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坚持写成长励志想法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作者: 云飞扬_6315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23:40 被阅读102次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晴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第十三章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小单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和其他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1、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1)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母亲摇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

(2)新父母学校的核心理念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家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与教师应该是同事关系,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学生的知识进步、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责任。

2、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1)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交流并不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时,往往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无言之教的力量是巨大的,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时间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据出版社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能指望孩子成才?

(2)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

4、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1)影响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为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犹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3)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4)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的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状态。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5、把童年还给孩子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别让范进重现。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6、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

(1)世不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和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2)北京的一位脑瘫儿母亲的故事:她的孩子已经十九岁了,十九年来,母亲每年都要写一大本观察日记,孩子进学校后,她每年都有一个与老师的交流本。慢慢地她让孩子学会了弹钢琴,学会了与人交往,医学宣布不可能的事情都在这位母亲的身上变成了可能。中国人民大学的荣晓明教授用自己的父爱,把一个脑瘫儿送到了美国的著名大学。这样的名字还有许多,周婷、舟舟、易巍……

(3)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所以我对许多父母和老师说,你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

(4)千万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凡事皆有可能;也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不”,人人都可能成功。

(5)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好成就人生的人只能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历史上有许多差不多被别人判为“死刑”的人物,如爱迪生、张海迪、乙武洋匡等,他们都没有屈服命运的虚假安排,把曲折作为上苍对于自己的磨难与考验,相信自己同样能够做出精彩的业绩,写出辉煌的人生。他们做到了。乙武洋匡说,“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就是他们的精神写照。

7、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1)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

(2)每个孩子都应有幸福的理由,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很多优秀人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读大学的收获。每个孩子都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件事,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往往取决于他是否真正地热爱某一件事。

8、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1)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

(2)高尔基说,一个读书的人看到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就是精神的饥饿感。

(3)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读适合的书比读好书更重要,每一个学习的关键期要有其适合引导的图书可阅读。

(4)哲学大师卡缪说: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5)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地教育我们自己,非常重要。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虑来得更迫切。

9、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1)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2)和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们也无时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而喜悦、骄傲;无时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过失而烦恼、焦急。孩子成了家庭的晴雨表,我们与孩子真可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3)日记对孩子成长至少有四方面的意义:

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力;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4)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要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新教育》读书摘记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教育》读书摘记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u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