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轼

作者: 乔木晨曦 | 来源:发表于2023-01-26 22:53 被阅读0次

    提起苏轼,我们的大脑里便会不自觉地蹦出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毕竟苏轼是宋代大诗人、大文学家,但其实苏轼还是一个大大的吃货。

    苏轼的吃货生涯,也是伴随着他的三起三落的人生,可以说是,贬到哪里,吃到哪里。

    01

    1079年,四十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他被贬至黄州,担任一个毫无实权的小官。

    被贬黄州是苏轼经历的第一次大起大落,黄州偏僻苦闷,苏轼又刚刚经历牢狱之苦,官场失意,带着家人开垦荒地,由此也敲开了美食界的大门。“自笑平生为口忙”,吃货苏轼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薪俸微薄,苏轼只能精打细算着过日子。他带着家人开垦荒地,种菜做菜吃菜,“东坡居士”由此而来。

    摸鱼,做鱼,做饼,采野菜,能看见的食材,苏轼一样都没有放过,后世闻名的“东坡肉”也是在这个时期烹饪出来的。

    “价贱如泥土”的猪肉自然成了苏轼的备选食材。但猪肉也是肉。就苏轼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顿顿“东坡肉”也不现实,于是,苏轼又发明了“东坡羮”。

    将白菜、萝卜等洗净切碎去汁,放入煮沸的水中,再加生米、生姜。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苏轼却自有一番乐趣。

    02

    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后,被朝廷重新启用。

    但宦海沉浮难测,1094年,苏轼又一次被贬。这一次他要去的是惠州。

    如今的广东惠州身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地区之一。但在宋代,岭南已是偏远蛮荒之地。

    吃,再一次成了苏轼人生的主题。这次他将羊蝎子纳入了自己的食谱。

    到了惠州,苏轼又开始放飞自我,因为羊肉价格很贵,且一天只卖一头羊,苏轼买不到羊肉,便打起了羊脊骨的主意。

    虽然这食材在当年不值一提,但东坡家的烹饪方法甚是讲究。将羊脊骨高汤焖煮,再浇上美酒,捞出后点盐少许,最后用火烤,烤得羊脊骨滋滋冒油,烤至微焦。在苏轼口中,这似乎还有点蟹螯的味道。

    苏轼在《与弟子由书》中详细记载了东坡食谱之羊蝎子的做法:

    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在惠州,苏轼还遇到了愿意为之终老于此的美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真是太好吃了,单单是为了每天都能吃到荔枝,我就愿意长居于此。

    为了吃荔枝,苏轼甚至患上了痔疮,但是一个吃货怎么会被轻易打败呢?苏轼自创了茯苓疗法:“茯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既治了痔疮,又能享受美食,在惠州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

    03

    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至更为偏远的海南岛儋州。这样的处罚在宋代,几乎仅次于死刑。

    一贬再贬,贬无可贬,苏轼的中晚年一直奔波在被贬的路上,直至他生命的最南端——海南岛荒芜瘴疠。

    真正能够抚慰苏轼的,还是当下的生活。一路被贬的苏轼,从不缺少发现美食的眼光。

    即便依旧贫穷,常日只能煮些青菜、萝卜做菜羮来吃,他还是乐观地美其名曰“有自然之味”。

    苦中作乐的同时,“吃货”苏轼加紧在野生动物中寻找美味又便宜的食物。吃货的基本素养,让苏轼在野生动物中寻找美味又便宜的食物。

    他发现了鲜美的生蚝,并探索出一套吃法。将生蚝肉与酒一起煮,再挑选其中个头较大的,烤熟,简直美味。

    苏轼在海南岛吃了整整三年的生蚝,最终等到了赦免的消息。

    66岁的东坡居士回京途中经过常州之时,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仅留一句: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既是他三起三落的为官之路,也是他吃货的豁达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货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ws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