执政

作者: 逸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23:44 被阅读80次

执政方针


智瑶是一个才智超群的人物,当历史进入了智瑶执政的时代,在他强有力的政治手腕之下,没有人敢于跟他进行正面的竞争,晋国的内外事务很快就被他完全掌控了。

前文已经说过,自弭兵会盟后,随着中原政局的演化,霸业之路越来越难以维持了。晋国曾主导过几次会盟行动,但都由于诸侯的抗拒,始终不能完成使命。之后随着楚国的衰弱和晋国的内战,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约束诸侯了,中原政局变成了一团散沙。

因此到赵鞅执政时期,晋国已经完全放弃了追求霸业的努力,更放弃了对诸侯进行保护的义务。相反,随着晋国南北方戎狄势力的肃清,晋国转而开始侵削邻国的土地,以弥补因战争带来的创伤。而晋国兵锋所指,首当其冲的便是郑、卫两国。

面对晋国的威胁,郑、卫两国不约而同地转向齐国寻求帮助。而齐国在完成了田氏篡齐的一系列变乱之后,把持朝政的田氏为了争取民心,以及出于遏制晋国扩张的需求,也乐于参与到中原的战争中来。

在此期间,赵鞅、魏曼多曾多次侵伐郑、卫,甚至曾联合吴国夹击齐国,引发了齐国强烈的不满,多次干预晋国对郑、卫的侵伐。卫庄公蒯聩引发的一系列变乱,晋、齐两国的干涉可谓功不可没。

智瑶执政后,其对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延续了赵鞅的风格。在《左传》最后几年的零散记录中,伐郑的战争有两次。第一次是晋出公七年(468BC),此次战争因齐国的干预,没有取得什么成效。第二次便是出公十一年,也就是智瑶和赵无恤撕逼的那次战斗,因为郑军示弱,智瑶得志而返,取得的成果恐怕也是有限的。

设计谋卫


关于智瑶伐卫的战斗,《左传》上并无记录,或许是因为越国正在干预卫国内乱,晋国无法插手。而到卫国内乱平息,《左传》就已经结束了。倒是在汉代的一些史料上,散见有这么几个故事,其主角并非智瑶,因此智瑶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

其中一次,有吴国使者赤市出访晋国途径卫国,卫国大夫宁文子以礼相待,临走时还送给他不少礼物。后来赤市完成使命回国,智瑶命人以一艘巨轮护送赤市渡河。

赤市看到后大惑不解,通常来说,大夫渡河,以一方舟济之即可,晋国何须如此大费周章?于是就派人查看,结果就发现有大量的军队尾随在后,准备以其巨擘为掩护偷袭卫国。赤市有感于宁文子对自己的种种好处,干脆就装病不去卫国了,智瑶偷袭之计便落空了。

还有一次,智瑶送给卫君四匹良马和一块白壁,都是上等的精品,卫君自然极为高兴。但就有那么一个叫南文子的人,看到这些礼品之后不喜反忧,让卫君很是扫兴,就派人去质问他。

南文子说道:“我们对于晋国既无功劳、也无苦劳,晋国人为什么要送给我们这么好的东西呢?更何况,四匹马一块璧,这是小国赠送大国的礼物,可如今却偏偏反了过来,这如何解释呢?”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卫君也是个明白人,赶紧让边邑的人们加强戒备,以防晋军偷袭。后来果然就发现智瑶带着一队人马,悄悄地就朝卫国摸过来了。但等他靠近后发现,卫国人竟然早有防备,偷袭不成,只好撤退。

智瑶仍旧不肯放弃,不久之后,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有一天,智氏的太子突然致信卫君,说自己被父亲驱逐,希望能够到卫国避难。

这本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既然你在晋国待不下去了,那就过来吧。但这个时候,那个叫南文子的人又来了。他对卫君说:“智太子颜很受智瑶宠爱,而今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怎么就突然要投奔卫国了呢?”

卫君跟这个南文子简直就是个黄金搭档,他听了南文子这番话之后,马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于是南文子命令在边境迎接的人,一定要清点一下智颜的车辆,如果超过五辆车,就拒绝入境。

智瑶本来打算让大部队混在太子车队里突袭卫国的,没想到卫国海关安检工作做的太苛刻,干脆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所以这次的行动便也没有得手。

这些故事大多离奇,而且也很经不起推敲,但至少可以反映出的是,在智瑶执政时期,晋国是曾有过灭卫的举动的。只是这些行动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成,使得卫国一直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而对于晋国灭卫最大的制约因素,当属齐国莫属。

智取白狄


因为齐国不断干预晋国侵伐郑、卫,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始终难以融洽,晋出公三年(472BC)六月,刚刚执政的智瑶曾带兵伐齐。在这场战斗中,原本只是想靠近齐军营垒探查虚实的智瑶,因为战马受惊,战车突然失控,便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向齐军致师。

