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呆鳥.Lcanus
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古代隶属徽州,一府六县,包括我的老家田畈街镇,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米粑。米粑,逢年过节,像清明节和七月半,老家的人都要做米粑。清明和七月半,都是祭奠先祖的日子,我猜想这米粑的发明一定和祭祀有关系,渐渐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清明时节的米粑最好吃,因为这个季节的韭菜最嫩,米粑最经典的馅是韭菜豆腐,其它还有萝卜丝的、梅菜的、春笋的、豆角的,每一种我都非常爱吃。我爱吃米粑,就像北方人爱吃饺子。北方人送行要吃滚蛋饺子,回家吃面条。我们老家的人离别和团聚,吃的都是米粑。所以,还是我们老家的人用情更专一。

2012年,儿子在老家做周岁,全村的大小妇女都去家里做米粑。力气大的男人揉粉,年龄大的妇人调馅。客厅中央,几条凳子上放一个竹编的大樯子(方言),几十个妇女围坐一圈,开始比赛做米粑。右手食指沾一点香油,涂抹到左手心,两个手掌将一小团米面揉成圆圆的,然后左手托住,右手食指开始从中间钻一个小孔,一点一点打开,直到把面团打成半个圆球体,下尖上口圆,再用勺子放入馅,最后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协调着将米粑合拢。你们看这一大段,大概知道做米粑是很费时间和力气的活,三四百斤粉,没有几十个人一起,一天是做不完的。周岁的米粑,谁来都可以吃,还要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拧一大袋回去,一家人的晚饭和第二天的早餐就都有了。

我将做米粑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自己却不会做,手笨的缘故。偏偏我娶的又是北方媳妇,她开始当然不会做米粑,在我老家待的日子里,有现成的吃,她也懒得学。后来,因为儿子总想吃奶奶做的米粑,我们就从江西带做米粑的特殊的米粉到北方,什么时候儿子想吃了,她就做一点米粑。刚开始,她只会做成北方饺子那样的形状,米皮也特别厚,即便这样,儿子和我们照样吃得很香。现在,媳妇做米粑的技术越来越好了,今天这米粑做的很圆,皮也薄,值得表扬。我偏疼女儿,媳妇更在乎儿子,为了儿子,她可是下了功夫,我们跟着沾了光。

米饺子蒸熟了,晶莹剔透,他们吃得不亦乐乎,我在遥远的地方看着干着急,只能望图解馋,口水不断。媳妇,我回国的那一天,给我整十个米粑,可好?

算而今,我离别南方老家十六载,海外漂泊也有十二年了。在伊斯兰教律最为严格的沙特阿拉伯,我们吃不到猪肉,豆腐也很少见到。同事们为此苦恼不已,大家只好靠带来的香肠解馋。对我来说,不吃猪肉,不吃豆腐,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受,唯一特别想吃的还是老家的米粑。我爱吃米粑,永远也吃不厌,人间真味是米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