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最后一个剃头匠

作者: 墨笔生徽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22:25 被阅读901次
村里最后一个剃头匠

从我开始记忆时,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就没怎么上街剪头发,因为村里有个会剃头的师傅,他就是为我们整个村服务的。

他叫文生,这是他的真名,那时候记忆中有40多岁了,个子不高,微胖,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他有条腿是瘸的。

据说,这个腿也是因为救人,被土墙压断的。那时一个暴风雨的夏天,当时有户人家的草房被暴雨冲垮了,然后他帮这户人家救小孩,结果在抱出小孩的刹那,墙倒了,压在了他没来的及迈开的腿上。后来就残疾了,也就有些瘸。

他每次都会背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他要用的工具,虽说装满,其实就几样东西,有个遮身体的布,有个剪刀,有把梳子,加上一个剃头刀,一个刮胡刀,忘了还有一个扫头发的毡子。然后一瘸一拐的走进村里,开始为大家剪头发。

因为长期在他那里剪头发,所以钱收的也很便宜,关键还是到过年才收钱。平时只要剪到谁家,就到谁家吃个饭,这就可以了。

他吃饭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吃咸菜,也就是现在叫雪菜,我们当地管他叫“雪里红”。没有肉,没有酒,一定不能没有这雪菜。

记得第一次到我家吃饭,母亲专门杀了一只鸡,那时家里都养鸡。这鸡肉招待,应该算是农村比较好的招待方式了。

中午菜烧好,文生师傅到我就吃饭,他看了眼桌子,然后笑着说:“中午菜挺多的,但是我能问问有没有雪里红。”母亲觉得那腌菜上不了台面,就没有端上来,父亲说话了“那个去把那才炒的雪里红给端上来。”

当母亲把这菜端上来后,文生师傅,开始坐下来,然后用筷子夹了一口,“嗯,就是这个味道。”说完,我和弟弟在一边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原来文生师傅喜欢吃腌菜,不喜欢吃肉。

到后来才知道,他是不想我们村的每户人家破费,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特别是在那90年代初,农村经济条件都不好。只能是解决温饱,养点鸡鸭的为的是下蛋,然后卖钱,换其他东西。他因为不想大家浪费,所以每次都只吃腌菜。

他因为瘸腿,所以每次到村里来,后面都会有一群小孩,跟着他后面,主要就是模仿他的瘸腿,然后其他小孩在旁边傻笑。当文生师傅回头看的时候,他还故意把自己的瘸腿幅度搞大点。这样学他的那个小孩,学起来就显得吃了了,这时又是一阵哄笑。

后来他又收了一个徒弟,他带了徒弟后,我们开始管他叫老文生师傅,我那时也才10岁。后来大家叫顺口了,就直接叫老文生,只要他到村口,就会有小孩喊着“老文生来了。”那时有小孩不愿意剪发,只要听见老文生就害怕。所以有时我们逗小点的小孩,就会说“老文生来了!”

他收的徒弟,还比较年轻,才18岁,据说是他的亲戚。他带他一起来剪头发,村里的大人,都不许他徒弟剪,因为他是新手。我们这些小孩,也就成了他的练手的。

他的徒弟其实学起来还算比较快的,不到半年,反正基本都会了。当然那时候也没有太多讲究说剪啥发型。那时候流行的平头,也是最简单的剪法。然后就是剪光头,这个更简单。只可惜,后来他的这个徒弟就不干了,出去打工了。然后他也就没有再收徒弟了,只是做好自己的手艺。

他每次在剪头发的时候,都喜欢聊天,那时我比较喜欢跟着他后面去听,当然也有其他小伙伴一起。他每次说的故事都是我们没听过的,不知道他从哪里听这么多故事。

每次说故事的时候,都会让我们听的很入神,有时都忘了回家吃饭,特别是周六不上学,只要他来到村里,基本他在一边剪头发,身边都会有很多人围着,大家有的是等着剪头发的,有的就是来闲聊的,大部分都是来听他聊。

他的手艺不是说特别好,但是他有个能说回道的嘴,你听他说故事,就好像在听说书一样,非常精彩!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在他那剪头发,还有个原因就是收费低。大家也都方便,他自己亲自上门服务。

从记事到高中,这10几年的头发都是在他那剪的,自从上了大学后,就没有在那剪过头发。不过父亲和村里的一些老人都还在他那剪。也许是有感情了,也许是还想继续听他说书。

最后一次见他还是大学的一个暑假,刚从学校回来,他正好在村头剪头发,我老远就看到他,“文生师傅,吃饭没?”他看看我“你不是那谁家的孩子吗,”我点头!“你现在都上大学了,听说!”文生停下了手中的活和我说话。“是的,我都快大三了。”他用手指着耳朵,“我现在有点耳聋,”我把声音放大点。“中午在谁家吃饭?”他说:“在老谢家!”我也没再说啥,然后和他告别。

再后来,我就没有再见到他,听父亲说,他好像也不做剃头匠了。因为年龄的问题,重要的是耳朵不好使。

就这样,村里的最后一个剃头匠不做了,这也让村里的不少老人舍不得,他们更喜欢这样传统的手艺,更喜欢文生师傅这个人。近几十年的接触,突然也就不做了,大家也都有些挂念!时不时还有人去看望师傅,时不时还有人会再提起那个瘸腿的文生师傅。

那个会说书,爱吃腌菜,走路有点瘸的老头,已经不在剃头了,他的形象却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

那个善良,那个风雨无阻的老头,也放下了自己的手艺,开始安度自己的晚年。

那个时代的匠人,人品比手艺更好!

那个时代的匠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那个时代的匠人,才是真正的匠人!

【乡土故事,行业故事会,微小说征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相关文章

  • 村里最后一个剃头匠

    注:这篇文章最初是写在我的另一个简书号上的,后来那个简书号不用了,我就把文挪过来啦(=_=) 村子最后一位剃头匠叫...

  • 村里最后一个剃头匠

    从我开始记忆时,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就没怎么上街剪头发,因为村里有个会剃头的师傅,他就是为我们整个村服务的。 他叫文...

  • 微连载‖ 村里的手艺人④

    日更文号:022 第四章 剃头匠 从前,村里的剃头匠会在约定的日子提个小木箱准时上门。剃头不用付现钱——原因是...

  • 《村里的剃头匠,疯了》

    大年初九,距离弟弟结婚已经过去了三天,家里还常常有一些村子里的女人们来走动,兴奋又新奇地要来看看刚进家门的新娘子,...

  • 我和剃头匠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村里人理发都是交给剃头匠弄的。那时还没有理发这个新潮的词,都叫剃头。也不用等头发长了去找剃头匠,因为他...

  • 《剃头匠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剃头匠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宰相,请来了一个剃头匠为他理发。剃头匠在为宰相理发的时...

  • 街拍

    《剃头匠》,

  • 很给力

    剃头匠

  • 每天一笑

    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后,这人付给剃头匠双倍的钱,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

  • 老刘

    那一个顶好的人,终究是埋在了黄土里。 村里有很多人姓刘,但能叫上老刘的只有他一个,老刘是村里唯一一个剃头匠,据我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里最后一个剃头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j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