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好书不厌百回读,好的影片也可以一看再看,而每次观看,都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感受不同。
《窃听风暴》在上映当年,横扫德国电影的各大奖项,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众多观影者的打分下,一直稳居9.2分以上,这样的高分电影岂能错过?
影片的时代背景是:二战结束以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这两大阵营水火不容,上下民众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84年11月,柏林围墙倒塌前5年,东德为了更好地掌控民众,实行了全面封锁计划。当局为了找出反对者,还设立了一个国家安全部门,叫做“斯塔西”。这是一个有十万专职人员、二十万县民所组成的情报机构,确保了民主德国对东德人民的掌控。很多人的生活受到斯塔西的严密监视,严密到了无下限的程度,可以说他们以恐怖威权来控制着人民。据说在当年,有三分之一的人民都被监控着,他们生活的所有细节,都被斯塔西成员无所不知,犹如行走的透明人。
影片里讲述的这名东德国安局情报员,就是一位“斯塔西”。他由忠于职守,转而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继而改变立场,开始保护上级要求他监视的东德作家。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和自我救赎的感人故事。
主角卫斯勒:一台刻板又缜密的工作机器的转变史
影片的主角,卫斯勒,斯塔西中的一员,也就是所谓的秘密警察。
卫斯勒思维缜密,工作、生活超级刻板而自律。东德的一切社会制度,他都完全信任,甚至到了偏执信仰的地步。如果东德是一部大机器,卫斯勒就像一个局部小机器,永不知疲倦又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分内的事情,面无表情。当然,他心里也很冷酷,很难有人和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情感波动。
卫斯勒很善于审问,即使被审问的对象很理性和顽固,但他一出马,就能让对方开口就范,最终审出个子丑寅卯来。卫斯勒是审问界里的标杆人物,也是年轻一代的授课老师。他对学员们说:“不认真听讲就是和社会主义为敌。”
因为和老朋友(领导)一起看一场舞台剧,卫斯勒就敏锐地觉察到了背后的剧作家有嫌疑——有反对东德的嫌疑,于是打定主意要去监视作家德瑞曼。领导不以为然,他则进一步说,会去亲自监视。看到这里的时候,再想想卫斯勒的表情、眼神,还有那绝顶的发型,只觉那样的社会里,处处都有有一双鹰眼,射出来一阵阵凉气。
卫斯勒申请监视作家德瑞曼,与文化部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文化部长无论怎样光明正大,心里却是阴暗的,他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是要整垮作家,然后霸占他漂亮的妻子,也就是女演员西兰。
卫斯勒开始了监视行动,代号“HGW XX/7”,无时无刻不监视着、记录着作家的一举一动,
凭借着高超的职业素养,卫斯勒很快就发现了西兰定期晚归的事情,于是乎,作家和妻子之间的爱情与争执、秘密与谎言,被他全部掌控。后根据作家的出行规律,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便把他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布上了监听设备,甚至连卫生间也没有放过。结束布控后,卫斯勒还不忘记敲开邻居的门,威胁她对看到的一切闭嘴。
卫斯勒端坐在阴暗的阁楼里,带上耳机,开始了监听。
作家德瑞曼家里开派对,人们的每一句对话尽收耳中。德瑞曼“混”得不错,却被有骨气的作家和导演诟病,那些因反对当权而混不下去的人都有抱怨,而后争吵,让德瑞曼保持清醒......一切都被卫斯勒记录在案。德瑞曼和西兰的私生活也被记录。卫斯勒也发现了西兰和文化部长之间的秘密,却被领导警告无需操心和关心,只监控作家。也是从这里开始,卫斯勒才发现,自己一直信奉的组织竟然藏着如此不堪的事情,他内心的坚定第一次有了碎裂的声音。
卫斯勒准备做点儿什么,像一个朋友似的,开始友善提醒——他利用技术让门铃响起。德瑞曼开门后,目睹了妻子西兰被文化部长胁迫的事情。徳瑞曼痛苦又无奈,依然选择包容,在两人的痛苦隐忍之中,夫妻二人的情感却再度深厚。
德瑞曼接到噩耗,他的导演朋友自杀明志,悲愤中的他,弹一曲《献给好人的鸣奏曲》以纪念。悠扬而悲愤的曲子,感染了西兰,也感染了带着耳机的监听者卫斯勒。卫斯勒戴着耳机,留下了泪水的画面,不需要语言,却感人至深。此刻,他的心里,已经有什么在萌动滋长。电梯里遇见小孩,他下意识的语言转变,已经是进一步的变化。
西兰定期赴文化部长约的时间又到了,德瑞曼劝她留下,共同面对。西兰却不愿两人的生活就此被毁灭,选择出门。卫斯勒戴着耳机,仿佛看到刚发现的美好情感正在破碎,他眼里闪过失落。交接班后,他在酒吧碰到了同样徘徊的西兰,果断上前,一通赞美与鼓励,西兰也被这个好人感动。直到卫斯勒回去看到同事的监听记录,才知道西兰从酒吧出来直接回了家,没去赴约。
德瑞曼心里升起力量,开始反抗,和朋友们重新创作,他们准备寄往西德发布,以声讨东德的丑恶行径。计划得到好友支持,但都担心暴露,利用假文稿过边境试探。卫斯勒把一切听得明明白白,却在报告电话接通的时候,选择了沉默。一群作家在试探后得出安全的结论,开始毫无防备的大胆创作,卫斯勒告诉换班同事,称他们在写剧本,甚至连舞台剧的内容都“讲”了出来。
声讨东德的创作如火如荼,愈演愈烈。此时的卫斯勒,必须要在自己信仰的东德制度和“朋友”之间,作出选择。他带着记录资料找上级,却为上级想惩治艺术家的一通“论文”说大跌眼镜。卫斯勒的信仰,在丑恶的当权派面前,彻底被瓦解。卫斯勒当即决定,不但不交报告材料,还提议自己一人继续监听即可。几个作家的集体创作,犹如硝烟弥漫的战场,炮火正猛烈着。卫斯勒每一个字都听了,也长篇大论地记录着作家们的“剧本”......
