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整体描述:
《花钟》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由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徐佳音老师执教。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一样。
本节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读写字词,第二个部分学会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大意,第三个部分通过朗读感受不同花开放姿态的描写。
二、优点:
1. 朗读形式多样。
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模拟花开的状态,体验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用处,感受语言美。
2. 具有激励性的课堂评价。
徐老师在执教时,无论是识字环节的学生带读,还是朗读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一直都是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引导学生,即肯定孩子的优点,又指出不足。比如,“老师要表扬你,不仅读得准确,而且声音很响亮”,“你的声音很好听,如果再放大一点就会更好了”,“从你的朗读里,我好像看到了一朵正在慢慢绽开的昙花”等等,这类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发言兴趣与水平。
3. 采用学生的生成进行教学。
在用关键句对文段概括大意的环节,徐老师先给了2分钟让学生单独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并进行标注。随后,挑选学生给出自己画出的中心句作为选项来进行全班作答,了解学情。并从B选项中随机挑选孩子,找出A和B两句话中的关键词,引导孩子理解关键词的作用,并开展二次作答确认学生是否理解。
选项由学生生成随后,用板书的方式,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找、圈、连”。
“找、圈、连”学习法三、不足与建议:
在本节课的字词学习环节,徐老师先借用抢权功能挑选出3个学生来带读生字的,分行带读后,马上出示了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修”,并提出怎么才能写好这个生字的问题。接着挑选了2位举手的孩子来进行回答,随后,让孩子们在工作单上书写2遍,倒计时1分钟,老师进行巡视与个别指导。
观察这段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课前的生字预习是否有效?
带读的机会是学生通过抢权获得的,其实与举手没有区别,这些敢抢的孩子一定是胸有成竹的,是不是就代表了全班所有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全部达到了这个水平呢?这里有待商榷。
建议:可将抢权功能改成挑人,随机挑选孩子进行朗读,才有机会找准孩子在认字环节的难点。
2. 写字指导要到位,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板书示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建议:老师在出示“修”字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一笔一划进行板书,学生伸出手指进行跟写。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练写的时间,可以结合与教材一起配发的《写字》书,每个要写的字都要让学生练写3-5遍。防止出现只抓课文的阅读分析、理解,而忽视识字写字的倾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