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普通招聘环节的“苦楚”
作为创业型公司的HR,通常被认为是非常辛苦的。
同样是一个候选人入职,创业型公司的HR要筛选出更多数量的简历,邀约更多的候选人,但是面试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临近年底的时候,创业型公司的HR被放鸽子几率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们把创业型公司的招聘同学和成熟型公司的招聘同学做个对比。
举个例子:比如趣头条,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公司,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在美股上市。趣头条于2016年6月上线,是以娱乐、生活资讯为主体内容的移动内容平台,依托于专业的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为下沉市场受众提供精准的内容分发服务。凭借独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趣头条于2018年9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个时候,我作为HR去挖人的时候,跟候选人谈,我会说:“选择我们吧,我们很有优势,趣头条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你注重发展、注重成就感,那么,请你选择我们。”
对方为算法工程师,问:“你们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多少?”,我回答:“目前已经超过三千万日活。”
候选人接着说:“某同类公司DAU好高,比你们高啊!”
接着候选人又问:“因为那个公司比你们公司薪酬开的更多,对方给到我2.5K月薪,你们能不能给到?”
这个时候,作为创业型公司HR很纠结,无奈回答:“要不起!”
多数时候,基于创业型公司人力成本、公司规模等诸多限制,创业型公司的HR在招聘时的难度远高于成熟型的公司,因此,创业公司要做差异化招聘。
02 如何在招聘中做“差异化”
问大家一个问题,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华盛顿!大家都知道答案。
那么第二个问题:美国第二任总统是谁?很少有人记得住!
为什么呢?
因为往往在我们的脑海中只记得住第一,这叫做“抢先定位。”
然而,作为创业型公司,很难做到抢先定位,那我们要做到的是什么呢?
需要做特色定位的差异化。
比如,黑人总统是谁?奥巴马。
我们能记住他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因为长得黑!”因为是黑人总统。
我们除了可以记住第一名,还可以记住有特色的事件。
所谓定位,就是建立差异化的印象过程。差异化的运用在招聘中非常重要,以招聘为例,首先做到渠道管理的差异化。
1、渠道管理差异化
① 校园招聘
以校园招聘为例,通常校园招聘一年两次,春季和秋季,很多HR跟我说,我这次收获特别少,因为我碰上了BAT,我碰到了某大型互联网公司。
那么,作为创业型公司的校招要做到哪些差异化呢?
很多人说:“教育局有规定,不能提前进校啊!”
差异化方式:你可以跟老师说,张老师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HR,我希望跟贵学校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是模仿职来职往的场景,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进入职场后激烈竞争的感觉,我们会赞助一些费用,同时请专业的面试官进行面试,模拟面试录取之后,再对学生的面试过程进行点评。
开展一期模拟面试,这样的诉求,老师听完之后会拒绝你吗?想必很难拒绝,作为HR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模拟的面试。
但是,如果这个模拟面试能选出优秀人才,你是不是已经提前一步了呢?
② 社会招聘
另外是社会招聘,我们也要注意,比如你招一个算法工程师,这个人本身是32K,某公司薪资给到了75K,这个时候你追得起吗?
追不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因为追不起就轻易放弃这个候选人吗?
不!我们要针对整体薪酬结构做差异化。
大多数公司发年终奖都是在年后,而年后离职率普遍较高。金三银四,金九银十,大多数人是在这个时期跳槽的。
我们做了相应差异化应对方式,制定了季度奖金模式。季度奖金发放,比如,一二三月份奖金四月核算五月发,以此类推。
这样一方面达到及时激励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和大型互联网公司“撞车”,针对公司的特征和差异化做好激励和奖金发放的差异化,同时降低同时期离职率。
③ 猎头招聘
其实,作为猎头也很苦恼,他们私下筛选了无数份简历,同时联系了无数候选人,最后提交给HR一到两份不错的简历。
HR一看说:“不行”,理由是我觉得不够匹配,说不出来具体哪里不够匹配,总是感觉哪儿不对。
在猎头招聘上,我们又能做什么差异化呢?
