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首发《中国新闻周刊》,旧稿整理,文责自负】
【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
远古的大禹以防讯总指挥的身份得到舜帝禅让,继任华夏民族的CEO。记得对大禹治水的评价,常有一句“三过家门而不入”。但细翻《史记》才发现那是误读,原文是“过家门不敢入”。因为“不敢”二字,这就有点耐人寻味:治水固然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但却“不敢入”家门,其中只怕有蹊跷。
《史记》写得很清楚,尧帝担任华夏民族CEO的末期,出于培养接班人的考虑,首先授鲧以治水重任,鲧治水九年而徒劳无功,尧才把目光转向舜。可舜除了是个孝子以外,历史上并无其他实绩记载,倒是代表尧在视察天下后,作了一个决定:“殛鲧于羽山以死”,意思是放逐鲧到羽山后将其杀死。这,就不对劲了。
照我看,远古时代靠人力来抵御那些动不动多少年不遇的洪水,委实是个巨大的挑战,鲧的失败本是可以原谅的。即便交了点学费,但毕竟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调整岗位乃至撤职为民都未尝不可。但舜却要非他死,实在显失公平与厚道。
或者换个角度看,舜是不是为了扫清自己成长进步的障碍呢?《吕氏春秋·行论》记录鲧死之后,身为儿子的大禹对待已经继任CEO的舜帝,其态度是“不敢怒,而反事之……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明显并非心中无怨、只是“不敢”,想着法子迎合舜帝的样子。所以看那“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委实难说就是禹的自愿。
还有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帝述职,更有玄机。最开始舜的口气出奇的严厉:“毋若丹朱傲”,“毋水行舟,朋淫于家”,“予不能顺是”,意思是你大禹不能象丹朱一样骄傲、不要乱搞。大禹赶紧解释:“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意思是我结婚四天后就上班,生孩子也没管,才完成治水重任,这是先亮政绩。又说“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意思是在我努力下,现在除了三苗,其他地区都坚决服从领导,请领导一定要考虑啊。这莫非是话里有话么:我大禹治水足迹遍天下,多数群众是了解和支持的。果然,舜帝话风立变,顺水推舟说,“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贯彻我的指示,看来还得靠你大禹啊!
舜帝或真心或假意的高度评价,使大禹的先进事迹得以流传开来。皋陶身为当时的最高司法官,“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不仅号召人民群众向大禹学习,而且谁不学、就打倒谁,为大禹继任CEO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后来舜帝不管内心情愿与否,反正是把帝位让给了大禹。而大禹继任以后,舜帝的下场就比较惨了:按《辞海》记载,舜被禹放逐南方、终死苍梧。
还需要多说什么呢,作为鲧的儿子,大禹的复仇无疑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十三年的隐忍与悲苦,终使他能以和平方式取得杀父仇人的地位和生命——当然,这些或者都是吾辈小人妄加推测。但我总以为,这才更符合大禹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真实心路历程。我们总不能说,他是因为家里有个河东狮,所以不敢入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