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在简书的第49篇文章。本文约2100字,请花5分钟来阅读。)
引子
有了前面的铺垫,是时候谈谈单词记忆的三大原则了。所谓原则,就是方向性的东西。一旦方向错了,用再大的劲儿也没有用。
前面的铺垫在这里:
英文词汇 | 怎样背单词(一)
英文词汇 | 怎样背单词(二)
英文词汇 | 怎样背单词(三)
英文词汇 | 怎样背单词(四)
英文词汇 | 怎样背单词(五)
在这资讯发达的年头,关于单词记忆方法的文章,网上一搜一大把。但关于单词记忆原则的文章,却屈指可数。今天书先生就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三大原则,威力巨大,请务必认真掌握。原则了熟于胸,既能使背单词事半功倍,又有助于鉴别出真正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上很多当。)。
所以,是哪三大原则呢?
1. 面向使用
这个原则回答“背什么”的问题。
面向使用的意思是,我们背的东西最好就是直接能够使用的东西。比如in the classroom是“在教室里”的意思,当我们要表示动作的地点是“在教室里”时,这三个单词总是在一起使用。因此,在记忆单词时,这个词组应当被当做一个词汇来记忆。
这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单独记忆classroom了呢?当然不是。正确的理解是(下面的内容可能有点颠覆你的固有思维):in the classroom和classroom是两个不同的词汇,前者表示动作的地点,后者表示一个事物的名称,它们会被用在不同的情况下。
还有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扩大记忆的单位才可能准确掌握它的意思。比如defer是“推迟,延误”的意思,但defer to却是“尊敬,顺从”的意思,这二者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而且defer只有和to在一起才有“尊敬,顺从”的意思。因此,把defer和defer to看做两个不同的词汇,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必要。
语料库语言学的鼻祖John Sinclair以及他的弟子、拥趸们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搭配(collocation)。这些搭配不一定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词组或者习语。凡是共现概率比较高的,都可以叫搭配。比如I should have known that(我早该知道)就可以看做一个搭配,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应该被整体记忆的单位。
这本是一个不证自明,却不幸长期受人忽视的原则。究其原因,是长久以来,我们都将语言学习的推理过程弄反了。
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东西都必须利用大脑的推理能力。推理分为两大类: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指从大量可观察的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它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比如我们每天都看见太阳从东边升起,看了10000天后,我们得出结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这个过程就叫归纳推理。但结论不一定正确。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太阳明天是从哪边升起,只是随着观测到的现象越多,我们对结论的把握就越大。整个自然科学就建立在归纳推理之上。
演绎推理是从一个前提出发,通过符合逻辑的路径,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前提正确,路径正确,结论一定正确。经典的逻辑三段论即是演绎推理。比如:人有两条腿,柏拉图是人,因此柏拉图有两条腿。值得一提的是,福尔摩斯采用的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
放在英语学习中,归纳推理就是从大量词组的意思中推出里面共有单词的意思,而演绎推理则是通过单词的意思来推出其组成词组的意思。举个例子,我们在接触了in the classroom, in the house, in the area后,推出了in the是“在……里面”的意思,这个过程就是归纳推理。相反,我们在知道in, the和classroom的意思基础上,推出in the classroom是“在教室里”的意思,这个过程就是演绎推理。
哪种是更好的语言学习过程呢?答案是归纳推理。我们幼时学习母语都是采用归纳推理,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学习外语时,往往采用的是演绎推理。
母语的习得过程中,一开始我们是没有文字的概念的,我们听到的是表示各种意义的声音。我们把一串声音同某个意义联系起来。在不同的声音串中反复听到同一个片段后,我们才尝试将这个片段分离出来。
举个例子,小孩儿在听懂“过来”这个词组时,并不知道它由两个字组成,更不可能知道里面的“过”和“过错”里的过是同一个字。而且他不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只要他知道和“过来”相联系的动作是什么就行了。
他下次需要表述这个动作时,他就把这种词组整体调出,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就完成了。他接收的输入是一个使用中的单位,输出的也是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单位,这就是“面向使用”的单词记忆原则。
好处
掌握面向使用的单词记忆原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两个:
- 既能掌握单词意思,又能掌握单词用法。
- 能大幅提高输出技能(口语、写作)的流利度(fluency),因为你是整体记忆,所以能够做到整体输出。
具体操作
具体的操作就是:每记一个单词都要记住它的搭配,甚至更进一步,记住它所在的模式。比如suicide(自杀)经常和动词commit连用,那么commit suicide就应该当做一个词汇来记忆。而commit suicide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总是人,所以some body commit suicide或者somebody tried to commit suicide(这个模式也经常出现)就可以作为一个 整体来记忆。
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本来英文单词就多,这种方法不是增加了更多需要记忆的词汇了吗?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人类大脑的优势就在几乎无限的容量,影响记忆效果的不是量,而是意义相关性。
关于这一点,书先生还会专门撰文阐述,不过朋友们可以先参考拙作《像Google一样学英语》。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单词有哪些搭配呢?有两种方式:
- 阅读文章时有意识的注意。
- 查阅搭配词典。
前一种方法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章才能总结出规律,见效慢,但是效果持久。后一种方法,书先生推荐《柯林斯词典》,该词典从超过4亿词的语料库中总结单词的用法,并按照使用频率排序。单词的释义中就直接给出了它的搭配。是学习者的最佳选择。
最后,考考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一原则,请回答下面的句子中,有几个需要记忆的词汇:
The first principle for enlarging your vocabulary is to remember the meaning units that are used in naturally-occurring text.
欢迎踊跃在评论区回答,并列出你所找到的词汇。
答案下篇文章揭晓。
【作者简介】 书先生和路夫人,80后大学教师一对。 书先生语言老司机,玩转英语、德语、Python计算机编程; 路夫人旅游达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
归纳和演绎是用于理解和认知现象世界的,而语言是一种人为创造的符号系统。
词汇之于语言,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与归纳和演绎毫无关系。
我不是专业人员,只是喜欢思考这个领域,我个人觉得,用归纳和演绎来理解语言的生成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儿。
语言是自然生成的东西,用它来干嘛是使用者决定的。请注意我的原话不是“语言是用来思考的”,而是“人类是用语言来思考的”。
逻辑归纳演绎联想的思维过程,只要高于最基本的生物感知和本能反应,需要抽象的,称得上是“思考“的,在人脑中都是以本人使用的语言来承载的。就算道家用“不可说”(道可道非常道)来描述“道”,他们还是用了语言来指代这种不可说的状态。
我用“相关性”来描述语言特点和族群思维特点之间的关系,没有用“因果”,就是说无论它们是谁影响谁,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影响关系,这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思考的一种外在体现。
无论用语言来表达还是思考,它都是工具,所以它是不是工具和我前面说的无关。
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语言不是用来理解和认知现象世界的,而是用来表征现象世界的,它是作为一种工具和形式存在的。理解和认知现象世界的是逻辑归纳演绎联想等认知形式,语言只不过是众多表达内容的工具之一,其他还有图像,肢体动作等等。
其次,不同语言的特点与不同族群的思维模式之间确实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能说明问题。到底是语言的特点影响了族群的思维模式呢,还是族群原来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影响了后来的语言呢,我更倾向于后者,这就更加确认了语言的工具性。
2. enlarge sb vocabulary
3. be to(表目的)
4. remember the meaning units
5. be used in
6. naturally-occurring text
专家就是不一样,一出手直指问题本质。老师,以上是我的划分单元。
我大多数时候我用的是演绎推理~
4. the meaning units 5. in naturally-occurring text.
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