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儒道(Ⅴ)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0:43 被阅读2次
庄子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今天就讲讲庄子的生死观吧,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故事,关于庄子的系列已经做了两期,前两期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3872ba2df8c

https://www.jianshu.com/p/2634406b4601

PS:请您一定要看到最后


秦失吊老聃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震惊!庄子竟然写死了老子!

      当然这只是一个仿照uc体的玩笑罢了。文中,写到“老聃死,秦失吊之”有许多人认为老子在被迫写下《道德经》骑牛出函谷关之后,可能到了蜀地锦官城的青羊宫中,成仙了。历史上,关于老子出关之后的去处,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他出关之后到达何处,卒于何处,其年寿是多少,死后又葬在何处,让后人们琢磨不透,徒给老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我们所认为的老子的传人,却咬定老子是死了,也有很多人质疑《庄子》的作者的问题,不过,本文选自《庄子》的内篇,真实性还是比较可靠的,至少学界广泛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所以,我们从上下两篇文章可以窥见庄子本人的生死观。

      在秦失吊老聃中,出现了两个人物秦失以及老聃的弟子。关于秦失其人,古今学者认为他同庄子文中的许多人物一样,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那我们就把他当做一个文中的人物罢了,也不必去谈其虚实。

      文中写到秦失是老子的朋友,他吊老子,哭了三次。文章注重的即是他吊完老子之后,与其弟子的对话。在秦失看来人之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而老子的弟子跟随老子多年却没有悟道,学会顺其自然。在他的眼中来看像在灵房之中痛哭,如果是出于尊敬他而哭是可取的,如果在灵前痛哭,只是为了表示对死的厌恶和对生的不舍,是错误。由此,可见庄子想借秦失之口说的是人之生死,天命已定,只应顺其自然,不应悖逆天命。

      我不知道各位读者,对待生死是如何。自我来到这个世上,我参加了至少3、4次葬礼,我所说的这些只是为了展示我们家族的生死观。长辈们为至亲的离去,悲痛欲绝,但是,他们却总是说人随天命而来,顺天命而去,他们所表示是对亲人的爱,而不是对死的厌恶。在他们眼中,长辈的逝去不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情,毕竟人离了这幅皮囊,才得以逍遥自在。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内篇•至乐第十八》

      如果说上篇文章是庄子对于他的生死观的简要概括,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他对于其生死观的详解。

      上篇文章仅写得是朋友之间的感情,而到了这一篇,去世的不是庄子的朋友,而是他的结发之妻。惠子前来悼念庄子的妻子,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我在前两期也有提到。只见庄子对于妻子的去世,却没有丝毫地悲伤而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惠子很不理解他,指责他对于朝夕相伴的妻子的去世,没有痛哭,就罢了,还在敲着瓦盆唱歌,真是太过分了。

      随后,庄子便道出了真正的原因,他本来是为妻子的去世而悲伤。但是,他后来一想到人的生死本来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是循环往复的。他在这里运用了齐一的思想,在他看来生和死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生命循环之中的一环,他的妻子只是离开了她的皮囊,到了原本无形的地方去了。也就是说在他眼里死即是生,生意味着一次循环的开始,死则意味着一个循环的结束,那不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吗?所以,想到这里他也不再悲伤了。我在这里谈这些,不是为了让读者们也形成和庄子一样的生死观,而是想让我们也可以学会正确对待生命。

      前几天,我和几位网友,进行了关于人生的探讨。我们出奇地达成了一致。即人生不过一晃几十年,与其像乌龟一样,龟缩于龟壳之中,泡在药中,去追求那短短几年的阳寿,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在当代有没些无良的商家,大行其道。无疑便是人怕死,而且又渴望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却又不得其道。

      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固然是没错。人啊,总是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告诉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不然就像某电视剧里所说的一样,你除了沙发上的屁股印,根本就没有证明你存在的证据,但为之疯狂的是万万不可的。我们所要留下存在的证据,除了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就是为了给他人看,即你在他人眼中的位置。

      然而,这种东西,于你自己的意义是远比不上你对你自己的认可的。而从他人哪里获得的认可,也远比不上你对你自己的认可。有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对待生死乃至人生的看法,绕了一圈又回到了人之本身之上。这或许也正是庄子想传递给我们逍遥的真正的含义。真正的逍遥,在你的心中,不徒留于你的外在行为之上,只有你的内心逍遥了,你才能真正地逍遥。同样,你对生死看开,你才能对生死无惧,真正地遨游于天地。

  文章的最后我想送一句庄子的话给大家: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愿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得以自由地遨游于天地之间。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 戏说儒道(Ⅹ)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Ⅲ)

    说过了老子和孔子,我今天想谈谈庄子,一谈起庄子,大家一定会想起逍遥、齐物、避世以及老子的后继者等等。他的想象...

  • 戏说儒道(Ⅱ)

    上期说了儒道互补,这期我想谈谈两家的人生观(仅限于学术上)。首先,两家的人生观都是基于“人”来说的,两家对...

  • 戏说儒道(Ⅵ)

    今天也是关于庄子的最后一期节目,我想在这期节目着重的谈一谈《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如果对前三期节目有兴趣,可...

  • 戏说儒道(Ⅴ)

    我今天就讲讲庄子的生死观吧,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故事,关于庄子的系列已经做了两期,前两期链接:https://...

  • 戏说儒道

    从中国古代的文人之风,便可以发觉儒和道两学说的融合之势。但在下文我所谈的是儒家与道家学说的融合。 ...

  • 戏说儒道(Ⅳ)

    上一期谈到了庄子的思想,因为篇幅有限,今天就继续昨天的话题吧。上期链接:https://www.jians...

  • 戏说儒道(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上期链接:https://www....

  • 戏说儒道(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Ⅸ)

    我今日,偶然对儒道两家有了些新的感悟,特想写出来同诸位探讨。 首先,儒道两家都是中国哲学的派别,且在成立之初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儒道(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z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