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680924/1b2a2d4c37e7416e.jpg)
我刚进厨房,还未来得及打鸡蛋、洗菜就听见外面,俩孩子嘟囔着走了回来。
儿子:“你根本不会打球,球都发不过来。”
女儿:“是你不会接球。”
儿子:“我不跟你玩儿了,我找妈妈打去。”
……
刚刚说好的让孩子在操场打羽毛球,我下好面条喊他们谁知我前脚刚进厨房,后脚他俩就闹别扭跟我回来。
见到我俩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在埋怨对方球技不精。
我还不能轻易断言谁对谁错,否则那是自找麻烦——打击谁,谁也不愿意啊。
“好、好、好,先歇一歇,我们一起动手做面条,吃过饭咱们一块去打球。好不好?”我一边做着暂停的手势,一边和他俩商量。
俩孩子竟然都同意了:女儿帮忙剥葱、洗青菜,儿子拿水壶接水先烧上。我在煤气灶上炒个番茄鸡蛋,盛出来,锅里倒入刚才烧开的热水,拿出半包干面条放进锅里,用筷子拨弄几下,防止面条粘在一起,等面条变软、熟透,倒入刚才炒好的番茄鸡蛋,放进洗好的青菜,加入调料,调好味道,再滴入几滴芝麻香油。大功告成。出锅盛碗,女儿端上桌,儿子摆筷子。
“真是人多力量大呀,平时妈妈要二十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你俩的加入,不到十分钟,三份香喷喷、热腾腾的番茄鸡蛋面就出锅了。”
女儿腼腆的笑笑,儿子马上附和:“以后你做饭还叫上我和姐,这样你就不用太辛苦了。”
这话说的太贴心了,我忍不住一只手拿着勺子,一只手举着筷子就要去拥抱儿子。
别看儿子只烧了水,女儿只洗了菜,却好像面条是她们独自完成的杰作,吃起来津津有味。
“呼噜、呼噜”,儿子小猪似的,一碗面下肚,放下筷子,我赶紧抽出纸巾递上,还是慢了一拍,只见他抬起手背往嘴巴上一抹,翻过手背往大腿上一擦,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我捏着纸巾的手停在半空,两眼发直、火冒金星,这可是今天才换的衣裤啊。
儿子应该是从我的目光中看出了端倪,麻利的抽出我手里的纸巾,往裤子上来回摩擦,羞涩的说:妈,我忘了。今天的面真好吃,明天我们接着做吧。”
我也开心的笑了,突然又想到昨天,我正在装被套,并给被子角按固定器,儿子看见了,也要帮忙,我怕他帮不好,反而把我刚摊平的被子弄乱了,就赶他去写作业,他不听,我就朝他吼,儿子不吭声了,慢慢的蹭出房间,但我看的出来,他很失落,有些黯然神伤。
再看看现在的活泼,我恍然大悟: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很乐于帮助大人做很多事情。只是由于年龄小可能会做不好,这个时候最需要家长的耐心的指导,并在孩子做的哪怕不完美事情中发现亮点。及时的鼓励。我们不要盯着孩子做的“坏事,”而是要看到他想帮助你的“好心。”哪怕孩子离开后,你还要重头再来一遍。
不要嫌麻烦,怕收拾烂摊子,坚持这也不让孩子做,那也不让孩子做。有的孩子做得好还好,一旦做错了,家长就不耐烦的大声吼:“上一边玩儿去,让写作业不写,竟瞎捣乱。”这样无意的一吼,可能孩子以后什么也不敢帮你干了,再过几年孩子大点,家长又该埋怨了,我家孩子真懒,啥都不会干,俗话说“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可细细追究家里的懒虫不是你亲手培养出来的吗?
记得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让我们多些耐心陪养孩子从身活小事开始热爱劳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