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杂文随笔精选录读书
为什么好文没人读,垃圾文却占了屏

为什么好文没人读,垃圾文却占了屏

作者: 格列柯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00:09 被阅读1491次
看多了垃圾文容易中毒

在互联网诞生前的时代,我们还是生活会用纸笔写信的“石器社会”。

尤其是初中的那几年,获取外界信息,主要的渠道仍是靠单向传播的电视机和收音机。那时候流行交个笔友(精神上的约P),但我没有那个渠道,所以只能羡慕那些有笔友的学姐师兄们。

只记得他们收到的笔友来信中,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被称为“连环信”(或者“诅咒文”,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才听说)的信件,要收信人将该信的内容抄送给10位好友,否则要么家破人亡,要么疾病缠身……

我没有笔友,自然也没有人可以寄信。但这样的“连环信”却一度在互联网兴起后余孽尚存,在各种论坛、QQ上,甚至后来才出现的微博上大肆盛行。

“连环信”的各种变体,比如“不转不是中国人”、“赶紧保存,秒删”……等等,这些被我们称之为“标题党”或是“朋友圈文体”的文章依旧大肆盛行,而最近的例子就是“星巴克事件”。

相比这种毫无营养价值,又煽情的垃圾文,更为理性、更有价值的文章和书籍,反而籍籍无名,不仅关注量不多,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屑一顾。

常规的传播理论(文化人类学)认为,一项信息会传播,因为他是正确的,或是对人有益的。但事实证明,反而是“谣言”和“垃圾文”更容易盛行,“辟谣”和“干货文”则不为人关注。

也有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垃圾文的盛行,是适应了当前人类社会的知识困境,正好切中了一些人的痛楚(或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越吸引眼球,就写什么文章。然而,这些迎合的文章实际上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像是当你愤怒的时候,不是找一群与你一样激愤的人去解决问题。

还有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些垃圾文正好让阅读者产生益处,有利于增加他们魅力或者是吸引异性。娱乐八卦广受关注,正是对于获悉了娱乐八卦的人,将其传播开来就是一种“荣耀”或“权力”。就像宗教里的很多预言家的角色,或是电影《霍元甲》里那个向众人告知“霍元甲回来了”的傻子。

我们听见饭桌上,朋友间八卦完娱乐界,八卦周边认识的人,无非也都是在充当着信息传播的“预言家”角色。从这方面看是对的,但通过其他有益的方式(传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更能获得尊重。

以上的解释都只是在为垃圾文或不良信息的勉强找到一个借口,但并未分析这些信息本身的属性。如同“连环信”或是其他类似诅咒的话语(“不转不是中国人”)一样,这些信息试图获得“永生”,或者说不断复制自己。

这是来自于道金斯的文化模因(meme)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垃圾文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善于复制和传播自己的一段“病毒程序”,通过感染宿主并俘获宿主,进一步传播自身。

在互联网时代,我从未转过一封类似的“连环信”或是“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而从垃圾文的角度来看,我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宿主,到此为止就中断了,它必须善于发现和捕获宿主,否则将无以为继。

之前写的《9个特征教你如何识别烂书》一文、还有《看“国家宝藏”能寓教于乐?别自欺欺人了!》的文章,表达的就是不要让一些有害或者看起来无害的垃圾信息寄宿到你的大脑中。

有些简友表示不认同,认为只要垃圾文或是烂书中有一句有益的话,也是有益的。这样的观点,忽略了两个问题:

其一:锚定效应(我在《为何初恋如此深刻地决定了你以后的择偶观?》一文中讨论过)。就是最初留下的印象,无论是观点还是信息,都可能长久地徘徊和滞留在你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清除。

其二:有益信息比率。相比起从垃圾文和烂书中获得的有用信息,其实你获取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更多。

前几天读《自下而上》一书,书中对亚当·斯密观点的解读错的非常离谱,一不留神很容易就被作者的观念带偏,之后想要改正则很难。所以,读了几十页后赶紧舍弃,远离之。

解释了烂文和烂书容易俘获读者,源自于信息本身的“病毒”特征外,为什么好书和好文却无人问津?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读者惰于思考,如果不花力气看完一篇娱乐八卦或是符合自己品味的鸡汤励志文,谁还愿意去听你长篇大论和醍醐灌顶的讨论呢?

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里,将人类称之为“认知吝啬鬼”,说得还太过于文邹邹,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长了脑子却不用,只等着别人往里面灌水!

