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前几天有些事没怎么更文,连改稿也是一拖再拖。朋友(一位公众号运营者)直说我懒,我无力反驳,亏得我现在还在写关于如何规划时间的文,真是惭愧至极。
图片来自网络1.时间规划不是制作时间表
说回时间管理的规划,做计划这种事被大神们吹得天花烂醉。说得都是事情一多,如果不做计划或者不做备忘,肯定会一头雾水,焦头烂额。
做计划这种事从我高中开始就被大肆宣扬,老师叫我们做计划表准备高考,也有些学霸在社交网络上晒自己的寒暑假计划表多么多么精致。
这种时候我都在旁边默默不说话,毕竟我真的是不会写计划。
我模仿她们写出来的都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来自网络看起来还是很不错,每次精心为自己规划好了明天的安排,从早上到晚上,劳逸结合,自己觉得非常科学。
然后呢?第二天的情况怎样了?
早上起床一看,直接八点了,觉得有些挫败和自责,也放弃了早上的跑步。
当天晚上总结今天的成果时,发现很多事情根本都没有完成好,一点成就感也没有,以至于直接就放弃了第二天的时间规划。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自己效率不高或者是自己自制力不够吗?
都不是。
这样的计划准确来说更像是时间表。像我们从小到大上学时遵循的课程表。什么时间上课、放学等都是按照时间来严格安排的。
学校的课程表是为了管理学生作息,督促学习。而我们个人做计划表就并不适合这样的管理,因为个人每日的可变因素会很多,不像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
①如果时间表上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好,就会接连影响到后续已经制定好的任务,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效率低,能力不够”的负面情绪。
②其次时间表的灵活性特别差,根本不适合个人的规划,一旦出现了临时任务,就会打乱后续的任务流程。
③而且时间表只是规定自己在这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却没有关心这段时间的收获成果,也许你制定好看书一小时,也只是翻开书本,玩了一小时手机。
可以说,如果按照像课程表一样的时间表来规划时间,无疑是低效又无用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表呢?
2.制作待办事项卡
先看一下待办事项卡长什么样: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按照上图的规划,我们每日的时间安排就会灵活很多。
每完成一件事就在后面打勾,这会增加我们的成就感。
而且每次做计划时按照自己的效率给出一个预估时间。因为好的时间管理就是需要高效率、高价值的完成事情。
给出预估,就是对自我效率的感知。
比如我读一本文学类的书,根据以往效率,感觉自己读上五十几页需要一小时,那么我就预估需要一个小时。
等真正完成这五十几页的阅读量的时候,我会记录下自己实际所用时间,预估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才能知道自己在完成这件事情的时候效率是高还是低。
养成一种预估时间的思维,有助于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
而且将自己每天的任务通过性质分类管理,学习提升类、专业工作类、社交娱乐类分开管理,也即是罗列出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紧急的,哪些事情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一目了然。
3.番茄工作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特别火的一种专注工作的时间管理方法。
方法步骤:
1. 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
2. 全身心投入工作
3. 用专注的状态高效工作25分钟,不允许走神,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4. 如果完成了,那就是完成了一个番茄
5. 如果走神或者被打断,那就是失败,得重新开始
6. 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休息5~8分钟,然后继续开始
这样的方法只适合于个人专注时间,而且不能被外界的事情打断。
同样,我们可以结合待办事项卡,看看自己做好每件事情,预估需要多少番茄钟,实际又用掉了多少番茄钟。
长久而来,就能知道自己每天能完成多少任务,一周能完成多少任务,还有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提高效率。
这种对事情的感知,能让我们更快速的掌握好自己做事的效率,同时借助刻意练习,更好的提高。
时间管理的规划,该有的都得有以上的方法都是青木在不断实践中感觉受益颇多的两种,但是自己最近开始使用一种全新的时间管理系统—— GTD 时间管理系统。
说它是系统,因为它不再是针对每日的规划,而是可以针对全年的计划和总结。
GTD是 “ Getting Things Done ” (把事情做完)的缩写,它是一种高效处理事务的流程,方法比前两种更科学,但是也更复杂。
所以青木会在下一篇时间管理的系列里(明天推送),着重讲 GTD 是怎么帮助我们管理时间的。所以大家明天也别忘了点开青木的推文哟~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青木都会一一回复的,期待你的参与。
愿我们都能变成时间的主人。
以往时间管理系列文章链接:
大家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呗~也欢迎评论批评~
❤❤❤
我是青木谷家,自由撰稿人,野生素描派,认真写文章,身高二米二的医学生。
如果觉得有帮助,就点个赞鼓励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