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我是70后生人,我的童年是在大型国企里面长大的。毕竟是国营企业,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企业,所以,整个体制都不免会带着浓重的行政管理色彩,对国家行政加于企业的计划调控有些感性认识。但毕竟还是企业,说到真正的政府行政体系,还是很陌生的。
说实话,那时候很年少,对政治也不是特别的感兴趣。真正让我发现中国行政体制的趣味的,倒是在TED上看了一个演讲的视频。
在这个演讲的视频里,有个美籍华人针对中国和美国的国家行政体制做了一个比较研究,尤其对中国政府严密的官员选拔制度赞赏有加。那一瞬间,我忽然有一种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于是我开始逐渐接触政治和历史领域的书籍。最近,因为研究数字政府的有关课题,更让我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愈发有兴趣,于是,便开始去研读一些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来补充自己的短板。
政治,在中国一向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但却是你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大环境。如果你不愿了解,大概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一部分生存的权利,于自己,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如果你的了解,只是局限在看一些碎片化的政治传闻和轶事,甚至是毫无根据的段子,那我觉得,你还不如不看。要了解,一定是系统化的学习,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理清楚。
而系统化的学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基础理论的教材来梳理。所以,我入手了这本《中外行政体制理论研究》,而且的确达到了快速建立知识架构的目标。
《中外行政体制理论研究》这本书的作者是范文老师。范文老师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读期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现在是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学科带头人。在社会上的学术兼职有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政治学分支主编,美国佐治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这本书是国家行政学院“名师文库”丛书中的一本,大约有23万字,是2014年12月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是导论,第2-3章分别是现代西方国家和中国行政体制形成的理论基础,第4-5章分别是当代西方国家和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第6-8章分别是行政价值、行政系统和行政生态对深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同影响。最后,照例是总结、主要的参考文献和后记。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中外行政体制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诸多启示。
首先,通过对行政体制形成、演化和改革的规律,帮助我们去认识到中西方的差别。
西方现在的行政体制理论,主要是受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中国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所以,在行政体制上就体现出很多差别。
从演变上看,西方公共行政学,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四个阶段的范式演变,而在中国却是以一系列领导人的行政思想为指导的,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历届国家领导人等等,都提出了一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
在权力体制上,中国强调权力集中,西方注重分权。在廉政上,中国强调道德制约权力,西方强调以权制权。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比较的研究里,得到一些规律性,比如人本、责任、效率、公平、秩序等等,这些都是公共行政追求的主要价值理念。
做这些比较研究,当然是为了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为中国的改革实践提供帮助。中国的改革不仅需要在体制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而且,还要有战略思想。从整个行政生态来看待改革而形成全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不断去创新。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借鉴。借鉴的经验从哪里来,会从现实的资源、历史的资源和国外的资源来。只有通过借鉴和总结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才能面向未来,不断完善我们自己国家的行政建设。
最后总结一句,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不调侃,很正经。
但也正是因为严谨,所以才更有分量和学术高度。
希望你也喜欢。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