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
颜真伏在桌子前做手工,想起表哥一家,无限惆怅。
表哥张邵和表嫂方兰是大学同学,情比金坚,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结婚,并把他们爱的结晶取名为张兰生,以此来纪念他们伟大的爱情。
可正如双方父母所担心的那样,他们背景不同,观念不同,注定不能牵手走下去。短暂的激情过后,面对生活中的茶米油盐,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分歧。这段他们自以为轰轰烈烈的婚姻,不到四年就以失败告终。
生活不是小说,并不是只有爱情就能相伴到老。而当初他们自以为是的爱情中又掺了多少年少轻狂,多少反抗心理?
孩子判给了表嫂,这段满地狼藉的婚姻以断绝父子关系告终。表嫂如愿了,可孩子不开心了。谁不想有个完整的家庭呢?
表嫂虽然是大学生,却用的是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平时溺爱,遇到问题非打即骂,一边心疼,一边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样的家长表嫂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打孩子仿佛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从古至今,从未中断。
可教育哪有那么简单?有些父母一方面自己不思进取,不能做个好榜样,另一方面却又要求子女做到最优,总是以“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为借口替自己开脱。
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较,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父母教出来的,自己身为父母又有哪些做的不对?每当自己抱怨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正是自己孩子该不满自己的时候。
教导一个孩子,就像种一颗树,需要时间的考量。经受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冲破自身的枷锁,打破外界的桎梏。顺利时不沾沾自喜,困难时依然豁达奔放。就像自己眼下的桌子,不经历几百个春秋的洗练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
可惜表嫂不懂。而她,也不懂。
她只知道尽自己最大的耐心关爱孩子。所以她才答应陈毅的要求。她不想让懋林也像兰生一样有个不快乐的童年,她能做的有限,但总比没有强。
不过懋林总归是比兰生幸运。有个强大的父亲,没人会给他找不痛快;虽说没有母亲,却得到了长辈更多的疼爱。而兰生,因为母亲是从外地过来的,在这边便没有任何亲戚可以依靠。除了自己偶尔的关心,能帮助他们的就寥寥无几了。
想到懋林,便不可避免的想起了陈毅。那个总是在自己窘迫时遇见的男人。
今晚他要把钥匙给她,着实把她吓了一跳。下午放学后去他家已不合适,再拿钥匙,她自己都要骂自己了。
不知陈毅是几个意思,一方面他们认识不久,不会发生什么,一方面她又不得不多想。
算了,以后远着点吧。
颜真收拾好剪刀、卡纸,从包里掏指甲剪时,却碰到了一个不属于包里的东西。
拿出来,正是那枚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