对于良心的写作者而言,还是放下一颗紧张的心,没人关注没人看就算了,毕竟自己写作过程中也是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过程,好文章没人看,就让他们错失掉好了。

我们[美国]的人口中有22%的人相信世界上有大脚怪、25%的人相信占星术、16%的人相信有尼斯水怪、46%的人相信(靠祈祷等方式的)信仰疗法、49%的人相信恶魔附身、37%的人相信鬼屋、32%的人相信幽灵、26%的人相信千里眼、14%的人咨询过算命先生还有10%的人认为自己和魔鬼讲过话……
——摘自:《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加〕基思·斯坦诺维奇

如果依此统计一下中国的垃圾文比例,大概可以预测:关于鬼怪的占了五分之一,关于养生的占了近乎一半,还有关于星座的大概有四分之一……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好文没人读,垃圾文却占了屏

    在互联网诞生前的时代,我们还是生活会用纸笔写信的“石器社会”。 尤其是初中的那几年,获取外界信息,主要的渠道仍是靠...

  • 从JS的全面锁文看作者百态

    文❤木子心士 -1-你的文章为什么会被锁? JS又摊上大事了。 “锁文、锁文、锁文……”,霸占了鄙人的屏。 文人好...

  • 改变自己更省事

    宿舍垃圾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没人套袋。没人套袋没人就没人用垃圾桶, 随便找两个袋子垃圾往里一扔堆在宿舍中间。本来还想...

  • 伯乐相你,留下坐坐

    伯乐相你,留下坐坐 文/相遇倾心 为什么你写的好文, 没有人看到? 或许你的风格没人喜欢。 为什么你的作品有 诗情...

  • 励志写一篇最烂的文

    2022.10.13 没人想写烂文,就像没人想做烂人。大家都想写出好文章来。 什么是好文章?有人说要豹头、猪肚、凤...

  • 《学会写作》:5个核心技巧,让你拟出好标题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那么,好文章要靠什么来装呢? 在这个全民屏读的时代,你写出了一篇好文章,想要分享给读...

  • 送给秒读的你

    我衷心地谢谢你 秒读的朋友 尽管你不言不语 却踏雪留痕 来访的脚步 为我送热递温 隔屏茶点 应是好文 我要加油 慰友厚亲

  • 垃圾桶

    垃圾桶装了很多垃圾 为什么要把没有主人的小猫也装进去? 垃圾桶空空,没有垃圾 为什么垃圾却浮在水里,挂在枝头,又压...

  • 【碎碎念】为什么好文没流量?

    入简书几天来 经常看到简友疑惑: 为什么好文章没有流量? 而一些所谓的“垃圾文章”却得高分? 最牛B的网文 其文采...

  • 和弗兰克学写作第十一期+学会类比和联结,锻炼最强大脑+2/6

    来参加弗兰克写作课的我们有时会很着急,着急写出一篇好文,着急写的文为什么没人看。我们匆忙打开电脑,试图写上一篇优美...

网友评论

  • 暗黑之人:问:花什么时候开的最美
    a盛开最盛时候b含苞待放时候c没什么好看不好看,都放在一起,看不到单独的花了,但整个画面都好看d花枯了,只剩点点残留仅能证明那是花

