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夫子陈述补纂阙文之意(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43:这是经文部分,自“所谓诚其意者”以下传文含义清晰明白,唯独所谓“格物致知”,字义不明,且传文又缺。夫子认为这是治学最初的用力之处,但上文有没有线索可寻,于是采纳程子的见解将此章补全,夫子怎么知道程子之见必与原文相吻合,而且夫子的文章似乎与程子之义也不尽相同,为什么会这样?

    朱夫子答:

    有人曾经问程子:“如何治学才能有所觉悟?”

    程子说:“固然不可以不勉力于诚敬之功,但是不先懂得天下之理,则勉力实践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治大学的次序,须先致知而后诚意,这是不可逾越的环节。

    没有圣人的聪明睿智,就只是勤勉地践行圣人的事迹,怎么可能像圣人一样举手投足、一来一往之间都能合乎礼呢?

    只有将事理考察明白,才能不勉强自己,愉快地遵循事理而行。人性本无不善,循理而行并不难。只是因为不明事理,但欲勉力而行,才会觉得艰难,而感受不到愉悦。知至,则循理而乐,不循理便不乐,谁会自讨苦吃,特意不循理和自己过不去?

    我曾经看到有人将老虎伤人的故事,听者大都无动于衷,唯独一人面色大变。一问才知道,此人以前被老虎伤害过。老虎会伤人,人人懂得,但听老虎伤人的故事时,有人恐惧,有人不恐惧,这是因为“知”有真与不真的区别。治学者之于知大道,一定得如此人知虎,然后才能知至。那些明知不善而仍然为不善的,其实还是没有真知的缘故。”

    程子讲的这两条,都是为了阐明治学必须先格物致知,不可跳跃之意。

    又有人问程子,进修的方法当以何为先。程子说:“修身必须从正心诚意开始。”

    但是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索而懂得事理,就是格物。格物是多方面的,如读书讲明道义、论古今人物而辨明是非、应对事物找到妥当的对策,都是穷理。

    问题44:格物,是物物都要格,还是格一物便可通晓万物之理?

    朱夫子答:

    一物格而万理通,即使颜回也做不到。只有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不断学习积累,然后就会到达一个点,豁然贯通,这就是觉悟(1)。

    自一身之中,到万物之理,都要用心去求索,懂得的道理多了,自然会豁然觉悟(2)。

    穷理,不是说穷尽天下之理,也不是说只需穷一物之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在不经意间觉悟(3)。

    格物,不是说要穷尽天下所有的事物,穷经一件事,可以类推(4)。比如说孝,就当真正弄明白孝的本质是什么。在一件事上穷尽不得,可以先穷其他的事;可以从容易的事情开始,也可以从难的事情开始,深浅程度,各人可以不同。千蹊万径都可以到达都城,只要走通一条道路,其他的就可以类推而通。虽然万物各有一理,但万理的本原是同一的,这就是说可以推类而无所不通。

    凡物必有其理,必当穷索(5)。比如,为什么天高地深?为什么鬼怪能阴能阳?如果只会说我知道天高地深,鬼怪能阴能阳,这只是述说事实,不是穷理。若欲为孝,当知如何行孝道,如何奉养双亲最好,如何履行温凊之节(6)。这些都是需要穷究以后,才会做的。不是只要说一个孝字,就能做到的。

    ----《我读大学5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夫子陈述补纂阙文之意(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pt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