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培训那些事企业大学商业学习
同仁堂是如何为员工赋能,激发员工成长自驱力的?

同仁堂是如何为员工赋能,激发员工成长自驱力的?

作者: 云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11:01 被阅读2次

    导读:同仁堂健康(企业)大学自成立至今,已覆盖全国1800多家门店的在线学习平台,同时打造了数个高品质的培训项目,在行业内树立起优秀的企业大学品牌,这些都离不开校长王思齐独有的育人理念——为员工赋能。

    王思齐北京同仁堂健康(企业)大学校长

    本文根据王思齐校长专访资料整理而成

    作者:云学堂

    2838字 | 7分钟阅读

    2015年7月1日,同仁堂健康(企业)大学(以下简称“大学”)正式成立。作为校长,拥有多年教授MBA课程和管理岗位经验的王思齐,自筹建开始时,被任命为总负责人,成立三年来,他带领的团队,不仅构建了面向同仁堂全员一万多人,覆盖全国1800多家门店的在线学习平台,也打造了数个高品质的培训项目,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也在行业内树立起优秀的企业大学品牌。

    01

    搭建一个覆盖全员的学习图书馆

    大学刚成立的时候,王思齐就先集中精力建立了一个能够涵盖全员的沟通平台。通过该平台,员工们可以在各种移动端和PC端随时进行学习。

    在平台内容的构建方面,纵向可以分为“基本—中端—高端”等不同层级;横向则跨越多个领域的知识,例如财务、供应链等不同专业都需拥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大学也给各个部门主管开放了运用平台的权力,例如可以在平台上针对部门员工进行考核,或者制定专属部门的学习计划。

    按照一定的节奏推出新的课程或项目,也同时不断沉淀优秀的学习内容到学习平台上。此举不但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能激发员工在平台上进行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实践心得。

    王思齐校长接受云学堂专访

    02

    让学习顺应员工本性,不能太过功利

    同仁堂企业大学在线学习平台已经运营3年了,当问起王思齐校长,在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方面,是否制定了一些机制或措施,来推动员工的学习,他的回答让我感觉非常意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立企业大学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工作,是需要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的,所以我不希望把他变成一个功利性的东西,比如特别把学习跟薪酬、绩效,跟晋升去挂钩,这样做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也可以较为立竿见影地刺激更多员工去学习,但我个人认为,专业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来自持续的主动学习和长期积累,而不是因为某种外在因素的刺激而来。”

    王思齐认为,一个人的主观内驱力才是对挖掘和发挥其潜能的最为重要的,有没有领导潜质,思维高度、格局,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来观察的,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能代表的。

    “所以我认为学习成绩和记录最多只能作为员工晋升的佐证和参考,而不应该具有太过直接的对应关系。比方说两个人学习成绩都很好,一个人是因为他很喜欢这个科目,所以有兴趣学,因而能考95分。另外一个是因为他奔着一万元的奖学金才考这么好,这两者的成绩相同,但是动机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被逼迫念书的人,可能因为逼迫而成绩很好,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对学习真正有兴趣,愿意主动创新的人,这两者的培养是最不容易的。”王思齐说。

    03

    鼓励员工相互分享,激发上进心和荣誉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思考,在他主导筹建大学的过程中,以为员工成长发展赋能为目标来开展工作。

    除了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和运营之外,还设立了线下的培育型课程,包括店长培训项目、中阶干部的领导力培训、内部讲师培训等。除了选拨和发展内部讲师授课,还让一些高管更多地参与到培训项目中,直接培育他的下属。

    企业大学工作者需要掌握公司里有学问、经验和想法的同事,鼓励大家积极去分享,灵活安排大家的分享时间,提升广大员工的参与感,让分享者与听众也不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是进入一种互相分享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棘手的一面,而各自取长补短的分享活动,也是大学重要的学习资源。

    更重要的是,鼓励员工分享能激发其上进心和荣誉感。作为学习者和分享者,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成为后者即意味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其内心会得到极大的鼓励。

    因此,尽管目前大学的运营人员不算多,但充分发挥了虚拟网络的平台概念,打破隔阂,动员了全公司的人才投入分享与学习。

    04

    充分授权,赋予员工自主发挥空间

    关于为员工赋能,王思齐还谈到他对当前传统的科层制和泰勒强调的分工的一点看法,他说,“虽然分工协作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会使得员工个人的能力被狭隘化,只能负责其中一个环节,这样积累的经验往往会很有限。那么当这个人被提升到一个管理岗位时,往往会缺乏纵观全局的能力。这就是过度分工带来的危害。”

    “既然拥有职权的人不能全面性地胜任他所承担的工作,分权就变得很重要,管理者应该决策某项工作要不要做,如何分拆,由谁去做,每项具体任务该怎么做,应该交给具有该项职能专长的员工掌控。

    通过充分的授权,鼓励组织中的成员多承担挑战和任务,并给与其独立思考和决策的空间,才是培养员工的正确方式。

    如果领导在工作中过度决策和管控,也许会短期创造效果,但是却会让员工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勇于负责的能力。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合理且充分地授权,给与员工自主决策和创造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为工作主动学习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05

    链接外部资源,打造共享资源平台

    为了丰富同仁堂健康大学的知识和智慧资源,王校长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知名高校合办线下培训课程。比如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进行合作。

    校企合作所拥有的“人员集中、重回校园、带来荣誉感”等优势,对于线下的系统化培育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大学还成立了青年智库,即通过虚拟的方式,和高校里四十岁以下的博士们建立联系,聘任他们作为企业大学的顾问。帮助大学与外部建立虚拟网络,并且在在线平台上激活智慧资源的流动。

    在王思齐看来,在当前的共享资源时代,任何一家企业大学在课程资源的生产能力方面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质量层次不齐,如果各家企业大学之间能组建联盟,互相分享或交换优质课程资源,也不失为促进企业大学整体进步的方式之一。

    06

    从管理到赋能,寻找事业型人才

    提到管理与赋能的区别,王思齐说,“一般来讲,企业组织里有两种人,一种是职业型的人,一种是事业型的人。职业型的人需要的是传统式管理,上班打卡,下班打卡,这是职业型的人,他觉得我来公司就是来帮助完成一些任务,他会为了拿到全额的薪水努力做好分内的事情。但是,对于事业型的人而言,打卡对他是没有意义的。他心系着工作,会尽心把事情做好,他可能半夜三更起来办公,所以这种有自驱力的人,公司其实是不需要运用条条框框来管理的。”因此,对于后者,公司只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信息,制定相关的机制来给他赋能,提升其创造价值的潜能,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管控方式。

    “学习也是一样,靠我们硬性去要求他们被动去学习,是很难产生效果的。如果企业大学在把学习与晋升与绩效去挂钩,按照这些条条框框去放,可能到最后其实效果并不能如愿。”让学习也回到以人为本,或许是未来企业学习的必然趋势。

    “最近我看到《赋能》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为什么基地组织可以去发挥那么大的能量去对抗美军,因为他里面的成员都是基于他们本人的意愿去做这件事情。”因此,王思齐希望公司的员工是基于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去主动学习,在实践积累中不断提升自我。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如果员工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凡事等候指令,相信公司势必难以大幅前进。

    “企业投入了很多的管理成本,其实都是针对职业型的人,但当今的企业最需要的是事业型的人,所以卓越的公司最重要的是通过顺其自然的方式,来发现自驱力强,事业心强的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仁堂是如何为员工赋能,激发员工成长自驱力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mp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