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我们终将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的心里常常充满恐惧。
如果在垂垂暮年才发现,这一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那该是怎样刻骨的悲伤和绝望。
所谓大师,就是能把你心中难言的感觉表达出来,并且比你更深刻。我喜欢那部经典的《美国往事》,就是因为它把这种悲伤和绝望讲到了极致。
没错,《美国往事》是一部黑帮片,但它绝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片。它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讲尽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内容。
黑帮生涯,兄弟情,背叛,爱情等等这些不过是《美国往事》的表层,但如果只有这些,《美国往事》不过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成不了经典。
导演花费了很多心血找演员,三个主演的少年时代的演员活脱脱就是他们年少时的样子1、
《美国往事》讲述的主要是面条、麦克斯和黛博拉一生的故事。选取了他们人生中的三个关键节点:1921年、1933年和1968年,镜头在三个年份间自如切换,故事讲得行云流水。
在影片结尾之前,面条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麦克斯,最心爱的女人是黛博拉。
1933年的那个雨夜,他正是为了拯救麦克斯才报了警,他没想到他的兄弟们会因此全部倒在警察的枪下,暴尸街头。
在影片的开头,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响着尖锐刺耳的电话铃声。
后来我们知道,这就是面条打的报警电话的铃声,在随后的35年里,这铃声一直响在面条的大脑里,让他在无边的自责、歉疚和痛苦中煎熬。
面条和麦克斯在1921年不打不相识,成为朋友,一起混社会,那时他们还是10几岁的少年。
但他俩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人,面条聪明但是心思单纯,感情真挚,有激情和热血。
面条少年时代在厕所偷偷看的书是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他崇尚的是像马丁·伊登那样靠个人能力的成功。
在小说中,马丁·伊登成了著名的作家,但是因为看透了人性中的庸俗和恶,对世界感到灰心和绝望,最终投海了结此生。
导演在开篇就早早为面条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麦克斯精明又冷血,极端自我和自私,对金钱和权力有无穷的欲望。我甚至怀疑,他真的对面条有过友情吗,他这样的人会懂这种感情吗?
他们没有在一起混多长时间,面条因为一个小伙伴的死杀了人,入狱了。
1933年,面条从监狱里出来,之后短短的几个月,他和麦克斯的观念冲突已经很严重。
政客沙基建议他们和他们救过的工会领袖吉米做一笔交易,利用政界建立自己的事业。
面条想摆脱黑帮生涯,但他的反应是:我没有兴趣,我也不相信政客之言。
麦克斯的反应则是:说下去,沙基先生,我们洗耳恭听。
商人乔要找人帮他抢一批钻石。麦克斯他们接了乔的生意。
私下里另一个黑帮头目弗兰克又让麦克斯在交给乔钻石的时候再把乔杀了,吞了他的钻石和钱。麦克斯没有告诉面条。
行动之后,面条质问麦克斯为什么这样做,麦克斯的理由是弗兰克手下兄弟众多,加入他们会受益颇多,孤军奋战是没有前途的。
弗兰克告诉麦克斯:今天他们让我们除掉乔,明天他们就会让我除掉你。你答应吗?我可是不会答应。
而麦克斯并不为所动,只是一脸不爽的厉声说:这件事到此为止吧。
其实至此面条和麦克斯的价值观分歧已经非常明显,麦克斯的品性已经暴露无疑。只是面条对朋友太真诚,他从不去想麦克斯可能有的不良居心。
面条不喜欢替别人做事,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会问同是犹太人的司机,是不是觉得自己这样的黑帮成员是个耻辱。他会关心别人,会在意自己到底成了什么样子。他的心是柔软的。
麦克斯则几乎是面条的反义词,会为了金钱和权力丧心病狂,不择手段。他的心硬如磐石,十多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帕特里克和斜眼,随随便便就被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弄死了。
他利用面条的善良设了圈套,让面条以为只有报警才能救他。
其实他早已和警察勾结,用一具烧焦的尸体替代了自己,让别人以为他和其他黑帮成员一起被警察除掉了。
洗去了黑帮的底子,独占了这些年他们一起捞的钱,麦克斯摇身一变成了贝利,从此开始政坛生涯。
2、
黛博拉是面条的女神。
谁会不被少女时代的黛博拉吸引呢,那么美丽,那么骄傲。她每次的出场都像有光笼罩。
面条仰望着黛博拉,就像他看的小说里穷人马丁·伊登仰望着喜欢的富家小姐。虽然黛博拉和他一样出身底层。
黛博拉是喜欢面条的,很多年后她对面条说:你是我曾经唯一在乎的人。
在她和面条终于走近,就要互诉爱恋的时候,麦克斯忽然在外面不断地叫面条,面条只好出去看看有什么事情。
当然麦克斯是故意的,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不断阻挠黛博拉和面条走在一起。他喜欢黛博拉。
但面条从不怀疑他。
两个人在外面遇到其他帮派挑衅,被狂揍一顿。
面条头破血流地回来找黛博拉,黛博拉把他关在了门外。
她已经做了决定,面条不是适合她的人。小小的黛博拉已经如此清醒又狠心。
12年后,面条从监狱出来,他是有钱的黑帮大佬。
他包下了整间餐厅。
在谈话的开始,黛博拉说做什么都要有计划。
面条忍不住问:我呢,我在你的计划中吗?
