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若干热文哲思故事与干货
孔子政治见解的不足之处

孔子政治见解的不足之处

作者: 心学和性格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5:25 被阅读57次

    《论语》的子路篇记载了孔子说(症见):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1]

    以身作则和吃苦耐劳是控制自己,以身作则能以好形象软性影响别人,但是没有强制性,政治是控制和协调大众的学问,包括控制不信者,子路问的“治理政事”是大众,孔子回答的“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是个人,再被问强调勤奋,这个回答不算合格。

    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让附近的人喜悦,吸引远处的人来。”

    这里孔子要求让近的人喜悦,但是《论语》另一处又记述: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严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
    孔子说:“还难说。”
    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怎么样?”
    孔子说:“还难说。不如一乡的人中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

    这个说明孔子认为一个人做利于大众的事情,未必大众都说他好,我是认同这个说法的,所以就说明之前回答叶公的说法不够完善。

    说个具体的例子,演艺行业有大量的演员,供应大于需求,美国也是这样,许多演员当不了主角拍不了戏但都有强烈的演戏梦想,在美国某个城市和北京电影学院前有大量的人等着被选上拍戏,那如何实现他们的愿望呢?政府印钱补贴他们拍吗?显然不能,这个愿望不能实现就不能实现,他们不高兴就不高兴了,想拍戏靠的他们自己的努力,或者就算没人看也自己能筹钱按自己的想法拍个戏。在电影《冒牌天神》里也有类似的情节,主角祈祷要愿望实现,结果不能实现很生气,里面的上帝让他当了上帝,他让祈祷的人愿望都实现,结果天下大乱。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如果卫君让老师您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
    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吧!”
    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
    孔子说“好粗野啊!子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够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够兴起,刑罚就不能够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有一个名分就一定要说出和它相应的话来。说出话来就一定要实行。君子对于自己说出来的话是一点也不马虎的!

    孔子说的正名由于他没说明,后世解释很多,这里按两种可能:
    一是对名分不正的处罚,那么名分正不正在朝上是谁来定的具体和详细的标准呢?史载孔子(莎)了少正卯[2],孔子没经过公开(深潘)(莎了)不同(证件)的少正卯,(力乏)、(丝罚)、(直发)集于一身,这样的程序自然是不符合现代(发志)精神的。

    宋高宗赵构(莎)岳飞、魏忠贤(啥)杨涟等人、崇祯皇帝(啥)袁崇焕,被(啥)的人都比(啥)者称职和名分正,但是缺乏对(劝理)的规范,依然是胳膊柠不过大腿。

    那时候也有繁文缛节,比如披麻戴孝守孝三年,现代看也是不符合解放生产力的证据证明学(科学)发展观的,去私欲是从心中去,靠礼治几千年来证明不是好手段。

    二是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孔子要求各个地位的人各自做好各自的,而当时实行的是宗法制,皇帝要求是男性,是终身制,死后由辈分最高的男性儿子继承,而不是能者居之。而现实的问题是常有人做得不好,做得不配,如何替换?“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明领导要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终身制和血缘制,也就无法保持优秀性,古代中国常有北方民族进攻,左面有伊斯兰的势力,不优秀即使自己不崩溃,也容易被灭。秦始皇建立秦朝,刘邦取而代之建立汉朝和后来曹操集团取而代之汉朝,不是用礼治,曹操唯才是举,他们击败了包括礼治在内的别国。

    孔子的推导逻辑是:名分不正→事情就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够兴起→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无所适从。这个推导不是一个好的逻辑推导,古代农民或诸侯贵族暴动名分按孔子的礼治论是不正,但暴动有时候能办成,李世民、赵匡胤、元朝和清朝的建立,欧洲人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是名分不正的,但是事情办成了。

    李世民不是长子,武则天是女性,清朝的雍正等不少皇帝也不是长子继承,不但是他们的政绩在中国皇帝的平均线之上。雍正创立了秘书继承人制度,就是一种更智慧的体现。

    欧美不是礼乐制度,现代(丝发)的刑罚却是比较古代得当得多。孔子说(醒伐)不得当,百姓无所适从这个对,但是他没有在这方面发展,让(醒发)得当(史料记载孔子(莎)了少正卯[2])和对所有人适用,也就是说没走(阀知)和(圈里)平衡之路是他的不足之处。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
    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这里面了。”

    孔子这个回答其实是在扭曲“直率”这个词的意思,而且他扭曲的技巧生硬不够“诡辩”,当然诡辩可能更不好。孔子不扭曲的话可以直接回应说不用这么直率,儿子和父亲商量好,把羊送回去赔礼道歉。而且如果父亲不听,屡次偷盗(偷盗在历史上长期都有),该如何处理都要说明,而孔子不说,就像我看不见孔子说君子如果不配当君主,官如何替代,官如果不配(档冠),吏如何替代,如果吏不配当吏,平民如何替代,父母如果不配当父母,孩子如何自保和发展(像美国的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要被警告保持距离,再犯亲子关系会消失,孩子会被送进孤儿院接受保护),孔子做为天生的大愉悦型性格,继承发明礼治的周公过于强调人情关系来实现礼治,把人情关系凌驾于法律是非之上,是礼治思想的体现。

    总结

    孔子在当时如果做个官吏,政绩可能是优于当时平均水平的,他做过鲁国的代理宰相,但是国君不满意没让他当下去。

    孔子对于(正直)的见解没有在(圈里)平衡和法律制度的方面有所发展,当时的诸侯首领力量过大,前朝的周武王也是力量过大而能(退饭)商朝,周天子的才能也服不了大众。最终秦国(退饭)周天子和六国,而秦国又短命的被诸侯(退饭)。​​​​

    如果像王莽那样把孔子的(整治)观点机械的用于当时和后世的治理,是不恰当的。孔子的学问里(增值)见解不是强项,发展了仁学说,抑制私欲这些才是他的学问的强项。孔子跟所有有正常寿命一样,观点有对有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盲目进行个人崇拜是符合证据证明学(科学)发展观的。


    (欢迎您在简书点关注支持我,都是干货)

    来源及释义:


    1. 白话来自尔雅教育导航 ,下同。

    2. 认知圣经《孔子(莎)少正卯的真伪》,2018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政治见解的不足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r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