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好作者读书会自由点赞群尊享会员文章集合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3:《自私的基因》(下)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3:《自私的基因》(下)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2:28 被阅读27次

文/杜豆豆

自私的基因(英文版)

5

为什么年龄相近的二胎之间经常会互相仇视呢?生物界中不同的两性模式是偶然的吗?为什么动物们会普遍选择群居呢?

难道,这些也和基因的自私性有关吗?

先说说二胎的仇视问题

我曾有个邻居,家有两女,大的6岁,小的2岁。妈妈自己带不过来,就在附近给姥姥姥爷租了房,让姥姥两口子带大女儿,自己带小女儿。

结果,大女儿对小女儿视同仇敌,在游乐场玩耍时,事事都跟小女儿抢,但凡妈妈护着小的,大女儿就气得发狂,嚷着说妈妈不爱她,她恨妈妈、讨厌妹妹。妈妈总是说大女儿不懂事,结果惹得大女儿更得暴跳如雷。

其实,大女儿没有任何不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很正常,由不得她。每个孩子都会渴望父母更多的照顾。

你看,母猪躺下喂奶时,哪个小猪崽不是快快地跑去,争先恐后地抢奶吃?鸟妈妈叼着小虫子回窝,鸟宝宝还不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不是这些幼小的生命贪婪,而是基因决定了它们的行为。唯有如此,基因才能得到更多生存和延续的机会。

当你在观察小动物时,或许你会看到很多类似的自私行为,但这其实和人类的道德标准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天性使然。

我们唯一能从中借鉴的,就是要记住,先人后己这种美德不是天生的,是一定要从小灌输给孩子的,需要后天的培养。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问题,生物界中不同的两性模式是偶然的吗

自然界中有不同的两性模式,比如“一夫一妻”、“一夫多妻”、“雌雄乱交”等。这些其实都是有进化缘由的。

举个例子,比如一夫一妻的模式。

现在我们知道,通常,精子一般体积小、数量大,卵子一般体积大、数量有限。其实,最早的时候,精子和卵子这两种配子是同等体积的。

但在进化过程中,因为雌性需要孕育子代,需要自带食物,越大自然就越有优势;而雄性的配子不需要准备食物,只要能迅速找到卵子配对即可,那越小就越灵活。

所以,中等大小的配子就会逐渐被淘汰掉。卵子越来越大,精子越来越小、而且数量庞大。

由此而来,雄性因为可以释放大量精子,因此乱交的倾向就会更大。而雌性,因为卵子数量少而珍贵,从一开始受孕就已经将自己放入了巨大投入的地位,所以,会更为慎重,对配偶也会更挑剔。

为此,很多雌性在面对求偶时,就会故意拖延时间或采取策略,让雄性投入更多额外的代价。如果雄性花心还不如守着一个原配更为利于基因的延续,那雄性就会安安心心过一夫一妻的生活。

重点来了——如果你想让你的配偶好好守着你,不是你要为TA付出多少,而是你要TA为你付出多少

如果你发现自己付出太多,而对方根本不在意,你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套用某心理学大师的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

所以,聪明的你,要让TA喜欢为你做事、为你花钱、为你花时间。而不是相反。GET到了吗?

再来说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动物们会普遍选择群居呢

比如说,狼群会一起猎捕食物,企鹅会抱团取暖,大雁会一起南飞迁徙等等。

这些利他的协作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动物们的群居生活,会让基因得到的好处更多,而代价更小。换句话说,是基因在操纵者生物的行为。

再说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

比如蚂蚁,通常都会有一个蚁后,专门负责生育。其他的蚂蚁都会为她服务,几乎不能生育务。典型的,我们知道的工蜂,蛰了人就算死去也在所不惜,只要能保护女王的生育不受侵犯。

这种自杀行为看起来是利他的,但重要的,是这一门蚂蚁的基因得到了保留。

瞧,小蚂蚁都懂得家族兴旺的重要性,而且远早于人类。

6

生物体内的基因,延续的是生命信息。那么还有一种基因,是超越生命本身的,就是文化信息的延续。

这种文化的传播,和基因很类似。作者因此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做Meme,模因(也被译为拟子、觅母等)。

模因的本质也是复制DNA是生物圈成功的自我复制者,模因则是社会文化圈的成功复制者。

比如,“吃素”对于佛教徒,就是一个模因,它会操纵宗教领袖把精力和时间花在信徒上,发展更多的信徒去传播这一模因的好处。

我们被传承的那些先贤智慧,被教化的家庭观念,被熏陶的流行时尚,这些,几乎都是和基因没有关系,但和文化有关系的模因。

所以,模因也会和我们的基因一样,无顾我们的需要,只管自己能够不停地传播下去。而且,很可能,无意识中,就操纵了你的大脑,甚至拿走你的生命。

比如,邪教、传销就经常玩这种招数。不停地为你洗脑,直到让你放弃自己的信念,被它完全控制。

那做为生存机器的我们,该如何去对付这种自私性呢?

按照作者的讲解,选择针锋相对的策略,是最佳的

所谓针锋相对,就是先选择合作,之后不断重复对方上次的选择。如果出现背叛,就报复所有的背叛,但一旦对方选择了不再背叛,就和好如初。

简单概括,就是先善良,然后以牙还牙,后宽恕。最后,达到互利共赢的状态。

如此,我们才能顺应基因各自的自私性,以互相合作的状态,在大自然中共生存。

左手报复,右手合作。

这不正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尤其是商战中看到的潜规则吗?

不要贬低这种行为,这是自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社会文明的必经之路。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那就是——谋略。

总之,这本书就是想告诉你:

生物个体的存在意义,不是为了健康、幸福、爱或者伟大、成就,只是为了让一组基因传递到下一个个体。

生命个体未必是永恒的,但复制者基因却可以是不朽的。

一本让你思考天性的书。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3:《自私的基因》(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d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