黛博拉告诉面条,她只朝着她的目标努力,她的目标是最高处。
面条终于发现黛博拉和麦克斯是同一类人,他对黛博拉说:你现在的语气和麦克斯一样,你们俩太像了,难怪你们都不喜欢对方。
对麦克斯和黛博拉,面条不是不了解的,只是被友情和爱情蒙住了眼睛,没有看透他们的自私和残忍。
他依然以为,黛博拉是爱他的,就像他相信麦克斯的友情。
他们消磨了整个晚上,他给她背12年前一起读过的情诗,用能融化冰雪的声音和柔情。
他对她喁喁倾诉堆积了十二年的情感:我每晚都思念你,没有人像我一样爱你。当我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我想,黛博拉还活着,她就在外面的某处。对你的思念让我熬过了这一切。
我想像不出,一个男人,还能怎样深情。
他用全部的感情对黛博拉说: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吗?
而黛博拉只用平静得近乎冷酷的语调说:我明天就要动身,去好莱坞,我今天和你见面,就是为了告诉你这件事。
黛博拉的未来计划中,根本没有面条的位置。
12年的日日夜夜,当面条在监狱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思念黛博拉的时候,她在全力以赴为出人头地努力,她甚至不记得面条出狱的日子。
在回去的车上,面条看上去万念俱灰。
不仅仅是因为被拒绝,而是因为之前他所有的人生信念都被摧毁了。
12年的监狱生涯,让他的时间停滞了,年近30的他,心里还是那个少年。
他忽然发现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想像,生活的车轮早已辗过他所有的珍爱,心心念念的,原来早已不存在。
大概每个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女神光环的破灭,经历生活和人性一层层露出残酷的真面目。
在无数次失望和痛苦之后,他们长大了。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几年时间。
而面条,只有一个晚上,他被现实打蒙了。
他绝望、崩溃、愤怒、彷徨。所以当黛博拉主动温存的时候,他失控了,他强暴了她。
他不是在占有,而是在摧毁。
之前一直都是黛博处于掌控的地位,这一次,面条终于不再仰望她。
面条的少年时代结束了,用这样一种卑鄙的方式。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
麦克斯和黛博拉一样有计划,在对未来的计划中,弄死了多年的弟兄,把面条扔进地狱,但是他隐秘地安排了黛博拉的位置。
而曾经那么骄傲的黛博拉,为了地位,即使知道麦克斯对兄弟做的一切,还是做了她从小就讨厌的麦克斯的情妇。
3、
35年之后,当麦克斯被这么多年狼狈为奸以权谋私的工会领袖吉米推出来做替罪羊,被逼着自杀平息民众怒火的时候,他找来了面条。
他认为自己只有死在面条的手下才有尊严可言。
麦克斯这样对面条说:我毁了你的一生,我抢走了一切,我抢走了你的钱,抢走了你的女人,留给你的只是三十五年的悔恨,因你误以为你害死了我。
麦克斯什么都知道,他却还能在已经被吉米逼得必死的时候,把面条叫来杀死自己,然后告诉面条,这是他们之间恩怨的一个了结。
一个人要多无耻多自私才能这样想事情。
而此时,而对阔别35年的麦克斯,面条想起的,却只是他们的年少时光,那时他们多么快乐,那时他们是朋友。
他对麦克斯说:我有一个更好的故事,许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挚友,我为了救他而把他送进监狱,他却被杀害,但那正是他想要的。我们情同手足,都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
面条终于看清麦克斯的真面目,但他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他之前一辈子的挚友。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故事是真的。
所以在最后这次相见中,自始至终,面条没有叫一声麦克斯,只称呼他为贝利秘书长。
麦克斯再次要求面条杀死他,面条拒绝了。
面条很清楚的告诉麦克斯:当年,也曾有许多人来找我们,我们只接受了其中的部分工作,而拒绝了另一部分。而像这回的工作,就是我永远都不会去碰的。
麦克斯却认为:你想用这种方式报复我?