匿名文稿在西德发表,当局面对舆论的轩然大波而暴怒。他们开始怀疑卫斯勒,抓了西兰,并让卫斯勒审问西兰。
西兰按照卫斯勒的暗示,讲出了打字机,却在德瑞曼的眼神中,承受不了愧疚而出门撞向汽车。可惜她到死也没听到卫斯勒讲的后半句“我已经把打字机......”
是的,卫斯勒转移了打字机。
他也一步一步、成功地把自己的人生转变!
对比,总是无处不在
电影的手法特别棒,卫斯勒在暗处监视、记录着,一如他的的生活,枯燥、寂寞而幽暗;而作家德瑞曼一直活动在温暖的灯光下,灿烂的阳光底下,自然又率真爽朗。
一个人前后的变化,一定是有原因的,卫斯勒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就是从信仰的垮塌开始的。卫斯勒发现文化部长的不堪之后,心灵的震荡可想而知。
卫斯勒一直日复一日孤独地工作,和冷冰冰的指令以及机器打交道,没有爱人和朋友。他也不曾体会人世温情,开始向往德瑞曼生活里的喜怒哀乐——那些都是有温度的真实存在。卫斯勒从阴暗的阁楼来到德瑞曼家里,感受他的生活气息,读他的诗集,都是他内心已经变化的显著特征。日夜不停窃听、完全没有自我生活的卫斯勒,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融入了德瑞曼和西兰多采多姿的生活。所以,在悄无声息之间,他对德瑞曼产生了友谊。
从机器一样的存在,到体会细腻美好诗句中的情感,这样的对比,让我看到了卫斯勒眼睛里的光和神采。直到卫斯勒在一堆监听设备中,戴着耳机留下泪,这冰冷的环境与滚热的内心,在不和谐中透出极度的和谐。“哪些认真听进去这曲子的人,难道会是坏人吗?”再一次令卫斯勒改变。
卫斯勒的变化,每一个观众都是喜欢的——脱离了机器的冰冷,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作家德瑞曼也有前后对比。为了前途,他曾经不得不屈服,甚至对妻子被胁迫的事情选择默不作声......在那个时代,“窥探者、叛徒、顺势者”和不识时务的人,生存状态总是强烈地对比着。一切源于他在目睹了导演朋友和妻子面对的不公之后,开始反思朋友们对自己的规劝,反思这个国家对个人命运的胁迫。他才决定反抗,奋笔疾书,要用自己的一支笔来揭露这里发生的、丑陋不堪的一切。
一旦有了方向的人生,总是行走得更有力量。
灰暗无情的岁月里,总有闪光的人性
西兰死无对证,领导结束监听行动,有嫌疑的卫斯勒被安排到地下室拆信封。这一干,就到了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天,他才得以离开那暗无天日的地方,从此可以踏足在“阳光”之下。
西德获胜,德瑞曼观看妻子演过的剧目而悲伤。原文化部长被边缘化,却依旧不输口舌,对德瑞曼道出他一直被监听的事。
德瑞曼回家后,才发现墙壁里的监听线路密如蛛网,他不解自己何以能全身而退,便去查阅斯塔西的相关资料。在资料里,徳瑞曼明明白白看到了自己当年的生活,事无巨细,毫无隐私到令人震惊。唯独自己的创作,却被改成了一部剧本,还内容详尽......
面对这些海量的监听资料,都是“HGW XX/7”在负责。这人真是个十足的狠角儿啊!
直到资料最后,出现的红墨水指纹,德瑞曼才明白一切——那是他那台被转移的打字机所用的专属墨水。
德瑞曼满世界寻找,想向那个拯救自己的“HGW XX/7”卫斯勒当面致谢。但他目睹卫斯勒挨家挨户送邮件的时候,瞬间迟疑,不想打破他平静的生活,这样会让他被置于历史遗留问题之中。德瑞曼默默离去......
两年后,德瑞曼新书发布,巨大的海报吸引了路过的卫斯勒——《献给好人的鸣奏曲》。
可以说,整体的故事线曲折又跌宕,扣人心弦,难得的一个好故事!
原本以为这是纪实文学,最起码也是有历史原型人物加以创作的故事,结果通篇都是虚构的。假得比真的还真,灰暗无情的时代里,总会有闪光的人性!所以,我相信,在那段历史里,一定有很多个“卫斯勒”存在。
《窃听风暴》并不像童话故事那样,总以大团圆结束,而是给观众留下一丝感怀。作为2006年的老电影,实在是匠心独具!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电影。枪口抬高一寸,不是拯救别人,而是拯救自己。作家在反抗中找回了自己,窃听者在光荣背叛中获得了自我拯救,他们同时又像朋友式的,拯救了对方。
话说结尾,从演员到画面、从构图和色彩到音乐等等,一切都太克制。
我到此已经积蓄了满腔的情感!
也正是因为这份高度克制的氛围,整部影片的细节贯通在眼前、在心里。也更加令人心潮澎湃,令人破防!
“这本书谨献给‘HGW XX/7’,并致上最深的感激!”
卫斯勒平静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对收银员说:“这是送给我自己的。”这一句双关语,将两个人的情谊,还有无情岁月里的人性的辉煌,展露无疑。
这样的结尾到来,我直接感动得泪湿眼眶,对卫斯勒和德瑞曼的友谊而感怀、而肃然起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