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儒道(Ⅵ)

作者: 穆翕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9:30 被阅读4次
    庄子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也是关于庄子的最后一期节目,我想在这期节目着重的谈一谈《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如果对前三期节目有兴趣,可以戳一下链接。前三期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3872ba2df8c

    https://www.jianshu.com/p/2634406b4601

    https://www.jianshu.com/p/2e73158e1cf0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庖丁解牛(图片来源于网络)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也很容易理解,文中主要出现了文惠君和庖丁两个人物。文惠君是战国时期的魏惠王,其在位时期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并互称为王,魏国也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而庖丁则是姓名为丁的厨师,仅在庄子的这篇文章中出现过,所以,他可能是个虚拟人物,但我们也不必被此困扰。正如前三期一样,就以一个看待寓言故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名为丁的厨师为魏惠王解牛,其技艺及其高超并向魏惠王讲述自己拥有高超技艺的原因。看这个寓言最浅显的方面即是对一种炉火纯青技艺的描写,但一旦各位留意这句话,便发现这篇文章没有这么简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它的意思大致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执著地去追求那些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做人要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尽享天年。

          故这篇文章也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一些具体的养生道理以及展示技艺最高超的水平。而是告诉我们得到最高等的知识的方法便是通过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不主动地去追求知识。映射到丁厨师身上,就是他批大郤,导大窾的解牛方式,顺应了牛本身的生理结构,因为解一只牛必然是复杂的,其筋脉是交错的,而正是因为丁厨师未见全牛,完全靠感觉和牛的生理结构来解牛,所以,他的刀十九年都未坏。

          再将庖丁解牛映射到我们的人生上,如何才能逍遥自在,健康长寿呢?那就是顺应自然,不主动去苟求那几年的光阴。只有顺应了自然,人才可以生活地幸福快乐,只有人本身快乐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因此,我认为所谓的养生其本质上是通过涵养你的皮囊,让你领悟人生的道理,获得一种在精神上的生化,而不仅仅只是徒留于表面的贪生怕死。正如上一期,秦失吊老子中,我所提到的庄子所厌恶而且讽刺的便是这种贪生怕死的行为,支持看淡生死,超然自我。

          其实这篇文章我也认为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我前面也提到过庄子他本人对待社会是一种冷眼热心的状态。而他所提倡的顺其自然,也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政治观点。老子和孔子从本质上,都是政治家,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也是为封建统治所服务的。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思想也与老子不谋而合。再结合观看的人是战国霸主之一的魏惠王,所以,我得出了这篇文章拥有政治色彩的结论。或许,也正是因为魏惠王大兴攻伐,虽然一时国力激增成为霸主,在他去世之后,魏国难逃衰落的命运。


          补充资料:庄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69年,东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去世于公元前286年,一说是公元前275年,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资料来源于搜狗百科)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有关于庄子的就做到这里,预计会开有关儒家的新坑,欢迎各位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说儒道(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r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