    无论什么时代都是选前面答案的多
  • 番茄土豆酱咩:就比如滑稽与枯燥,没有人喜欢几个小时甚至持久的枯燥,与枯燥相比,一时的笑点会更受欢迎
  • 杜蕾斯月:我告诉告诉你因为啥,因为我们分不出来什么是好文:joy::joy:,互联网时代,整个网民水平参差不齐,你写了个深度好文,我看不懂,有屁用。
    就比如,你是个超级牛逼的琴师,让牛欣赏你的琴声,你感觉牛能听吗,这就是对牛弹琴的终极理解,哈哈哈:joy::joy::joy:
    不过还好你的文章很多人看,也可能是你知道怎么吸引消费者:smirk:
  • 芬兰墨轩:喜欢这样的文
  • 车槐:首先得有好文章……你认为是好文章,别人不一定同意(这不是曲高和寡的问题)。有的影视作品能把文章提升几个台阶,那么作家干脆不要去写文章,直接写剧本更合适,反正比不过影视作品(包括游戏)。以后我们有可能不再讨论文章,不拍成影视就没人看,这更符合商业的思路,初级农产品(作家就是农民)价格很低,还经常大量烂在田里,那些做薯片做糖饮的工业(影视业)才能赚钱,而且不会开农场种土豆甜菜(不给作家基本工资)……
  • 叁明:因为不想动脑子
  • 贾大师:我首先声明
    我这个评论是在仅仅看了标题的情况下评论的。
    所谓开卷古人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
    现在知乎简书这么多的文章,作者,
    水平如何?相信大家心里肯定有数。
    而古今中外,多少名著,良言。
    现在读来,一点都不过时,
    探究世事,大多不出于情理二字。
    而得以出版成书,流传至今的都有很多可取之处。
    对于真知灼见少有人去翻阅,
    反而对于网上的某些浅薄文章,趋之若鹜。
    这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过都是迎合自己的需要罢了,
    写文章的都是卖东西的,
    看文章的都是买东西的。
  • 叮宕:这个问题没那么复杂,只要你做个大概的统计,关于网民中各年龄段,学历,工资。立马就得到答案了。
  • 刘笑东:看了作者的标题,忍不住有点担心,怕你的评论区被喷成游泳池,看过之后才稍稍放心:smile: 作者讲的是大实话,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存在的事物都是有他的市场的,当新生事物的热情被消耗殆尽,民众总会回归理性的。
  • 小谷先生:因为人家有广告费有渠道。
  • 冷榆:说的好啊,这是一个数据时代,一切都会数据化,找东西犹如浪里淘沙,很难,很难。
  • 589ff1d7a521: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哪来什么绝对的好和差,你认为的垃圾文大行其道,说明它们正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需要的。一旦有人觉得这些快餐文化不能满足他,他自然会从中走出来。狼吃肉;狗吃屎,本来都是一个物种,品味不一样,阶级就出现了。你吃肉你可以为之骄傲,但请理解下吃屎的,他们就好这儿口。
  • 07fcbc1f5c97:"存在的即是合乎理性的",所有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其逻辑上的和合理性。
  • 吾名大霞:我没答案😀
  • 9ac943112bb3:比如我的文章,好文没人看(滑稽)
  • 慕朵笙:垃圾文看多了,也就懂这个套路了,如何去分辨垃圾文。。虽然看得多,却不会去写,也写不来爆款的垃圾文。。。算遗憾嘛
  • 曳杖步斜阳:史铁生说过: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基于欲望二字,人们对能给自己带来某方面利益的文章更乐于接受,比如关于形形色色养生星座,关于批凤凰男批婆婆,关于如何快速利用某种既能致富比如利用文字,等等。
    也是基于欲望二字,各大小平台更乐于推出符合大众口味能带来流量的文字。至于这些文字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真的有益,阅读者不会去考虑,而对于推出这些文字的平台,他们的着眼点是利益,其它与他们无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无法改变基于欲望的浮躁的时态人情,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学会选择屏蔽。
    0160ea36dfc4:我觉得眼下最好的屏蔽,就是不上网…
  • nariance:我看你这文章读的人挺多的呀
    如果没有后来的我们:@nariance 你把自己当回事,在别人文下蹭什么热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如果没有后来的我们:@nariance 人家简书签约作者,人家简书版权作者,你是什么?到处喷谁不会?就你能耐?
    如果没有后来的我们:@nariance 哟,你这是说人家的文垃圾?我看人家写的比你高多了好吧,当初喷有意思。
  • 69bffa16978c:最可怕的就是这些垃圾文越来越多,形成乍一看能自圆其说的一套理论体系,蛊惑人心。好在我们不用太担心,因为总有勤于思考的人和有深度广度的文章。相信教育慢慢净化的力量吧……
    格列柯南:@浮游猫 哈哈,自建理论体系,不能自圆其说的人太多了,就好像当年土法炼钢:smile:
  • 77ffb2f5952b:👍👍👍
  • echo安神:因为简单,人都是想逃避复杂的。
  • 岑予兮:标题党,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总有一些是被忽视的,看你愿做被消费的快餐式作者,还是愿意做自己,就算被埋没。
  • 草木cm:失去了标准,找不到方向,这就是我的文学世界。
  • 尊敬的王二:曲高和寡,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有什么想不通的?
    粉凉:@知者无惑 点个赞。
    07fcbc1f5c97:然而一般不清楚曲高和寡的原文把音乐分成四个层次: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引商刻羽,也不清楚下里巴人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原文说下里巴人和者数千,估计也只有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以下。
    半诗:@尊敬的王二 有道理
  •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垃圾文符合人性:smile:
  • 巴西哥: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炼
  • 粉凉:克林顿是怎么下台的?
    Han海德拉:@岁的期望 说实话?

本文标题:为什么好文没人读,垃圾文却占了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eo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