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书文萃五千年中华史
《汉书》研读242:贾谊传(四)

《汉书》研读242:贾谊传(四)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1-10-05 06:50 被阅读0次


              贾谊传(四)

    贾谊论述的制度体系

    现在百姓中贩卖僮仆的,让僮仆们都穿上锦绣衣服和丝履,把他们圈在木栅栏之间,这都是古代天子和王后的服饰,并且只有在祭祀祖庙才能穿着,但普通百姓却把衣物给自己的婢妾穿上。用白色布料为外表,以丝纱做里子,用细薄的丝绢做底衬,衣服外面还绣上漂亮的花纹,这都是古代天子的服饰啊,现在的富人大商却用在会客时的墙面装饰。古代这些物品用来侍奉一帝一后,并且节俭适度,现在的百姓却用帝王服饰来装饰房屋,那些倡优等下贱人也能穿上王后的服饰,这样去做但天下财力不会枯竭,同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何况帝王自己平时也只是穿着皂绨,但富裕的百姓却用来纹绣房屋;王后丝绢用来绣饰领口,普通百姓的孽妾却用来装饰鞋子:这就是臣所讲的错乱之事。如果一百人做制作衣服却不能满足一人穿衣,那么要使天下人无寒,怎么能做得到呢?如果一人努力耕种,却有十人聚集起来大吃大喝,想要使天下人无饥,这也是不可能的。身体肌肤饥寒交迫的人们,要想让他们不去做奸邪的出格之事,这也是不可能的。国家财力已经枯竭,盗贼的出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那些献计的人却说“不动为大”。社会风气已经演变到了极端大不敬的地步,已经没有一点等级尊卑观念,甚至于冒犯圣上,但献计的人却主张“无为而治”。值得臣大声叹息的,正是这件事情。

    商鞅舍掉礼义,抛弃仁恩,只一心致力于进取,变法施行两年后,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所以秦国富裕家庭儿子成年就会马上分家,贫困家庭的儿子成年后就到富户家中入赘为婿。借给自己的父亲农具使用,表现出很施舍的样子;母亲借用一下自己的簸萁笤帚,立刻会遭到打骂。儿媳妇公然抱着孩子喂奶,和公公叉开腿并排而坐;婆媳之间一言不和,马上反唇相讥。他们对儿子的感情只是为了利益,和禽兽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但商鞅致力于向外扩张并且适应了当时形势,最终战败六国,兼并天下。大功已经求得,却不知道违背了廉耻节义和仁义厚重。推行兼并之法,成就了进取之业,却导致天下风气大坏;以众欺少,以智欺愚,以勇威怯,以壮凌衰,其混乱到了极致。很快就有大贤高皇帝雄起,威震海内,德从天下,但是秦朝的弊端一直延续到了汉朝,其遗风余俗仍然没有改变。现在的风俗以奢靡攀比为荣,上面没有制度约束,就这样放弃礼仪,远离廉耻,情况一天比一天加剧,可以说每月每年情况都不一样。天下人只为追逐利益,从不考虑行为是否得当,更有严重的杀掉父亲和兄长。盗贼竟然割取皇帝宗庙后室的门帘,偷走高祖和惠帝两庙中的祭器,大白天横行大都城抢夺官吏钱财。骗子们骗走近十万石粮食,征收六百多万钱财,乘坐官车周游郡国,这种缺乏道义到了极限。但大臣们只把不上报和组织召开的会议不中断当作头等大事。对于风俗败坏,都安然处之不以为怪,无动于衷,认为理所当然。移风易俗,使天下人心归向正道,这些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做到的。平庸官吏所能干的,只能是写写公文,收收钱财,根本不懂得治国根本。陛下您又不为此忧虑,我私下替陛下感到惋惜。

    确立君臣关系,上下各有等级,使父子之间有礼仪可遵循,六亲交往有纲纪,这不是上天所做的,而是人们制定的。既然是人们设立,那么就会不为不立,不变则僵,不修则坏。《管子》中说:“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管子是个愚昧的人说这句就无所谓了,但管子是了解国家政体的,怎么不会对现在的情况寒心呢!秦朝四维不张,君臣关系混乱,六亲遭殃被屠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一共只有十三年的时间,国家社稷就成为一片废墟。现在四维还很不完备,所以奸人有机可乘,众人心中疑惑。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确实制度,命令君君臣臣,上下各有差别,父子六亲各得相宜,奸人无机可乘,群臣众人都讲忠信,上下不再相疑呢!这样的事业一旦确定,就会世世常安,后世也有法可循。假如制度纲纪不能确定,就像那样江河中的船只没有揽绳和船桨一样,如果在中流遇到风波,船只肯定会倾覆。值得臣大声叹息的第二件事情,正是这个。

