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第183天焦点洛阳中级一期分享(2019.2.18)
家长困惑:7岁的孩子必须要把一项爱好坚持到底吗?昨天跟一位朋友说起一件事:儿子七岁,跟随学校足球队踢足球。开始的时候孩子非常喜欢,一段时间后孩子找各种借口不去训练。朋友很矛盾,既心疼孩子,又担心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容易放弃的习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位朋友的困扰,很多家长都可能会遇到。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大好时机。各种兴趣班、素质班都不敢错过。而且报了之后,希望孩子能一直坚持下去。若出现中断或者不能很好的坚持,家长就有担心和焦虑,担心放弃会让孩子在其他事情上,也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真的是这样吗?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生的八个阶段理论中指出:3—12岁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培养独立自主意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将自己的事情(学习和做功课)做的很好,那他就喜欢做事,进而发展出做更多事情的动力。相反,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不能很好做自己的事,(家长过多的干预、指责、批评或者代替孩子做的事),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继而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可能会发展出一种不敢或不愿尝试的自卑心理。孩子一旦有这样的心理,经常听到孩子说:我不会。
因此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朋友在陪伴孩子时,重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慢慢建立起自信,意识到“我能行”、“我有能力”。愿意做出更多的尝试。
我们在陪伴中,发现孩子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想法是非常单纯的,进而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我能行”。这也是孩子对一样学习技能坚持下去的关键原因。
家长困惑:7岁的孩子必须要把一项爱好坚持到底吗?怎么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呢?要保护好孩子的兴趣爱好,认识到这一点特别重要:坚持不等于有兴趣,有兴趣才能自觉地坚持。所以,家长平时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多分享孩子在做事的快乐很重要。比如:孩子踢球回到家,跟孩子分享踢球中的乐趣得失,有哪些是自己做的满意的,快乐有人分享,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开始的时候很感兴趣,一段时间后兴趣减退,或者抗拒和回避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3-12岁的孩子本身就处于成长期,探索期,对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感兴趣,熟悉后然后慢慢减退是自然规律。二是爱好或兴趣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可能让孩子失去探索的动力。比如钢琴的考级,需要高强度的训练,曲子都是很枯燥的世界名曲,孩子根本不理解曲子表达的意境,只是不断重复练习,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坚持不等于有兴趣,有兴趣才能自觉地坚持。家长朋友,当你了解到孩子的坚持跟兴趣没有直接的关系后,担心和焦虑会会不会有所缓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