面条告诉他:这是我对人生的看法。
面条对麦克斯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眼见一生的心血化为乌有,令人心痛。
表面上,他是在说麦克斯失去了一生追求的权力和地位,但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这一生的哀悼。
友情和爱情,何尝不是面条一生的心血啊。
所以我特别喜欢另一个其实有点粗糙的翻译版本:最后,面条这样对麦克斯说:我们浪费了一生。
面条离开的时候,麦克斯跟着他出来了,当着面条的面,跳进了巨大的垃圾处理车,瞬间消失了。
面条怔怔地看着这一切,眼前浮现出了35年前禁酒令撤消的夜晚,狂欢的人们乘着车呼啸而过,他们高唱着《上帝保佑美国》,把空酒瓶子远远地抛出去。
那是他们的青春时代啊,烈火烹油,恣意张狂,有兄弟如虎,还有心爱的姑娘。怎么就到了今天呢?
时空的交错和画面的对比,让人心中浮起一种荒谬感,然后慢慢沉入导演营造的意境,深觉人生犹如大梦一场。
4、
导演讲这个故事时,1921、1933和1968年这三个时间点不是随便选的。
《美国往事》之所以能成为一部史诗,就是因为它虽然只用了很少的镜头交待时代背景,但它的故事是完全放在时代背景下推进的,推动故事发展的不是简单的个人间的恩怨情仇。
1920年,美国颁布了禁酒法案,酒水买卖的地下黑市迅速繁荣起来,随后黑帮组织开始为了争夺黑市的控制权混战。
导演把面条他们和其它帮派斗殴争夺地盘的时间定在1921年,正是黑帮组织争夺黑市控制权的初期,面条捅死了对方老大和他背后的黑警察,奠定了他们帮派的地位。
也正因此,麦克斯才能带着其他人开酒吧迅速发展起来。面条入狱12年,出来时麦克斯对他周到之至,不只是因为友情,面条确实立了大功。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萧条,1933年罗斯福上台,推出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用来拉选票的竞选纲领中有一条就是撤消禁酒令。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典礼上1933年面条出狱,随后禁酒令正式撤销。至此,经营酒吧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黑帮不得不另寻出路。这是麦克斯必须转型的根本原因。
1968年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混乱的年份之一,很多人认为这一年是一个转折年,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到了尽头,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难以为继,警察开始肆意殴打枪杀反(越)战的年轻人。
这一年,先是马丁·路德·金被暗杀,紧接着,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被枪杀,人们开始反思,美国和政(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政府高官的贝利也就是麦克斯的丑闻才被揭发出来,引发了舆论巨大的愤怒,无路可退。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把绝对重点放在了具体的人物塑造上,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体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让这部影片有了别样的魅力,人物命运的沧桑感和人生悲凉的底子立刻凸显出来。
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从此美国梦的时代开始了。
面条、麦克斯和黛博拉的故事,也是美国梦的故事。
悲哀的是,只有麦克斯和黛博拉这样的人才取得了成功,而面条被毁掉了一生。
导演是意大利人,大概只有欧洲的导演才会如此深刻地反思美国。
5、
我们现在看到的249分钟的导演版,是导演自己最满意的剪辑版本。
这一版本有美妙的故事结构,有舒服的叙事节奏,导演对镜头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不同时空的切换自然又流畅。
每一帧画面都有油画一样的质感,富有诗意,背景音乐是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巅峰之作。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经典的《美国往事》,值得你反复揣摩,越看越有味道。
但这一版本直到2012年才重见天日。
1984年,莱昂内带着赴戛纳的是精剪的229分钟的欧洲版。这一版本也很好,电影首映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持续了整整15分钟。
而同年在美国上映的美国版,只有139分钟,因为制片方认为观众不可能在影院坐太久,所以粗暴的阉割了电影。
电影的结构和节奏被完全破坏,观众根本感觉不到莱昂内想讲的故事,导致票房口碑双失利。也没有获得奥斯卡的任何一项提名。
莱昂内深受打击,从此没有再拍电影,直到1989年去世。
一个伟大的导演,在资本面前也只能束手无策,郁郁而终,这成了电影最悲情的注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