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七天的国庆长假第二次去北京学习,时间很紧,只有国庆前一天可以在北京溜达溜达。
记得四月份去北京也是只有一天时间,玩了颐和园和什刹海,这次查了线路,发现学习的地方在房山,与长城相隔太远,怕时间上太紧凑不尽兴,再则感觉一个人爬长城失去了与人分享美景的乐趣,考虑良久,遂决定去故宫转转。
火车到达还不到八点,走出车站,就直奔进车站附近的麦当劳点了份早餐,就餐的人太多,嘈杂的环境远不如自己所在小城的悠闲和惬意,边吃边查询前往故宫的路线,匆匆吃完,立即乘公交赶往故宫。
或许已过了早高峰,路上几乎没有堵车,九点半左右到达故宫博物院。
看到门口游人寥寥无几,疑惑间,走到门岗,正好有人也在询问,被告知国庆前夕故宫北门在戒严,只能从东西华门进入。
解除了疑惑,沿着景山前街朝东行进,还没走多远就右拐到北池子大街,不知是我来的太早,还是大家都攒足了一股劲准备国庆再出游,路上行人很少,按导航继续右拐到东华门大街,这才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
关闭导航,想着跟着大部队走准没错,果然,十分钟后到达东华门,门口聚集了不少人,但怎么说呢?还是没想象中的游客多啊!不过正合我意,想想放眼望去,如果到处都是如织的人群,那对故宫的感知恐怕就会不是稍逊一点点了。
几个入口人都不多,无需排队,网上订购的票非常方便快捷,直接验身份证进入。
太和门跨过午门,远远的看到一座雄伟的建筑立即跳入眼前,随着游人往前移动时,走到一座石桥旁,看旁边的介绍原来是金水桥,因用汉白玉石料建成,其工艺精湛,桥栏雕刻细腻,宛若一条又一条玉带,横架在金水河上,故称金水桥。
跨过金水桥,走进太和门欣赏良久,被其精湛的工艺所折服。游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前拥挤,就这样被人群簇拥着离开了太和门,随着游人的脚步从右手的一个偏门进入到太和殿。
金銮殿当太和殿,也俗称金銮殿矗立在眼前时,我被震撼到了,这个于古人来说象征着皇家最高权威的宫殿,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随意出入的,它是凌然不可侵犯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如今,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走上金銮殿,这应该是明清时代的古人不曾想到的,更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妃子以及大臣始料未及的。
这天风很大,天非常蓝,如洗的天空上,漂浮着如白絮般的云朵。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其气势和威严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感概万千啊!
这不仅仅是对有着皇家气魄的雄伟建筑所震慑,而是对当年规划,设计此建筑的人所倾倒,同时更是对古人的能工巧匠所钦佩。
要知道在没有机械化的明清时期,今人看到故宫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欣赏着巧夺天工的木制门窗,看着金銮殿沉重的白玉石底座,这该凝聚着古人怎样的艰辛劳作和智慧的结晶啊!
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朝代更替,人事兴衰,历经六百年风霜雨雪的故宫,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它在建筑史上的辉煌成就,它的存在,更是对先朝古人深深的敬仰和缅怀。
离开了金銮殿,依次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皇帝大婚的地方——乾清门,坤宁宫、皇帝的御花园等等,因时间有限,其它地方也只做匆匆一览,没有过多停留。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故宫来说,想要一览全貌,恐怕没有个五六天时间很难参观完毕。我走马观花用时四个小时参观了故宫,虽没有完全尽兴,但已然知足了。
网友评论