    夏朝统治天下共计十多世,被殷商取代。殷商统治天下二十多世,被周朝取代。周朝统治天下三十多世,被秦朝取代。秦朝统治天下只经历了二世就灭亡了。人性之间相差不是太大,为什么三代的君主统治天下的时间这么长久,秦朝却因无道暴虐这么短暂呢?其原因实际上是明显可知的。古代的帝王在太子刚刚降生后,教育他礼仪,有专门的士人负责,有关部门整肃冠冕,到南郊祭祀天地。他经过宫阙要下车马步行,过庙宇则要快步前行,这都是孝子之道。所以在太子是小孩子时教育早已经实行了。

    当年周成王还在襁褓之中,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傅,太公担任太师。太保是保护其身体,太傅是教授他做人德义,太师是教导他执政做人的教训:这就是三公的职责。另外还为太子设置三少,都由上大夫担任,叫做少保、少傅、少师,他们要和太子同吃同住。所以太子从孩提时期就有见识,这是因为有三公、三少用孝仁礼义来教育引导他,驱逐了奸邪之人,不让他看到世间恶行。另外还要选拔天下的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来护卫太子,让这些人与太子同居住同出入。所以太子在成长过程中能看到正事,听到正言,施行正道,因此左右前后都是正派之人。平时习惯和正派人居处,做事就不可能不正派,就像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讲齐国方言一样;平时习惯和不正派的人居处,就不能正派,就像生长在楚地的人不得不讲楚地方言一样。所以确定天子的倾向,必须先让他接受教育,然后才能去尝试;确定天子的爱好,必须先使他形成习惯,然后才能去做。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等到太子稍稍长大,知道亲近女色了,就让他进入学校学习。学就是朝廷中的学馆。《学礼》中说:“储君进入东学学习,尊重至亲,以仁为重,就会亲疏有序从而恩惠播及;储君进入南学学习,尊重长者,以信为重,就会长幼有差别从而百姓不再诬告;储君进入西学学习,尊重贤良,以德为重,就会使圣智在位从而功德无所遗漏;储君进入北学学习,尊重权位,慎赏爵位,就会贵贱有等级从而下级不再越礼;储君进入太学学习,承师问道,返回后温习接受太傅才考问,太傅责罚其不足从而匡正其不够的地方,这样就会德智增,掌握治国之道。这五种学习过程在储君身上具备后,就会福教化好黎民百姓。”

    等到太子加冠成年后,就免掉太保、太傅的管束,代之以记载过失的官员,用减膳食办法进行规劝的官员,还要竖起旌旗招引人们进善言,在路旁竖起木牌记载过失的,在官府门口设进谏时敲打的鼓。瞽史用诗来规劝,乐工朗诵进谏的文章规劝,大夫进献计谋,士传诵民间警语。太子在智慧与学习中同步增长,所以做事就能切合准则;教化和思想一起形成,所以其行为合乎道理就像出自本性一样。要演习夏商周三代之礼:春天的早上去祭日,秋天的傍晚去祭月,以此表示敬重天地;春秋入学时先请国老上座,太子捧着肉酱亲自送给他,以此表示孝敬长老;乘车出行时速度快慢要适合车上的铃声,走路时慢步要合乎《采齐》的节奏,快步要合乎《肆夏》的节拍,以此表明懂得礼节;对于禽兽,活的时候见过并听过它的叫声,死了后就不能再吃它的肉,所以太子要远离庖厨,以此加深恩惠,而且表明有仁爱之心。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统治时间长久,是因为他们用这些办法来辅助太子。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秦朝的社会风气本来就不讲究谦让,他们崇尚的是揭发控告别家阴私;他们本来就不讲究礼义,他们更崇尚的是刑罚。赵高辅助秦二世,教育他的是刑戮之法,所练习的不是杀人割鼻,就是灭门三族。所以秦二世当天登上帝位,第二天就开始动手杀人,他把忠心进谏的话说成是诽谤,把深谋远虑当成妖言惑众,把杀人视作割草。这难道只是因为秦二世本性凶恶吗?那是因为教育他的东西都不是正常道理。

    确立等级制度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0月5日(古历辛丑年八月廿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贾谊传(三)

    贾谊传(二)

    贾谊传(一)

    文三王传(三)

    文三王传(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书》研读242:贾谊传(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zv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