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竹桃苑描绘我的祖国历史的回音
我的几点写作体会(永生说文之一)

我的几点写作体会(永生说文之一)

作者: 侯永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21:22 被阅读315次
我的几点写作体会(永生说文之一)

今天应群主之邀,我谈几点个人的写作体会,和大家共享。我要谈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一坚持”,就是多读书,多走路,多思考;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一是多读书。这很好理解。书读的多了,肚子里就有货,有货才有写作的资本,啥时想往外掏就能掏出来。季羡林先生说,水多了,尿就有了,讲得很形象。读书也有讲究,要多读精典,多读名家作品。对于一些古典精华,最好能背过。我不知咱群里有多少人能背过“三百千”。别小看了这几个启蒙读物,如能倒背如流,对你的写作,甚至修身养性都很有益处。当然,这是对年轻人的要求,岁数大的朋友就不适合再死记硬背了。

二是多走路。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对立志于写作的人来说真乃至理名言。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几乎也都是旅行家。李白,年轻时离开家乡后几乎没有再回去过,一直在寻找,也在旅行。余秋雨先生,以前也是书斋学者,还是上海外语学院的院长。后来他辞了官,也辞了职,到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行走旅游。这才有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山居笔记》、《寻觅中华》等名著。

当然,“多走路”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也不是所有喜欢写作的人都要去辞官和辞职。

三是多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有的朋友读书不少,但总感到收获不是很大。为什么?就是读书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思考不够。

多思考,不仅指读书时要用心,对遇到的一些人和事也要过过脑子,正所谓“事事留心皆学问”。那次到西柏坡,在一个展厅里听到有人低声说:如果再有战争,老百姓还能像过去那样拼着性命支持共产党吗?这句话给我的震动很大,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我以前曾写过一篇《一间旧伙房的永恒》,主要是写七届二中全会和两个务必的。听到这句话,再加思考,感到还有话说,于是又写了《柏坡之思》。

我讲了三个“多”,按说还有一个“多”,就是多练习。这个“多”我为什么不讲?因为,只要你真正把上面的三个多做好了,就是把水喝多了,你想憋也憋不住,文章自然就流出来了。

还有人认为,感受,或者说灵感是写作最重要的东西。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没有感受就很难写出东西。但是,年龄稍大的人谁没有一些生活的感悟?为什么大多数人写不出文章?因为他们没有我说的那“三多”。做好了那“三多”,感受,或者说灵感也就有了。

至于天赋,当然要有一些。但是“三分天赋,七分勤奋”,天分再高,后天不努力也没用。

一坚持,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你认识的人中,那些个性鲜明的才让你记忆深刻。写作也是同样,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很难有大的成就。古今中外那些大作家,哪个没有自己鲜明的风格。李白和杜甫肯定不一样,杜甫和白居易也不同。

说到这里,我还想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曹操。提到曹操,许多人会认为他只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代枭雄。其实,曹操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名言警句,至今仍是我们的口头禅。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诗个性鲜明,通俗易懂又内涵深刻,而且好读好记。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赵树理,孙犁,汪增琪,沈丛文,周立波等等,风格都是不一样的。鲁迅的辛辣和幽默,郭老的激情和跳跃,老舍的北京胡同腔,孙犁的荷花淀味,沈从文的湘西风情,那是各放异彩的。

要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就要不跟风,不媚俗,不为眼前暂时的利益所打动。今天效仿意识流,明天跟风现代派,后天又模仿像征主义,这样模仿来模仿去,是很难形成自己风格的。还有人为适应编辑的口吻,也不断改变自己文章的风格。这样做也许会暂时得利,但从长远看可能得不偿失。

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坚持自己的地域特色。我们现在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后面应再加一句,越是地域的越是全国的。你把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好了,写出特色,你很可能就出名了。有人认识不到这点,总以为自己的家乡没啥可写的。这是大错特错的。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孙犁不就是写出了白洋淀的特色,路遥不就是写出了关中平原的特色吗?

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老先生的经验之谈,也请大家谨记。

就说这么多,有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教。祝文友们笔锋字健,佳作不断!

相关文章

  • 我的几点写作体会(永生说文之一)

    今天应群主之邀,我谈几点个人的写作体会,和大家共享。我要谈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一坚持”,就是多读书,多走路,...

  • 写作与生活(永生说文之五)

    一、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吗? 上中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就告诉我们,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对...

  • 写作与天赋(永生说文之六)

    曾有业余作者给一位著名作家写信,并把自己的手稿寄给作家看,希望得到指教。作家出于礼貌,说了一些好话。那位业余作者受...

  • 写作与学历(永生说文之八)

    有些朋友对我说,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写作水平当然高。其实,按我的学历和年龄来看,我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小的...

  • 写作与年龄(永生说文之十)

    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出名要早,意思是说,要趁着年轻,尽快出名,尽快挣钱。在这种思想引导下,许多年轻人急功近利,为了...

  • 写作体会之一

    当读到采铜写的《精进2》时,想起了读他写的《精进》,那时似乎有许多的想法,但现在却一个也记不起来。时间会让人遗忘同...

  •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谈谈我写作的几点原因和看法。 文\韶光驿站 ❤️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说实...

  • 碑文 800 交底

    永生者说,请为我撰刻碑文。 永生者说,整理此世的故事,题目自拟,完成一篇应用文,不少于11460字。 永生者说,字...

  • 关于写作我必须说的几点

    1 重点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 我看到许多介绍写作技巧的文章,却很少见到有人能告诉大家你应该写什么。而对于一个真正...

  • 写作通道就在你的手里(永生说文之九)

    许多初学写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心里想的挺好,然而一提笔满不是那么回事,无论怎样搅尽脑汁,挖空心思也写不出几个字来,...

网友评论

  • 鑫满楼:很有见地
    侯永生:@鑫满楼 谢谢你的点评。
  • 海静情绪能量:非常受用,感谢分享👍👍
    侯永生:@海之静美 谢谢你的点评。
  • 龙泉出鞘:几点体会,比较在理。👍👍。很遗憾,很多人写的文字被太多东西牵绊,不是自己的话,未必是风格一说,关真实就打了折扣。
    侯永生:@牧阳的后厨 谢谢你的点评。
  • 龙泉出鞘:个人拙见,三多建议放个事例,适当展开比较好理解。另外:个人风格这块有待商榷,风格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甚至从模仿走向创新,可以说个人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此处谈个人认为有些过早。
    侯永生:@牧阳的后厨 在群里讲时有事例,主要是讲的个人的事。公开发表时感删除了。再次谢你。
    侯永生:@牧阳的后厨 谢谢你的指教!
  • 逐梦水乡:有人说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就离不开我多读、多感悟,多些,读多了,看多了,写多了,自然水到渠成。
    逐梦水乡:@侯永生 不用谢,要谢也应该是我谢谢你的文章,让读者有所获。
    侯永生:@逐梦水乡 谢谢你的点评。
  • 天空蓝ss:这两天写作上,我正跟自己纠结呢,这篇文章刚好是我需要的!超感谢!
    侯永生:@天空蓝ss 谢谢你的点评。
  • 断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侯永生:@断鹂 是的。
  • 断鹂:字字箴言:+1:
  • 军鹏:受教了,侯老师。您的见解对我受益匪浅,大赞👍!
    侯永生:@原军朋鸟 谢谢你的点评。

本文标题:我的几点写作体会(永生说文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qp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