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超级节点头号玩家好文推荐千钻好作者读书会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2:《自私的基因》(中)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2:《自私的基因》(中)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3:18 被阅读51次

文/杜豆豆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3

人生短暂,但基因的流传却是不朽的。

如果,生命不过是拿来延续基因的生存机器。那基因到底是如何控制我们的身体的呢?我们可以摆脱基因的奴役吗?

所有的生物,其实基本化学结构都是一致的,其中就包括了D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一对核苷酸相互缠绕呈现出双螺旋结构,成为一个DNA分子。DAN分子一辈子都专注在两件事上,一个是自我复制,一个是制作蛋白质。这两件事最终成就的,就是创造出了我们的人体。所以,我们的每个细胞里都会有一整套DNA的拷贝。DNA附着在染色体上。每个人都有46条,也就是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上,都有可以相互替换的等位基因。

基因会控制我们的外貌。比如,眼睛的颜色,褐色基因相对蓝色基因,是显性的,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眼睛会表现为褐色。但如果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蓝色时,我们的眼睛就会变成蓝色。

基因还会控制我们是否发病。比如,有种遗传病叫“镰刀型红血球疾病”,就是因为病人体内既有正常基因,也有对等的病态镰刀型红血球基因。所以,平时表现正常,但发病时红血球就会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堵塞,出现休克昏迷的病状。

一个“生存机器”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基因。人体的生命是短暂的,可这些基因却能永垂不朽地生存下去。

换句话说,基因是不会衰老的。它用自我复制的方式,可以几乎完整无损地传宗接代。而生物个体或者种群,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基因,才是自然选择最基本的单位。我们,不是。

对于单个基因来讲,它最大的竞争者,就是它的等位基因所以,在生存的过程中,它必须通过间接控制生物个体,达到相互协作,避免被等位基因所替代。

比如,有性生殖就是一种协作。通过生物的性活动和染色体的交换,基因进行着流动,这样,基因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存活,直到被更优秀的基因淘汰。

生存机器最早也只是基因的存储装置,可是,因为生存压力的增大,生物进化不断分支,自然选择了最会协同的基因。因此,我们才能常常惊叹于生命构造的精美。比如,食肉动物有尖锐的牙齿,肠胃也更适合消化肉类脂肪和蛋白质;而食草动物的牙齿平整,肠胃也更适合消化植物纤维。

基因控制生存机器,并不是完全通过意识去掌控。这就像是父亲指导孩子下棋,教给孩子的是规则和战术战略,真正开始走子时,孩子要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不是依赖父亲。

基因也一样,它通过间接方式来控制行为,但它能做的大多是预测,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北极熊的基因预测了气候的寒冷,让北极熊长了厚厚的皮毛和脂肪来抵御,但如果天气一旦发生突变,炎热一场,北极熊很可能就会大批死亡,基因也会跟着就被淘汰了。所以,为了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基因会让生存机器发展出一种能力:学习。

比如,基因认为甜味是有益的,能够变成保证生命活力的能量。因此,就会赋予个体这样喜爱甜食的本能,但基因并不能预见,糖带来的满足,也有可能导致个体的健康损害。

学习的不断进化,让人有了主观意识,让我们能够根据环境预测未来,并做出改变和不同的决定,拒绝执行基因发出的命令。比如,不吃糖。

当然,这种拒绝,还有可能包括不生育。

正是通过这种主观意识,我们这些生存机器,才得以从基因的奴役下摆脱,成为自己的掌舵者。

从这点看,人类实在是一种奇妙而独特的生物。

4

如果说基因是自私的,那强大的基因应该遵循“唯我独大”的原则。可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不同的。

比如,为什么猴子不会把竞争的同类赶尽杀绝呢?为什么近亲中会有利他行为呢?为什么野生动物不会出现无限制增长现象呢?

这些现象能说明基因是自私的吗?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同种生物,对于同一个资源的相互争夺会比和其他物种之间,更为激烈。比如食物、配偶、领地等等。但事实上,这种争夺并非都会以生命为代价。往往,动物间的格斗是很容易妥协的,一方战败逃离现场,另一方并不会紧追不放,赶尽杀绝。

这样做,并非是因为它道德高尚,而是因为,把对方屠杀的一干二净,很可能会危害到自己。比如,自己一方伤亡更为惨重,还会招来第三者趁火打劫。与其如此,不如放过战败者,同时也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是权衡利弊后的自然选择。这种策略的选择,目标也不过是让生物个体得以更好地存活,基因也能因而得到更好的繁衍而已。

这就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唯有尝试过多次,发现对方值得信任并开始坚持合作,才能得到最佳的共同利益

近亲中的利他行为也是一样的。基因的目的,都是希望在整个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存活可能性。

比如,近亲之间,父母对子女的爱显然比子女对父母的爱更为深厚,从基因的角度讲,这是因为,成年父母比子女更有生存优势,对基因来说,年幼的”生存机器“相对更需要帮助和拯救。

按理说,自私的基因会为了自己的繁衍,驱使生存机器无限制地复制自己。可事实上,无限增长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这是因为,人口增长,会带来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争夺,引起灾难。所以,几乎所有物种的孵卵数或者胎生数基本都是固定的。生育太多,会让这一物种受到惩罚,子女存活率低,基因也会跟着面临被快速淘汰的可能。因此,这种有意识的“计划生育”,其实也是自私的基因迫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延续而做出的平衡选择。

那么,说到家庭,既然每个子女都有着母亲50%的基因,那为什么母亲经常会表现出偏心的行为呢?

如果母亲是一部生存机器,为了尽可能多地复制她体内的基因,她应该对所有子女平等对待才对。

可实际上,母亲本能上会更喜欢那些有活力、独立性和繁衍能力更强的后代。唯有这样,她才可能在涉及生死时,把有限的资源投入给最能保证基因延续的子女。

5

为什么年龄相近的二胎之间经常会互相仇视呢?生物界中不同的两性模式是偶然的吗?为什么动物们会普遍选择群居呢?

难道,这些也和基因的自私性有关吗?

下节课讲。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67-2:《自私的基因》(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rc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