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昨晚兴致盎然,也许是为自己重新拾起读书的习惯,而激动欣喜吧!
所以,有些违反常态,十点多的时候泡了杯咖啡,然后继续看书。
十二点时,虽然没有困意,但仍旧决定闭目养神,因为在南怀瑾老师的书里,明确说过子午觉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这点我始终遵循着。近凌晨一点钟,又翻开了这本书——刘瑜的《观念的水位》。
一直到四点多上床,七点左右醒来,将剩下的尾巴啃了个尽光,才心满意足,好不惬意地去洗漱了。
木心曾说,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我想,读书也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在孤寂的时光里,翻山越岭,遇见那些有趣的人。
记得去年夏天,我第一次读她的书,是《送你一颗子弹》。
后来还专门写了篇书评,题为《其实有趣,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欢。
02
这本《观念的水位》,收录了作者“近年”的专栏和随笔。
其中前面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给《新世纪》的时评,和给《南方周末》的国际时政。
对远离政治久矣的我来说,以上东西并不令我感冒,但还是硬着头皮,逐字地拜读了。
如此刻意阅读的动机,是想尽量避免自己在这方面的过于白痴,也有扩充视野,防止思维僵化的功效。
而且,我多少有些追求完整、完美的洁癖。哪怕了解之后会忘得干干净净,但在了解的当下,我仍旧是毕恭毕敬。
显然,由于讨论的话题属于到她的老本行,所以刘老师完全是轻车熟路。
无论举例引证,对比参照,抑或是理论上的分析,均可以信手拈来。
那些扑朔迷离的政治烟雾,被其用理性之光照耀下,幽默、犀利、睿智的文字,清扫得爽朗了许多。
03
第三部分共选了十五篇文章,是我认为全书的精华,出自《新周刊》的政治书评,每一篇皆令人受益匪浅。
假设你正好苦于无书可读,或者不知道该读什么,我不妨借此机会,间接地给您推荐几本“好书”: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杨曦光《牛鬼蛇神录》、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安·南德《源泉》。
其中的第二本书,刘老师在《在黑暗中消失之前》,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我读过不少关于“文革”的回忆录,其中《牛鬼蛇神录》是最奇特的一本。不,奇特这个词不够,更确切的词是荡气回肠。
简短的两句话,即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人们迫切地想知道:
“在亿万个人向着‘红太阳’狂奔而去时,还有人在悄悄转身,手持烛光,逆流而行”。这是一群怎样高贵的灵魂。
04
除了像一般书评那样,文章在梳理创作背景,探讨作品主题等常规内容以外,还阐发了自身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可以说这些书评的价值,不但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而且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第四部分影评,第五部分是一些个性化的杂论。几乎每一篇里,都有发人深思的地方,并且裸露了许多闪着金光的句子。
这本书的可读性当然毋庸置疑,不过由于收录的是专栏和随笔集,每一篇是相对独立的主题,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阅读。
对了,书中那些文笔优美,充满智慧的小段落,是做读书笔记的绝好素材。
比如《另一个高度》中有一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多么悲凉和绝望啊,让人根本无所依靠,可又饱含着真理的光芒,给你一双飞翔的翅膀。
更多美文,请关注公众号电影夫人(ID:dyfuren521)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