在策马驱车直奔齐军营垒的同时,他向自己的随从们喊道:“齐军已经看到了我的旗帜,如果我们当着他们的面退回去的话,会长敌人的志气。”身为中军主将,亲自前往敌营致师,而且还只带了几个随从——这可是亘古未闻之事,但智瑶就这么做到了。不久之后,两军在犁丘大战,齐军大败。

除此之外,智瑶执政期间,晋国北略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止。彼时晋国在北方的对手,主要是白狄建立鲜虞、中山、仇由、代国等等。鲜虞在晋定公二十三年(489BC)赵鞅讨伐之后,便不见于史料,到智瑶时期,便有了智瑶伐中山的记载。可见鲜虞在此期间已经灭亡,或者并于晋,或者亡于中山。

在《韩非子》中,又有智瑶伐仇由的故事。仇由位于今天山西盂县东北一带,当地多崇山峻岭,且有原始植被覆盖,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供晋国的战车通过。即便是延续中行吴时“毁车为行”的战斗组织,通过莽莽大山征服仇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智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铸造了一口大钟,声称要送给仇由国君,以显示两国两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仇由国君听闻大喜,就想着开辟一条道路,方便车辆通过,好把钟从晋国拉回来。

这个时候仇由国有个大夫,名叫赤章曼枝的,就劝道:“只有当小国侍奉大国时,才会赠送钟鼓礼乐的器具,如今完全反过来了。我担心他们会派大军尾随,图谋灭我仇由,所以还是放弃吧!”

这个计谋和智瑶谋卫时所用的策略有所雷同,而且同样有大臣劝谏。但仇由国君不比卫君,不太了解中原的礼乐制度,对于智瑶的用兵之道也是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还不肯纳谏,坚持要接受智瑶的礼物。赤章曼枝眼看国家将亡,害怕祸及其身,就做出了一个与当年舟之侨一样的举动——溜之大吉。

就这样,仇由国君为自己挖了一个坑,然后智瑶就沿着他们修好的道路,去把他给埋了。智瑶很是尽责地为这位国君送了“终”,仇由国从此灭亡。

军事竞赛


晋国与代、中山之间,散布着许多类似于仇由这样的、由白狄建立的定居国家,这些国家在智瑶执政期间被一一扫除,最后便只剩下了最大的代国和中山了。

对于中山的征伐,智瑶和赵无恤都有参与。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智瑶曾攻取穷鱼之丘(河北易县)。《国语》中也记载说,赵无恤派新稚穆子赵狗伐狄,取左人、中人(河北唐县)。由此可见,两家对于中山的争夺是很激烈的。

史料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明中山国是否被晋国所灭,但从后来因赵、魏发生矛盾,而赵国复立中山之事以避免冲突一事来看,彼时中山已经是赵国属地,中山可能在智瑶时期已经成为晋国的领地了。

而与中山毗邻的代国,智瑶却并没有染指的机会——早在智瑶执政之初,代国就被赵无恤灭掉了。当时代国和赵氏之间有姻亲关系,代国国君算是赵无恤的姐夫。在赵鞅死后不久,赵无恤尚在守孝期内,就身披丧服,北登夏屋山,准备北征代国。

夏屋山位于山西代县东北,从夏屋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就到达了今天的北岳恒山。与此同时夏屋山与句注山紧紧相连,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雁门关就在这一区域。结合之前诸子寻宝的故事,赵鞅所登的或许是原本位于河北的常山亦未可知。但不管怎么说,赵无恤利用险地俯冲灭代的战略,该是确证无疑的。

赵无恤利用与代国之间的姻亲关系,宴请代王。在宴会期间,赵无恤密令厨师在为代王盛饭的时候,用铜勺猛击代王后脑,当场将其打死。预先埋伏的甲士,以及随身带着武器的舞者一拥而上,斩杀代王随从的士兵,场面一片血腥。在杀死代王后,赵无恤趁代国无主,发兵代地,代国正式成为赵氏的属地。

据说这个时候,赵无恤的哥哥伯鲁已经去世,赵无恤就将伯鲁的儿子赵周封为代君,以表示对哥哥的歉意。但他设计侵灭代国的举动,却苦了他那位可怜的姐姐代嬴。得知代君已死,自知自己的弟弟必然兴兵来讨,她便独自走出城去,登上了一座高山,远望着自己生活多年的土地,哭天抢地悲痛不已。

然而她过去所有的美好生活,终究会随着代国的灭亡而烟消云散,任她再如何哭泣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于是她将头上的簪子磨尖,刺入了自己的胸口以追随自己的丈夫。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多情的女子,便将她殉情的那座山改名叫做摩笄山。

赵无恤与智瑶在南征北伐的竞争中,都显示出了超出前人的用兵智慧,可以称得上是堪可匹敌的对手。正是因为两人智谋的卓越,使得他们之间的战争会充满了惊险刺激,后来的故事才会显得更加精彩。

《晋国史话》第三辑 / 逸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晋国史话·第三辑(602)晋阳之战其二:智瑶执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uo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