还是以算法工程师为例子,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可能去好几家面试,他拿多家的offer来对比谈薪资,你问到什么时候能够到岗?候选人多数会选择年后,因为有年终奖。
然而作为HR,大家心理清楚,年后再入职,是不是很容易飞掉?
所以,HR跟候选人讲,你年终奖多少,对方说10万左右。
HR心理快速计算后回复:“如果你保障两周内到岗,这十万我们以相应的补偿方式补给你,但同时我有一个要求,这个十万我会在到岗三个月之后补50%,到岗六个月补另外50%。”
也许有人说:这样不是增加了十万的成本吗?
我们算一笔账,如果这个候选人跑掉后,你运用猎头渠道招一个类似水平的候选人的成本有多少?
如果对方再看了几家后继续和你追加薪资,成本又有多少?
这个时候,HR要心理有一个算盘,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差异化?
通过差异化把候选人吸引过来,但是总成本上是否有一定增加,可能我们就要考虑了。
④ 内部推荐
内部推荐如何做差异化?
A 可以考虑让业务跟HR一起背指标。
比如让所有技术团队强制推荐简历,我不要求大家推荐的一定成功入职。
但是这样的举措,你会清晰根据业务部门推荐的简历勾画出人物画像,业务想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B 不大力内推,做好差异化清点,避免小团体。
内部推荐也要注意一个点,比如公司有很多小帮派,这个时候内推一定要减少。
要防止同公司人员同部门现象,你要把每个部门盘一下,内推的人占比是多少,他们来源哪些公司,这样在内推上就做了一定的差异化。
⑤ 其他渠道
比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这些渠道对企业或者对招聘非常有利,所以在整个招聘渠道方面要有差异化。
2 、岗位数量差异化
各位看公司招聘信息的时候,首先你要看他的招聘信息专不专业,重点突不突出,福利看不看得出来,这个时候,招聘信息的差异化就很重要。
还有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点,有些公司,招聘的岗位非常少,有些公司HR就在网站上放了一到两个岗位,每个岗位只招一个人。
大家会发现:“得,这个岗位很难招”。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有一个怕竞争心理,一家企业只招一两个岗位,是不是这家企业发展一般啊?
是不是招得多一点会好,这里我们画一个问号。
比如你这个岗位只招一个人,按照两三个人储备问题不大,而且给业务展现最少三个人,三个候选人中让业务去做排序选择,岗位到岗率会更高,同时业务选择更多,更容易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所以建议岗位数量差异化。
3、薪资差异化
薪资标准方面,我们招聘的时候,通常将薪资范围写成20K到30K或者写面议,你的招聘岗位薪资标准的呈现,是否可以高于实际15%到30%?
比如说我要一个两万月薪水平的人,我直接写成两万,投递简历的人大概薪资是多少?
八千到一万五都有可能,或者四五千都有,因为大家都希望在原有的薪资标准上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个时候投递简历的人选,多数人在原有单位中达不到两万月薪的标准的,所有简历精准性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招聘薪资标准是不是应该在25000-30000,这个时候投递的候选人多数是达标的。
所以,你要招的人实际水平应该跟薪资标准有一定划分,比如这个人确实是值两万,来到你这儿是不是有一定的涨幅?
肯定是有,不能说这个人超出10%预算就不要这个人,所以在增幅30%左右的情况,HR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决策,我们需要提前将岗位薪资以实际想招聘的情况做好和业务的沟通。
企业招聘从来都不是易事,如何做好差异化招聘的细节还有很多,更多内容请阅读下期文章。
各地区HR交流群欢迎找我加入~ V:taihesinan
为让HR更加了解市场薪酬趋势,太和顾问司南大数据平台薪酬调研报告进行了全面升级并提供免费使用。同时上线了超级HR助手小程序:“太和司南”,提供便捷快速的查询服务。包括129个城市、地区,50个细分行业的薪酬数据,能帮您解析市场薪酬数据现状,辅助企业薪酬管理决策,满足多样化的查询需求。并包含了行业报告、活动沙龙报名以及实用的HR工具。另有各地hr交流群,扫码拉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