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逍遥游读史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七章,第五节)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七章,第五节)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6:31 被阅读0次

              第十七章 励精图治乾淳治

                        第五节 朱夫子(上)

    为道学人物立传,是《宋史》的首创。道学又称理学,是宋明时期思想界最重要的学术流派。道学之名源于北宋时期;而道学被改称理学,则是在南宋时期。

    宋代道学的主要代表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张栻等。他们的学说是孔孟的儒家在宋代的新发展,《宋史》概括为“道学”,实际就是“程朱理学”。因此《宋史》所指的“道学”就是指“程朱理学”,只有秉承“程朱理学”之人,才被列入“道学列传”。

    严格意义来讲,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也属于“理学”范畴,但由于陆九渊的“心学”有别于“程朱理学”,因此,陆九渊被归入了“儒林列传”而不是“道学列传”。杨万里虽然也是理学家,但同样不属于纯正的“程朱理学”,这也是杨万里没被列入“道学列传”的原因。

    “程朱理学”,是由北宋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等人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江西婺源)人,出生于公元1130年,父亲名朱松,也是进士。朱熹从小聪颖,牙牙学语时,朱松指天教他道:“这是‘天’。”

    朱熹反问道:“天上面是什么?”朱松难以作答,只能惊奇不已!

    朱熹开始读书时,老师传他《孝经》,他能读懂《孝经》后,便在该书扉页上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他曾与群小儿在沙滩上游玩,别的小孩追逐玩乐,他独自一人端坐,用手在沙滩上画画写写,有人走进一看,画的是八卦图。所以,朱熹从小就是神童级人物!

    公元1143年,朱熹父亲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好友刘子羽,又写信给刘子羽弟弟刘子翚及学者刘勉之、胡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崇安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所以朱熹不仅自身条件好,外部际遇也相当不错,故能茁壮成长。

    公元1148年,十九岁的朱熹考中进士,后被授予泉州同安县主簿,期满后,在做官和做学问之间,朱熹选择了做学问。他罢归请祠(自请为闲散官,有俸禄、有品轶,无职掌),决心到延平拜李侗为师,因得以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为完善“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

    赵眘即位,朱熹应召上疏。第二年,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赵眘面奏,提出“格物致知,抗金反和”等主张,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却是“待次”(候补),朱熹因此回居住地崇安。公元1165年,朝廷督促朱熹上任,朱熹到临安后,此时宰相为洪适,又是主和派,朱熹和他不合拍,再次回归崇安。

    公元1167年,陈俊卿、刘珙(刘子羽儿子)推荐他为枢密院编修官,却依然时“待次”,一待就是两年。到公元1169你,朱熹母亲逝世,朱熹按制度丁母忧,第二年,工部侍郎胡铨推荐他入朝,他以未服完三年丧为由推辞。胡铨是天下闻名的直臣,曾上疏朝廷,提议斩主和派秦桧,朱熹受他赏识,本是荣耀,为什么推辞?除了确实未服满丧外,还有一个很大原因,胡铨推荐朱熹的理由,是朱熹善于作诗,而朱熹却耻于为诗人,曾和张栻用诗唱和,还自省说,我们难道荒芜在诗词之中吗?朱熹自认胸有宇宙,腹有良谋,可你胡大人却只认为我诗词写得好!耻辱啊!不去,不去,朱熹辞了。安心在家做儒家心灵导师。

    等到朱熹丧期届满,朝廷又催促他上任,朱熹又不去,理由很现实,这官职的俸禄养不了我全家,还不如我做导师教学生赚的银子多。不去,不去,又辞了。

    两年后,风水轮流转,轮到梁克家做宰相,也召朱熹,朱熹又辞,总之,我要在家做老师!梁克家比较宽厚,向赵眘奏报,朱熹有才能,可朝廷屡屡征召他,他一直不肯应召就任,是不是有些想法?陛下是不是该表扬表扬、提拔提拔他,提高一下他的待遇?其他的大臣也都交口称赞朱熹,此时朱熹做心灵导师已经名满天下,赵眘因此道:“朱熹安于贫困而恪守道义,再三谦让实在难能可贵。“

    皇帝开了金口,事情就好办多了,朝廷即提高了朱熹的部分待遇,让他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一看,却说这不合道义,我自己本没有做官欲望,只想退,如今无缘无故得以晋升。怎么向天下人解释?于是又辞!

    第二年,赵眘为树立典型,倡导风俗,打算嘉奖那些谦让的表率,龚茂良推荐朱熹,朱熹因此升为秘书郎,朱熹极力推辞。朝中有人眼红了,心想你朱熹在家教教书而已,领着朝廷俸禄,啥事不干,官还越做越大,不合常理!于是群起而攻之,加上朱熹自己请求,改为主管武夷山冲佑观。主管道观都是祠禄官。

    佐料:“祠禄官”,也称“祠禄”。神宗以前就出现过,但人数极少。神宗改制后开始增加,主要针对官员年老不能胜任,便罢其原职,令其管理道教宫观,无职无事,借名食俸,称为“祠禄官”。

    奉朝廷旨意,被迫担任祠禄官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称“请祠”,或称“乞祠”、“丐祠”。

    北宋京师有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祥云观等庙宇,在外也有宫观,如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宫、华州云台观、建州武夷观、台州崇道观、成都玉局观、江州太平观、洪州玉隆观、嵩山崇福宫、舒州灵仙观、五岳庙等。

    “祠禄官”原来是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年老退休、及反对当权者的官员,到后来,低级官员也有出任祠禄官的。宰相一级的任“某宫观使”,宰相以下的分别任“某宫观副使”、“判某宫观”、“某宫观都监”、“提举谋宫观”、“提点宫观”、“管勾(主管)某宫观”等。

    “祠禄官”可以呆在家里,干领俸禄。“祠禄官”是大宋特有的官职,也是大宋人文关怀文臣武将的显著符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七章,第五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sz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