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天第一节网课上得挺high,两个班级80个孩子上课的是71个,这已经是最高级了。
在上课的时候,我关闭了点赞功能,我想让孩子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听课上,他们赞或不赞,我都觉得自己一直很赞,这就是咱的底气和自信。
第一节网课我本没有对孩子们视频打卡抱太大希望,我认为一节课他们能听明白就已经很OK了,但没想到孩子们却很是积极主动,视频打卡看图说话的人数竟然突破了10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的存在,我为我们蜗牛班孩子的孩子感到骄傲,他们又一次让我看到了潜能的无限可能性。
我把提交作业的孩子以电子奖状形式给他们的付出确认,又把他们的视频发到班级群表扬,每一个人的点滴成长都需要被看见,这是一种力量,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内驱力,内驱力是学习持续性的关键动力。
当然在今天上课的时候,我还要持续这样的表扬状态,对热爱并积极行走的孩子提出表扬,对参加网课的学生提出表扬。
表扬就是一个方向的引领,方向对了,一切都会朝着对的方向发生,让一切慢慢来,不着急。
我喜欢3这个数字,比如“事不过三,重要的事说三遍”等等,当我们用3来强化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不一样。
今天周六上周三的课。
我每天平均三节课,但是我两个班联播我上一节课就够了,剩下一节课让学生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打卡,整个过程我一直都要在旁边呐喊助威。
巴菲特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当我们把这些话告诉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多一份思考和行走,就如昨天的美文渗透中那句But whatever you do,keep moving。
原计划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延展,但是明天是母亲节,我又改变了计划。我想起禹海军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学校里的英语老师是最不好管理的,因为他们具有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想更具前瞻性,他们喜欢特立独行……
很多时间,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勇气。
我们有太多的人不会表达爱,不懂表达爱,节日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利用节日给自己一个最好的表达,这个小小的行动就是一个大的改变,一个幸福的开始。
重认mother mother的内涵教学的路上,我们要追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当然我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们给自己的母亲来一个自画像,我想让他们更多地走进自己的母亲,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生日,爱好,习惯……
离我们最近的人不应该成为我们最不熟悉的陌生人。
what追问学生自然是最聪明的,他们看到这个简图的时候就马上明白我接下来就会讲作文。很明显这是我每周作文课上的固定模式。我每周五上作文课,一直都是这样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最快的还是我,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把这样的坚持整理成一个专题呈现。
朝圣的路上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当然世界上最长的路是老师的套路,我这节课并不打算设计成作文,因为我的落脚点在于孩子们去做而不是去说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昨天的视频打卡孩子们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如果今天接着累,那么他们就会选择“逃跑”,所以让一切慢慢发生就好。
所有的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在今天的课上,我选择让孩子们更多的去反思,去改变,去为母亲真正做些什么。
1.找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写一写母亲的变化。
2.想一想自己平时对母亲的态度,反思自己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3.写一写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你。
4.设计一张卡片,写上祝福送给母亲。
5.给母亲一个爱的拥抱,告诉母亲“我爱你!”或做一顿饭,或……
这是一个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有事可做。不会说你可以写,不会写你可以做,总有一个选择适合你。
这样的设计刚好和昨天的美文照应。
If造句当然在早上写简文的时候,我又有了一个设想,我可以和语文老师沟通,让语文老师把我讲得这节课转化成一篇语文作文,题目设计成发散思维模式,让学生以“母亲节”为题,设计一篇自己的作文。
而且今天凑巧的是,我的课在上午第一节,这个铺垫来得恰到好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和宇飞,裴老师联系,她们欣然同意,我们都有一样的想法,一拍即合的感觉真是爽歪歪。
我头脑中马上出现了裴伟娜老师的那句话:你的坏已经不能用“坏”字定义了。可是我突然又出现了不安,我在想她把我的课安排在第一节,难不成她已经料到这样的结果,这一切难道不是她的计划?
忍不住再次偷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