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75)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15:18 被阅读21次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修道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勇于敢,勇,即[舍其慈且勇],敢即[舍其后且先],勇于敢,即不敬畏大道,争先恐后,勇武逞强,则必将自毁根基,自取灭亡。勇于不敢,即致力于践行[慈、俭、谦]身心修行之道,让自己的行为合于大道、顺应大道,则可鲜活灵动、生机无限......

    对于观心修行而言,[勇于敢]则代表放纵妄心,失去了对妄心的观照和警觉,[勇于不敢]则代表时时刻刻观照和警觉自己的心念,安住于寂静清明之心......

    此两者,或利或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生命境遇,或苦海沉沦,或自在逍遥......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地大道善待心怀敬畏、众善奉行、矢志追求大道的人,而对于那些不知道敬畏大道,不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却为天地大道所[厌恶],谁能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太上感应篇》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圣人犹难之。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这句话已经出现过,因此很多注解者认为这句话在这里是多余的,因此大多选择了忽略不计。被错放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既然这句话在这里又出现了,就不妨按照本来就有这句话来试着解读一下。是以圣人犹难之——对于这样的人啊(勇于敢者),就是圣人出现在他面前,想救他的话也感到很为难啊.....为什么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省之心,如果没有悔改之心,只是一味地[勇于敢],上帝也救不了他.......西方谚语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疯狂地[勇于敢]者,无人可救......

    在与一些朋友微信聊天时发现,那些能够放下自己,老老实实地按照引导一步步观照内心的人,很快就可以进入观心修行的轨道,见到自己内心深处本有的寂静清明,而那些总是想东想西、妄想不断、总是带着成见、怀疑、骄慢的人,是很难引导的,即使很想帮他也没有办法......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即是[慈,俭,谦],能够始终践行[不争之道]的人,善于面对一切、接受一切、转化一切、成就一切,在无私利众、成就他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升华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这是真正的常胜之道、善胜之道。

    不应而善应,安住于自性本心的修道者,如镜照影,不照而自照,亦如空谷回声,不应而自应,是为善应。事来即应,事去即静,落落清净,了无挂碍......

    不召而自来,安住自性本心的修道者,本自具足鲜活灵动的自性智慧,在一切境遇中,随用随显,随显随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犹如太阳的光明,本自具足,无生无灭,无量无边......

    繟然而善谋。安住自性本心的修道者,其心寂静,其觉清明,虽处万象之中,超然万象之外,虽然看似森罗纷繁,而觉者之心自是一派清明简净、自在安详......一切都映在其觉照之中,清清楚楚......有了这份历历了然,一切自然屈伸有度,进退自如......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修行,即是寻找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发现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见到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安住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成为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这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犹如辽阔无边之明镜,朗照天地万物,朗照一切含灵,朗照红尘万象,朗照净土佛国,朗照生死苦海,朗照菩提彼岸,朗照大千法界,朗照十方有情......这如如不动的自性本心,同样也照着你,照着我,照着每一个尚在生死幻梦中的我们,照着我们一起走向觉醒,走向光明.......自性本心的智慧光明,遍照一切,疏而不失,必将引领着所有一切有情众生融入天地大道的爱之海洋、善之海洋、美之海洋、光之海洋......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7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pb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