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儒道(Ⅶ)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1:09 被阅读57次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诗经书影(图片来自于网络)

      讲了好几期的道家,我今天想讲讲儒家。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那我们就从被誉为儒家教科书的《诗经》,一天一首诗来欣赏千古诗句之旋律,感悟遥远祖先之底蕴。

                    大雅•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一提起“思齐”这两个字,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想起了《论语》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就是说见到贤德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身,有没有他那样的错误。

      思齐这首诗便歌颂了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好品格,总的来说是一首歌颂周文王文治武功的诗。这种诗我们见到过不少,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秦王破阵舞》,便是这种类型的诗。

      回到这首诗来说,既然叫思齐,那么周文王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那我们就先来简要了解下文意。诗中写到文王的母亲和妻子都十分贤惠,敬慎而又庄重,完全是古代女子的模范。文王对待兄弟也十分和善,一切都遵从立法,此所谓文王齐家之功,齐家便是懂得治理家庭。文王信奉组训,而又有齐家之功,此所谓修身。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大灾大难,在治下的居民们安居乐业,人才辈出,建立功勋而又拥有美德,此所谓治国。在笔者看来,如此完美的周文王必定是历代儒家学者甚至是孔子都敬重的。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高尚美德,更是因为他所建立的功业,为了达到这一切,各位儒学后辈们乃至历代君王可谓是挤破了脑袋,只为求那青史上多上几笔。

      历代圣贤也为读书人定下了目标,比如北宋大儒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很符合儒家的讲求入世的特色。综合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儒学思想我也在前几期节目也有所提到,但是,从其内涵来看,儒学思想不只是我们表面所看上去那么简单。首先,儒家思想追求的是一种类似于天地大同,追求人人都贤能,有仁德以及各阶级都和睦共处的社会。只是各位儒学大家对这种思想的理解不同罢了,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有所不同。到了后来对所谓明君以及君子的期待,是转而求其次。在达成学派的目标的路上,儒家学者总是要求自己成为君主实行仁政的带头人。所以,针对于儒家对于入世的渴望,不应只停留在其表面,所谓的入世,究其本源来说是一种类似于舍本逐末的方法论。只是某些所谓的大师,将本与末弄翻了,才导致儒学毁灭了中华民族这种错误以及肤浅思想的存在。

相关文章

  • 戏说儒道(Ⅹ)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Ⅲ)

    说过了老子和孔子,我今天想谈谈庄子,一谈起庄子,大家一定会想起逍遥、齐物、避世以及老子的后继者等等。他的想象...

  • 戏说儒道(Ⅱ)

    上期说了儒道互补,这期我想谈谈两家的人生观(仅限于学术上)。首先,两家的人生观都是基于“人”来说的,两家对...

  • 戏说儒道(Ⅵ)

    今天也是关于庄子的最后一期节目,我想在这期节目着重的谈一谈《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如果对前三期节目有兴趣,可...

  • 戏说儒道(Ⅴ)

    我今天就讲讲庄子的生死观吧,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故事,关于庄子的系列已经做了两期,前两期链接:https://...

  • 戏说儒道

    从中国古代的文人之风,便可以发觉儒和道两学说的融合之势。但在下文我所谈的是儒家与道家学说的融合。 ...

  • 戏说儒道(Ⅳ)

    上一期谈到了庄子的思想,因为篇幅有限,今天就继续昨天的话题吧。上期链接:https://www.jians...

  • 戏说儒道(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上期链接:https://www....

  • 戏说儒道(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习,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

  • 戏说儒道(Ⅸ)

    我今日,偶然对儒道两家有了些新的感悟,特想写出来同诸位探讨。 首先,儒道两家都是中国哲学的派别,且在成立之初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儒道(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c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