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岳飞刺字的故事。话说岳飞从小就是一名充满热血的男儿,他希望自己能够报效祖国。当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岳飞投军抗辽,出发前,他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故事有很多版本,有说是岳飞母亲刺的字,也有说是岳飞命令他的部将所刺,当然有人觉得不可信,没必要非要在背上刺字才算英雄。
刺青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其实就是“文身”的别称,用带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刻画出各种花纹。不少年轻人追逐潮流,会把喜爱的人和事物刻在身上,意喻着“永恒”。
刺青在古代,在华夏民族眼里是野蛮人的习俗,为先进文化和正人君子所不齿。但是到了宋朝,这种习俗却成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英雄好汉的标志。比如“九纹龙史进”。
当然,史进只是小说人物。但文身一事在宋代可谓史不绝书,甚至还有各种专业名称,比如刺青又叫刺绣,文身又叫锦体,文身师叫针笔匠,等等。
最夸张的,是“花腿”。花腿就是从臀部开始,双腿刺青直到足部。当时开封的习俗,是每逢佳节便要游行。跟在妓女队伍后面的,多半是纨绔子弟。为这些轻薄少年牵马的,便是花腿。可见花腿其实是阔少和衙内的马仔。
更奇葩的是一个名叫葛清的荆州人,全身上下二十多处刺青全都是白居易的诗和画,号称“白舍人行诗图”。
除了刺青,还有刺字。刺字的一般是军人,最有名的当然是岳飞。然而,刺字明志的不止岳飞。南宋初年,抗金名将王彦的部下,脸上就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号称八字军。意向相反的则有仁宗时期的反政府军,他们脸上刺的是“义军破赵得胜”,宣示着推翻赵宋的决心。
众所周知,在脸上刺字,原本是一种刑罚,叫黥(读如情),也叫墨,目的是对人犯进行身份歧视和心理摧残,因此在西汉被文帝废除。此后,它成为一种私刑,主要用于逃亡的奴隶。北宋却制定了刺配法。但凡被判处流刑的,脸上都会刻有“刺配某州牢城”字样,比如宋江和林冲。
囚犯刺字在面颊,军人在额头,或者额头刺番号,手背刺姓名。这其实是把他们视为犯人,产生的社会影响将在第四章阐述。总之,军人自愿在脸上刺字,是表示了一种必死的决心;岳飞在背上刺字,则证明了他的忠贞不贰。
刺青,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各有各的审美。比如,魏晋崇本色,隋唐重时尚,两宋爱刺青。魏晋的追求,是玉树临风楚楚动人;隋唐的讲究,是“画眉深浅入时无”。两宋则兼而有之:要求“雪练也似的白肉”“刺一身遍体花绣”。前者是魏晋之遗风,后者是隋唐之变异,二者融合为刺青。
一半魏晋风度,一半盛唐气象,即为两宋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